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诗二首》
【学习内容】
教材:《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2.体会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清新雅致的特点,感受诗人作品风格的异同。
【学习重点】
1.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清新雅致的特点,感受诗人作品风格的异同。
【学习过程】
预习生字词
匿笑 沐浴 嗅到 祷告
花瑞 菡萏 攲斜 覆盖
遮拦 荫蔽 徘徊
匿笑:偷偷地笑。
2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攲斜:倾斜,歪斜。
荫蔽:(枝叶)遮蔽。
一、导入新课
冰心曾在给泰戈尔的信中写道:“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
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
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两首散文诗,便是这样能奏出爱来的美妙的赞歌。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二、诵读文章,感受母爱
3
1.自由朗读《散文诗二首》《告别》《纸船——寄母亲》。
要求: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把读不懂的地方标画出来,借助课文旁批
组内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共同解答。
2.比较阅读。任选泰戈尔、冰心的散文诗各一篇,借助旁批和学习提示,组内
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 》 《 》
感情基调
主要内容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答案示例:
维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感情基调 亲切自然、温馨幸福 活泼、可爱、亲昵 感激、依恋
主要内容 母爱 孩童对母亲的热爱
和亲昵
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
感激
语言风格 简洁、清新、细腻 活泼可爱、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母亲形象 儿童对母亲 少女对母亲
艺术手法 象征 “金色花”象征孩子
的天真
“荷叶”象征母亲的
厚爱
4
构思角度 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 虚境:模仿儿童的口
吻和心理
实境:写眼前之景、
现实之事
3.朗读展示。
各小组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朗读,标注朗读符号,设
计朗读方案,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分组展示朗读成果。
4.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
事情?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说说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
具有怎样的特点。
5.作者在风雨中三次观看红莲,红莲面对的环境及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在观看红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作者在看了荷叶护莲的情景后,
心中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小组讨论
三、反三归一,总结提升
各小组总结归纳散文诗的特点,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指导。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感情真挚,节
奏鲜明,有诗的意境;又像散文一样,但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
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过渡。语言隽永,
精粹凝练,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情色彩十分强烈。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
5
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
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
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
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遮掩
给一个母爱的化身。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者文章,标注朗读符号,读给同学或者家人听。
【板书设计】
母爱如水
篇幅短小
散文诗 语言凝练
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