《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静态地球后转向动态地球学习的开始,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承接;同
时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方法,为下一节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做好
铺垫作用,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目标分解】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地
球
的
自
转
自转的方向周期 说出 利用地球仪分
组演示地球自
转
能正确演示
自转,并能
叙述自转的
方向、周期
自转产生的现象 说明 通过分组演示
实验、讨论、
分析、归纳
用科学准确
的语言描述
自转产生的
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语言叙述要科学、准确、规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正确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实验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自转时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
【教学难点】
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 6 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
授课流程如下:
演示与归纳 观察与发现 追问与探索 收获与分享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与归纳
观察与发现
步骤 结论
通过正确摆放地
球仪和演示地球
自转,培养学生
严 谨 的 科 学 态
度。通过观察记
录结论,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
动眼观察能力和
归纳总结能力。
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
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
向北;
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
上空、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
转方向。
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
补画出① 地轴②运动
方向
1.绕转中心_________
2.方向___________
3.周期___________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在 A 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
转方向,在 B、C 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通过绘制自转示
意图,将立体图
转化为平面图,
培养学生的转换
能力。
观察 发现
追问与探索
收获与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到
讲 台 前 展 示 成
果,边演示边讲
解,教师要注意
及时点拨、纠正,
并结合课件,进
行释疑解惑。
展示需要组员合
作完成,培养学
生正确表达和团
结协作能力。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先
平行照射静止的地球仪,
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转
动地球仪,又会出现什么
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现象
追问:你还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其他地理现象吗?
探索:你能用其他方式演示地球自转吗?
追问,是对地球
自转基本知识进
行拓展提升,培
养 学 生 学 以 致
用、迁移运用能
力;探索,是将
所学知识和生活
结合,用来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
全员参与,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
在游戏中检测学
习效果,让学生
体会学习地理的
快乐。
构建与梳理
构建思维导图
方法
导图:
梳理知
识体系:
通过构建思维导
图,在方法和知
识两方面对本节
课进行总结、归
纳,既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进行了
梳理,形成知识
体系;又对学习
方 法 进 行 了 归
纳,构建学习方
法体系,提升地
理思维品质。
三、分享快乐,结束新课。
四、课外实践,布置作业:
制作环保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特征
绕转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现象: 昼夜交替
【课后反思】
演示 归纳 发现 探索
地
球
自
转
自
转
特
征
地
理
现
象
迁
移
运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