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6
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复习检测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 辍(chuò) 和 蔼(ǎi) 勉 强(qiáng) 榨油(zhà)
B. 周 济(jì) 祖 籍(jì) 韶关(sháo) 蛮 横(hèng)
C. 规 律(lù) 妯娌(zhóu) 慰勉(wèi) 溺死(nì)
D. 佃农(diàn) 仪 陇(lǒng) 豌豆(wān) 衙门(yá)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 孕育。
B. 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 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 老黄牛在田间 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D. 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 大彻大悟了。
3.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
B.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 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D.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
动了!”
C. 劳动教育日益受到各地、各学校重视,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劳动精神不分贫富,每一个学生
都应该懂得,幸福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
D. 什么是快乐的学校?“一个充满爱心、和谐发展的大家庭,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会学。”校
长这样解释。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7. 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 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头大蒜那么大。(比喻)
B.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拟人)
C. 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夸张)
D.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8.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兴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
“刺耳”。
第
2
页,共
6
页
9. 选出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我的 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原来我的 讲义已经从头到未,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B.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我不太清楚,只能说出个 大概。
C. 且美其 名曰“龙吉兰”。 我感到莫 名其妙。
D. 那时新旧思想 冲突得很厉害。 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 冲突了。
二、名著阅读
10. 填空。
(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这篇回忆性散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别后怀念为明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暗线,按照
时间的推移和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叙述,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
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________________、治学严谨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
质;追述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变化,全篇充满着_____________情感。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__散文集。全书包含十
篇文章,是鲁迅回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3)《朝花夕拾》收录的文章包括:描写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_______________》;怀念长妈妈
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_______________》;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____________》;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________》;写塾师寿镜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庸医误人的《____________》;描写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
形象的《________》;描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_________
_______》;描写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藤野先生》“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
部分,完成后面的问题。
概括选文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事例。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语句或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1)“很吃了一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下面的句子。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
一订正。
本文结尾写道“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
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50 字左右)
12.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
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和睦和蔼和气),没有
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和睦和蔼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
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教管理管束)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
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括号里。
“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13. 自主探究
(1)用“美丽的颜色”作为文题,有什么好处?
(2)细读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美丽的颜色》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14. (1)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何作用呢?(提示:从真实可信、具体可感的角度切入。)
(2)文章写居里夫妇观察镭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提示:从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入手)
第
3
页,共
6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和拼读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
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韵母和声
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解析】
A.有误,“勉强”中的“强”的正确读音是“qiǎng”。
B.有误,“祖籍”中的“籍”的正确读音是“jí”。
C.有误,“规律”中的“律”正确读音是“lǜ”。
D.正确。
故选 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
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
语境等。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解答】
A.孕育:使哺乳动物得以在体内孕育其后代。也指一样事物衍生,及帮助了另一样事物的发展生长。符合
语境。
B.妖娆轻舞:指女性娇艳美好或有诱惑感。符合语境。
C.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符合语境。
D.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不能用来学生明白了老师讲的题。不合语境。
故选 D。
3.【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
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
A.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符合语境,故 A 成语运用
正确。
B.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符合语境,故 B 成语运用正确。
C.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符合语境,故 C 成语运用正确。
D.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不能形容“腊八粥”,故 D 成语运用错误。
故选 D。
4.【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需要认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
注意典型例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典型用法。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
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
【解答】
A“锐不可当”后用分号。故 A 使用错误。
BCD.使用正确。
故选 A。
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
第
4
页,共
6
页
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项成分残缺,在“思想道德”后加“的建设”;
B.没有语病;
C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经过”或“使”;
D 项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在“勤奋”前加“是否”。
故选 B。
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抓关键词、
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解答】
此题运用排除法,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 B、C;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
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判断句子的正确排序是⑤⑥⑦①④③②。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辨析。这里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辨别和判断修辞手法类型,明
