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延安》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课本:《回延安》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线索。
2.品读诗歌,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革命情感。
【学习过程】
导入:
展示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的歌词。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歌词有
怎样的特点?
明确:“信天游”形式特点: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等。
一、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信天游的语言特点。读完诗歌后你有怎样的收获呢?体
会到怎样的情感?
2.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入一个动词,概括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答案示例:回、忆、话、看、颂)
二、朗读体情
(一)听读:学生认真听范读,感知诗人的感情,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和语
2
调的处理。
交流:
1.全诗感情基调:直白、热烈、豪迈。
2.朗读指导,重点关注语气、重音和语调等。
(1)语气: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例如: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2)重音:有的词在表达语意、情感时十分重要,在朗读时应该被强调,重读。
例如: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3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抓”“贴”“搂”“呼唤”等动词,应重读,读出作者久别后重回延安的激
动、喜悦。
(3)语调:根据诗歌情感的表达确定哪句用升调,哪句用降调。读升语调时音
量逐渐加大,语尾音节上扬,读降语调力度减弱,语速平缓。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选段中结尾三个“!”,应用升语调读,读时音量逐渐加大,语尾音节上扬,
要读出“延安精神”深入人心,几辈辈英雄勇往直前,共创社会主义道路光明未来
的坚定、自信、豪迈!
(二)演读,小组赛读。
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在诗歌中倾注
4
了自己对延安的哪些情感?
四人小组(读,评,品),进行朗读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人搭配朗读、
一唱一和、边读边演等)。
小组朗读展示,引导分节概括感情。
答案示例:
回延安——激动、喜悦
忆延安——感激、怀念
话延安——真挚、兴奋
看延安——欣喜、豪迈
颂延安——赞美、热爱
(三)请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写的。
叙事线索: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线索:以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回到延安时激
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延安未来豪情万丈),一个“情”字
贯串全诗。
三、品读悟情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圈点勾画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
5
直接抒情:“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
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
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这
片土地, 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
遗。“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
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
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
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
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助读资料: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
吸引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
结下了鱼水深情,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
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
日子。”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他 16 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 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
延安生活了 6 年的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70 年后,再次回顾往事,贺敬之
说,最使他心潮难平和深思的不是平凡的个人经历,而是身心所系的伟大时代,那
个时代的当时、后来和未来。
6
总结:诗人阔别十年重返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
喜悦,以“信天游”的形式,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
限热爱。
四、作业布置
阅读图书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吴伯箫《记一辆纺
车》三篇文章,说说这些诗文中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答案示例:
《延安颂》创作于 1938 年 4 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延安的抗战景象,
体现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记一辆纺车》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
场面,颂扬了抗日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内容: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情感:激动、感激、喜悦、赞美、惜别
叙事线索: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线索:以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