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纬线和纬度
课题 纬线和纬度 章节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运用和观察地球仪,借助板图认识纬线的特点和说出纬度的划分。
2.观察地球仪,掌握高中低纬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重难点 运用图标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01.课本
02.讲义
03.地球仪
04.彩色胶带和黑色卡纸板
让学生提前 3 分钟
准备,进入高效,有
准备的上课状态。
导入新课
观影学地理—观看“基多赤道纪念碑”视频
思考:视频中提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最长
的纬线,那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呢?
由视频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吸引学
生注意力,为新课做
铺垫。
新知学习
环节一:新知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01.读书观仪——读课本 P6 图 1.6 和图 1.8
①初步认识纬线定义(赤道?)、纬线特点(形状?长
度?指示方向?数量?)。
②说出纬度的度数范围、表示符号、归纳纬度度数的
变化规律。
③观察图,说出地球上高中低纬度的范围。
02.预习反馈——完成讲义环节二填图 1—3。
要求:自主梳理填图 4 分钟,组内释疑 2 分钟
环节二:动手实践(合作中成长)
01.操作任务单在地球仪上,同桌三人分工合作完成,
用彩色胶带:
①贴出最长的纬线;
②贴出最短的纬线;
③任意贴出两根长度相等的纬线;
④观察纬线的特点。
①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掌握基本
的自学方法;
②初步让学生学会
观察地球仪,运用地
图学习地理知识;
③学会小组合作,分
享不同的观点和见
解。
①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通过动手
实践“贴”用直观的
图,初步认识纬线;
②小组之间能更好
时间:3 分钟
02.将刚才贴在地球仪上最长的、最短的、两根长度相
等的纬线转贴在黑色卡纸上,并用马克笔标上其度数。
03.小组黑板上展示成果。
环节三:梳理展示(分享中成长)
01.运用地球仪上台展示梳理纬线的特点(形状、长度、
方向、数量)
02.重点释义——理解纬度的概念(特殊地球仪演示,
加深对纬度的理解)
03.勤学善思——观察地球仪或 PPT 展示的图
①思考纬度如何划分?
②纬度有何变化规律?
(学生展示,总结,师生互动引导)
③通过纬度学习再次探讨纬线长度的特点。(学生
分析归纳)
注意:中列向左右列同学用地球仪演示说一遍。
04.运用地球仪观察——换个角度看纬线
(注意:观察自己的地球仪或老师制作的特殊地球仪)
①正视图观察——(生:纬线是平直的)
②局部图观察——(生:纬线是平形的弧线)
③俯视图观察——(生:同心圆)
思考:从极点看,外围线是哪一条线?(生:赤道)
环节四:小结梳理(查漏补缺中成长)
01.梳理本节知识点——
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五:学习反馈(纠错中成长)
学生分享,进行纠错
01.梳理纠错——讲义图 1 纬线和纬度内容;
02.梳理纠错——讲义图 2 高中低纬的划分内容;
03.梳理纠错——讲义图 3 南北半球的划分内容。
环节六:课堂巩固(练习中成长)
01.梳理讲义环节二纠错后的知识点;
02.完成环节三习题(5 分钟)
学会分工协作,集思
广益。
①培养和锻炼学生
的语言总结和表达
能力;
②在地里学习学会
运用地图,地球仪,
合理运用分析相关
地理知识;
③引导学生学会考
虑问题的方法,学会
将知识内容融于其
中。
①学会纠错,分析原
因;
②学会自主归纳,总
结梳理,掌握高效的
学习方法。
(认真、用心、仔细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