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检测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检测题

ID:689423

大小:39.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7 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复习检测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下划线字音有误的一项( ) A. 前 沿(yán) 酷 似(sì) B. 慷 慨(kǎi) 屏息(bǐng) C. 凌空(líng) 轻 盈(yíng) D. 悄然(qiāo) 旋风( xuàn fēng)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 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删去“因为”)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在“成功”前加“是否”) D.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 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 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B. 新闻特写由于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C.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 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4. 请选出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国女排的姑娘们 从容不迫地应对,最终夺冠。 B. 比赛现场,张继科大量粉丝到现场观战,发出 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C.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 眼花缭乱。 D. 看了这封信,他才 如梦初醒,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5.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到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B.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数。 C.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D. ……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6.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新闻特写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的是,消息往往报道新闻事件全过 程,特写主要描述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 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不同的 是,通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特写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 C.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因此,新闻特写可以采用多种文学手法进行创作,不必关注新闻 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应用“二八原则”时, 一般分四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 ②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 ③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 ④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 A. ④③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8.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 新闻的三个必不可少的结构是指新闻的标题、主体和结尾。 C. 通讯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 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新闻特写一般展示新闻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第 2 页,共 7 页 9. 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 B. 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 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 铁阵,如山如岳。口号,如海如潮。 10.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个句子的主干 是“价值观是力量”。 C. “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这 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D. “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 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11. 下列有关新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12.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 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二、语言表达 13. (1)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 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自己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 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这是对丰子恺先生《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 进行评论的文章,请结合下图,谈谈你对评论文章标题《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网络媒体盛行,为吸人眼球,常出现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严重不符的现象,被称为“标题 党”。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怎么看?请阅读以下材料,写一句评论。 新闻一:《浙江某小区惊现“军火库”:10 把枪 21 件枪栓 30 件扳机 1904 发子弹……》 内容:浙江某小区发现一批气枪。 新闻二:《北大教授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内容:北大原校长周其凤在肯定美国教育的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闻三:《她每天吃 2 根香蕉,30 天后身体出现惊人变化!》 内容:介绍香蕉的养生功能。 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 3 页,共 7 页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 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 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 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二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六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 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 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闻注重准确与客观性,既强调“用事实说话”,又常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隐藏于字里行间。以下句 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请简述理由。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又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在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句是对消息中新闻事件的概括。 (2)这首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相较于消息中的情感表达,二者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 处? 16. 品析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二至四自然段细节描写的精彩之 处。 第 4 页,共 7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写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做题时注意 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解答】 D 项中应为“悄然(qiǎo)”。 故选 D。 2.【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CD 项,修改正确。 B 项,句式杂糅,去掉“的重要原因”。故修改错误。 故选 B。 3.【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学生要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 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 【解答】 A 项中括号是句内括号,前面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 B 项正确。 C 项“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D 项“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是一句话,中间不能用感叹号。 故选 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运用辨析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学习中,首先我 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 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 境等。 【解答】 A.“从容不迫”意思是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符合语境。故 A 成语使用恰当。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符合语境。故 B 成语使用恰当。 C.“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不符合语境。故 C 成语使用错误。 D.“如梦初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符合语境。 故 D 成语使用恰当。 故选 C。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 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解答】 A.“泻气”应写作“泄气”。故 A 不合题意。 B.“建数”应写作“建树”。故 B 不合题意。 C.正确。 D.“章显”应写作“彰显”。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第 5 页,共 7 页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结构、特点的掌握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新闻知识要熟记于心并勤于练习。 【解答】 新闻特写首先属于新闻,所以必须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故 C 项错误。 AB 项表述正确。 故选 C。 7.【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语句要通顺,语意要连 贯。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 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解答】 根据“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来分析“分四步进行”,语句之间应是逻辑顺序, 应为: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果断行动,不必纠结 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顺序为:③④①②。 故选 B。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常识的辨析能力。一篇新闻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有时有电 头。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 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 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解答】 A 应为:新闻的六要素是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B 应为:新闻的三个必不可少的结构是指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C 应为: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 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判断语句表达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写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 议论、描写、抒情”,根据表达方式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ABD 三项都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C 项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 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短语类型、划分句子成分、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 系和短语成分,常用的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 “所”字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等。判断短语类型应根据构成短语的词语的词 性及词语间的意思综合判断。。明确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 及各成分所在的位置,找到句子的主干,再理出其他成分即可。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 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主要类型有: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 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等。掌握相关复句的特点及常用的关联词,就能很好区分 【解答】 A.“大国工匠”是偏正短语;“记住乡愁”是动宾短语;“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履职尽责”是并列 短语。故 A 错误。 B.主干是:价值观承载追求,是力量。故 B 错误。 C.正确。 第 6 页,共 7 页 D.复句的第一层是因果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新闻有关知识的能力。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 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 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上的新闻就是指消息。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具有真实 性、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 【解答】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辅助。表述有误。 故选 C。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解 答此题,需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根据具体语句来分析。 【解答】 ABD 三句是记叙;C 句是议论。 故选 C。 13.【答案】(1)“不要脸”表面上是批评,实为夸赞丰子恺画人物时,脸部没有眼睛鼻子,但却惟妙惟 肖,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2)示例:莫用标题“绑架”读者。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题,理清题意;然后认真观察题中图画, 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题意要求,谈出自己对评论文章标题《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理解即可。认真观 察图画后我们会发现,“不要脸”表面上是批评,实为夸赞丰子恺画人物时,脸部没有眼睛鼻子,但却惟 妙惟肖,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2)此题考查学生的评论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题,理清题意;然后细读题中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最后针对题中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写一句评论即可。 示例:莫用标题“绑架”读者。 14.【答案】【小题 1】 不能。“坚强”有强硬和坚韧之意,含褒义;“顽”带有负隅顽抗的意思,含贬 义。虽然“坚强”与“顽强”意思相同,但形容敌人,应用“顽强”更能表明立场。 【小题 2】(1)百万雄师过大江 (2)诗歌表达了对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激动、喜悦,还饱含对乘胜追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期许。消息中也有 横渡长江的激动、喜悦,但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更含蓄;诗歌中的感情则更为外露、直接。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具体语境,比较原词和改 词的表达效果,然后再判断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具体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判断+原词好在哪+改词不好 在哪。示例:不能。“坚强”有强硬和坚韧之意,含褒义;“顽”带有负隅顽抗的意思,含贬义。虽然“坚 强”与“顽强”意思相同,但形容敌人,应用“顽强”更能表明立场。 2.(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重点句子的能力。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等。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因此,在这首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句是对消息中新闻事件的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文章)内容,再从诗歌(文 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 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因此,诗歌表达了对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激动、喜悦,还饱含对 乘胜追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期许。消息中也有横渡长江的激动、喜悦,但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更含蓄; 诗歌中的感情则更为外露、直接。 15.【答案】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 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能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塑造人物形象,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此外还有如下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寓意含 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问题就 能迎刃而解。《“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用了比喻修辞, 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意思对即可。 第 7 页,共 7 页 16.【答案】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 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 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细节描写的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 的细小环节。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 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解答本题,先要抓住选段中的细节描写,第二至四自然段把跳水动作分解 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把跳水动作描写的生动形象。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