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解答】
C 中没有运用夸张,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阅读时
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结合语段内容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
D.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因为片中枪毙的是中国人,他们竟然在为被枪毙的中国人欢呼。鲁迅拥有爱国之心,
所以觉得很刺耳,“刺耳”实指刺心,心灵痛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故 D 符合题意。
ABC 原因分析不正确。
故选 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
们对于遇到的多义词要做好积累归纳。
【解答】
A 项中的“讲义”的意思依次是“藤野先生的讲义”和“鲁迅的讲义”;故 A 不符合题意。
B 项中的“大概”的意思依次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表示推测”和“大致内容或情况”;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项中的“名”的意思依次是“起名字”和“说出”。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项中两个“冲突”的意思都是“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的互相干扰”。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0.【答案】(1)鲁迅 朝花夕拾 相识 交往 分别 作者思想感 情的变化 地点的转换 正直热情 毫
无狭隘民族偏见 弃医从文 爱国主义
(2)旧事重提 回忆性 童年 少年 青年
(3)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
野先生 范爱农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
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
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朝花夕拾》这本书里《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2)(3)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
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
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朝花夕拾》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
好答题。
第
5
页,共
6
页
11.【答案】【小题 1】(1)给“我”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我”的功课;(4)向“我”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小题 2】(1)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先生对“我”一个外国学生如此耐心,对工作如此负责,令“我”感到意外;(2)自己讲
义上的错误太多,麻烦老师订正感觉过意不去;(3)老师对“我”这样一个弱国的弱民如此细心、耐心、
严格要求,毫无民族偏见。
【小题 3】“从头到末”表现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认真仔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
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医学知识的严谨,从这些细节的描写中一览无
余,正是因为这些高贵的品质,才让鲁迅先生敬仰,即使分别多年以后,先生的精神还能激励着作者前进。
【小题 4】此题为开放题。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激励鲁迅排除困难、勇敢奋进、实现理
想等即可。语言通顺,符合人物身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审题后首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故事的来
龙去脉,然后从前向后精读相关课文,正确划分层次,再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整体感知文章可知,
选文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事例:给“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功课;向“我”了
解中国女人裹脚。
2.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
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揣摩作者情感。(1)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先生对“我”一个外国学生如此耐心,对工作如此负责,令“我”感到意外;(2)自己讲义上的错误太多,
麻烦老师订正感觉过意不去;(3)老师对“我”这样一个弱国的弱民如此细心、耐心、严格要求,毫无民
族偏见。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重点词语等
方面去考虑。备考前也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
了什么思想感情。本句中“从头到末”表现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认真仔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
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医学知识的严谨,从这些细节
的描写中一览无余,正是因为这些高贵的品质,才让鲁迅先生敬仰,即使分别多年以后,先生的精神还能
激励着作者前进。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个性化阅读的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
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
点题型之一。此题为开放题。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激励鲁迅排除困难、勇敢奋进、实现
理想等即可。语言通顺,符合人物身份即可。
12.【答案】【小题 1】
和蔼和睦管束
【小题 2】
排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辨析及运用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积累词语,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课后与
课下的词语,对于意义相近、用法易混的词语,要加强辨析,分类整理。此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先
选择较易区别的词语进行排除。“性格”对应“和蔼”;“妯娌相处很”对应“和睦”;“母亲‘管束’
着我们”。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
对比、反语等。“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13.【答案】(1)“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既指发现的“镭”的颜色的美丽,同时,“美丽”还是居里夫
人端庄形象的象征,更是她坚定执着、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象征。
(2)①坚定的信念。居里夫人相信自己对镭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劳动,最终证明了自己的
判断。
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
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再苦再累仍然觉得快乐。
③时刻保持专注。居里夫人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她都全神贯注。
④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为了提高效率,夫妇二人进行
分工,比埃尔在棚屋中做细致的实验,而居里夫人选择了“男子的职务”。她每天烧火、上煤,穿着满是
尘污和酸渍的工作服,冒着刺鼻的浓烟,拿着和自己一般高的铁条,连续搅动大铁锅中沸腾的材料……但
第
6
页,共
6
页
居里夫人毫无怨言并乐在其中。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题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②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提示文章中心;⑦吸
引读者兴趣。还要注意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根据文章内容作全面的分析。结合文章
分析,“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既指发现的“镭”的颜色的美丽,同时,“美丽”还是居里夫人端庄形象
的象征,更是她坚定执着、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象征。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
情节,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仔
细阅读文章,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分析,①坚定的信念。居里夫人相信自己对镭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
大而艰辛的劳动,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判断。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
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再苦再累仍然觉得快乐。③时
刻保持专注。居里夫人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她都全神贯注。④
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为了提高效率,夫妇二人进行分工,比埃尔在棚
屋中做细致的实验,而居里夫人选择了“男子的职务”。她每天烧火、上煤,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工作
服,冒着刺鼻的浓烟,拿着和自己一般高的铁条,连续搅动大铁锅中沸腾的材料……但居里夫人毫无怨言
并乐在其中。
14.【答案】(1)增强了文中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补充了历史细节,直接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
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真切感人,形象而又细致地表现了两位科学家对自己实验成果的喜爱程度。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作用。此题要求从真实可信、具体可感的角度切入。文中多处引用
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中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补充了历史细节,直接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
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此题考查的是细节描写的作用。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
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
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
示故事情节,渲染人物心情。文章写居里夫妇观察镭用了细节描写,真切感人,形象而又细致地表现了两
位科学家对自己实验成果的喜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