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第 1 课时 气温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一题目选自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
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本节内容共分 2 个课
时。第四章由天气、气温、降水、气候以及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五节内容组成,
这五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
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
“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
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气温及其测定方法;能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
年变化规律。
过程和方法:运用数据和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
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常识,培养关注生活中的意识,养成严谨
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特点,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
是难点。
四、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
片,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把教学定位在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
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教具安排:学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学
质疑
课前发学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目
标,观看学法指导,完成预习。
研读教材,完成
学案“自学质疑”
部分。
课前预习,初步
了解本节所学
知识。
导入
新课
播放气温变化图片引出气温一词;
之后进行谜语竞猜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回答
引起学生注意
教师
讲解
解释气温和气温观测,并指导学生
计算日平均气温,并引导
学生根据具体情
况回答、计算相
关问题
培养学生计算
能力
自主
学习
根据某地气温资料,指导学生绘出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简要讲解步
骤。
学生根据自主完
成探究一,并展
示自己绘制成果
加强学生动手
能力,能够绘制
气温曲线图
气温
的变
化示
例
教师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引导学
生读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最低气
温、气温日较差,并总结气温的日
变化特点。
学生读图并回答
相应问题
合作
探究
教师指导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总
结该地的气温年变化规律;之后学
生读图得出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气
温的差异。
学生小组讨论完
成学案探究二
小组讨论,总结
气温年变化特
点
拓展
提高
怎样根据气温判断南北半球? 学生读图 为后面判断气
候类型所在地
点垫定基础
随堂
练习
1.分析气温的变化,确定温度带。
(1)分析热带、亚热带、温带、寒
带各自气温年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判断上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
布反映的是哪个温度带?
2. 哪幅图与“早穿皮袄午穿纱,围
着火炉吃西瓜”这种说法相符?原
因?
学生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
用所学知识当
堂探究,解决实
际问题
归纳
总结
梳理知识,总结气温的变化特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