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ID:689435

大小:25.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史铁生 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课文写了母亲在肝癌晚期病痛的折磨和儿子瘫痪所造成的悲 痛下,仍然“忍”着,鼓励儿子走出家门,到北海看傲霜斗雪的菊花,以此来鼓励儿子 扬起生活的风帆。但可惜,母亲不堪病魔,最终没能带儿子看花。但母亲的坚强最终却 深深地触动了儿子,最后和妹妹一起到北海看了菊花。 这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写得含蓄而深沉,既有对无私母爱的歌颂,也有对母亲深深的 愧疚与怀念。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史铁生命运多舛,在最青春的年华里忽然双 腿瘫痪,而后来却成为最受读者敬仰的散文家之一,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其母亲对他的 影响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对 于本文这类含蓄而深沉的文章,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可能只会读出母亲希望儿子乐观 面对生活,至于母亲是如何以自己的“忍”来感染儿子的,学生就未必能读出。 因此,老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介绍背景、品读、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体会 文章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PPT、导学稿等;学具:导学稿、词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参照学校“智慧课堂——预学、导学、合学、延学”设计了 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说一说;第二环节:读一读;第三环节:议一议;第四环节:练一练。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有感情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 2 3、把握文章线索,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线索,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史铁生,男,汉族,1951 年生于北京。1969 年赴延安插队,1972 年双腿瘫痪回到 北京。1974 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 《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 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 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 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 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 年 12 月 31 日病逝。死前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 敬佩的作家之一。 本文写于 1993 年。 1、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注音,并给词语解释意思。 (写在课本中的相应空白处) 2、边读边在文中用“ ”圈出生字词,体会其用法。 3、边读边画出(用单行线“ ”画)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注意读音、停顿、语 速、语调及感情。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交流明确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二、小组合作,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本文围绕“看花”这线索来展开叙事的,试参考填写下面的内容情节。 恳求看花 →( )→( )→与妹妹一齐看花 四、课文几次写到秋天?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怀念?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 【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痪( ) 憔悴( ) 絮絮 dāo dāo ( ) jué( ) 别 侍 ( )弄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反思】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课前预习】 1、你觉得那是一个怎样的母亲?那是一个怎样的“我”? 2、再读课文,你对文章有什么疑惑问题请写下来,准备交流。 【课堂探究】 一、说一说 这是一篇_____的文章 或者: 这是一篇写_____的文章 4 二、读一读 1、文章最打动你的是那句(段)?请你读一读,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读 出感情。 2、如果让你提炼出一个关键字(或词)或来表述文中的母亲留给你的印象,你会选 择什么呢? 三、议一议 1、母亲忍住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忍?你是从文章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2、儿子怎样对待母亲的“忍”? 3、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学习小结】 四、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住在母亲的掌心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说不出来。母亲说,今 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 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把手从繁忙 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那天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 用上学了。妻子下班回来,我又问妻子,妻子说,今天 18 号,好象还是星期五,有《同 一首歌》电视节目。唉,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 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无关痛痒,而 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是惊天动地的。 5 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终于有一次,她拿出了一块玻 璃给我。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也许能遮挡一些辐 射。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我这 才回想起,一段时间以来,母亲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伤害” 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例行的粗心大意。我能想象出,多 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这个“高招”。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 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一切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 迹,母爱真是无微不至。 我还能忆起去年冬天的情景。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做上一桌子好吃的。她静静 地坐在桌边,还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 满意。母亲念叨着:那么动脑筋,吃这么一点东西怎么成啊?后来几次去,我发现阳台 上放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专门为我制作的泡菜。我边吃边赞美泡菜好吃,重新做出狼吞 虎咽的样子来。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 把泡菜瓶放在掌心,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 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母亲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 再套上网兜,让我的手掌寒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百多里。我在外漂泊,已经不 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选自《读者》2004 第 6 期,稍有改动) 1、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试从文中概括出两件事例说明。 2、“我”为什么要“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3、文章标题是“住在母亲的掌心”,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5 月 10 日是母亲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以下面的句写 6 几句心里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啊!母亲,您是 ,我是 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 参考答案: 1、第一件事:我的生日 第二件事:一块玻璃 第三件事:一瓶泡菜 2、我重新作出狼吞虎咽的样子,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欣慰,让母亲关心儿子的心情得到 满足。这也是我报答母亲关爱的表现。 3、 “住在母亲的掌心”题目的含义是:我永远被母亲捧在掌心,就像母亲手心的宝一 样。住在母亲掌心的孩子总是最幸福的人。 4、示例:啊!母亲,您是荷叶,我是红莲,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躲过了风吹 雨打。 【反思】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