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ID:689123

大小:41.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写作课:学习仿写 【学习内容】 课本:《学习仿写》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片段,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并仿写。 2.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研读文章片段,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并仿写 【教学难点】 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过程】 导入: 模仿是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自古以来便有之。王勃 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这节课,我们通过具体文段的比较分析,总结文段的 写作特点,来进行片段仿写训练。 一、仿修辞 1.比较《安塞腰鼓》中的原文语段与改写后的语段,说说原文有何特点,并思 考这种修辞手法适用的场景有何特点? 2 原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 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改写后: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 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明确:二者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但原文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 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句式更短,节奏更快,更有利表现安塞腰鼓 刚健雄浑的特点。 这种本体喻体颠倒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段,更适合表现快速、激烈、宏大的场 面。 2.学生仿用以上句式,描写军训会操的场面,展示,点评。 二、仿描写 1.小组讨论《社戏》“月夜航船”片段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 原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 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明确:抓住景物基本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景物特点; 妙用修辞手法;融入个人情思;烘托人物心情。 3 2.生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夏夜乘凉》,运用多感官角度景物描写表现人物 心理。 三、仿句式 1.默读《灯笼》原文片段,作者运用了一个什么句式展开记叙?这样的句式有 何好处? 原文: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 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 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 里挤着的就都是。 明确:提到**,就会想到……;就会想到……;想起……;(地点)想起……; (地点)想起……。这样的句式把作者与灯笼有关的零散记忆串联起来,使文章记 叙有条理,内涵更丰富。 2. 生仿写,展示,点评。 四、仿结构 1.快速阅读《陕北的春》,通过抓每段中心句,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陕北的春》按时间顺序,以递进式结构,从安塞腰鼓的捶打,到壶口 坚冰开裂的响动,到塞北刮起的老黄风,到白于山区遍野盛开的山桃花,最后到清 明节黄帝陵的祭奠,来表现陕北的春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特点。每段开头均采用相同 句式,使全文构成排比段,结构清晰,整体度完好。 是从安塞腰鼓豪迈的捶打中开始的 4 是从壶口坚冰开裂的响动中开始的 《陕北的春》 是伴着塞北刮起的铺天盖地的老黄风到来的 是从白于山区遍野盛开的山桃花开始的 是在清明节黄帝陵的祭奠中隆重地走向了高潮 时间 顺序 2.仿照以上结构特点,为《学校的秋天》画一个思维导图。 示例: 是从橘树枝头挂果开始的 《学校的秋天》 是伴着银杏金黄的风到来的 是在运动会的加油呐喊声中走向高潮的 3.生展示,点评,修改。 五、仿写法 1.默读《灯笼》,思考:作者借“灯笼”这一核心物体,先后抒发了哪些情感? 明确:作者由小时候喜欢火、光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想起亲人的关爱,寄托 作者对亲人的感激;想到乡情民俗,想到西汉霍去病、李广,唐代裴度等历代将领 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最后以一把燎原的烈火收尾,含蓄地表露自己的爱国 情思。 这种围绕一个物体,选择一个个典型的材料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记叙的写法称 为“一线串珠”法。如图所示: 族姊 远嫁 祖父 夜行 朱红 描字 慈母 之爱 乡俗 还愿元宵 张灯 献帝 灯笼 灯笼下 马前卒 话说 灯笼 母亲 吩咐 5 2.请运用“一线串珠”法,以“妈妈的手”为线索,仿照上图,将全文构思画出 来。 示例: 3.生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当我们迷上某位作家或哪一类作家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这便到了 模仿的高级阶段。阅读图书“范山模水”板块文章,你觉得谁的文章风格最独特? 与小组同学分享。 七、拓展延伸 考砸后 不忍打 送我去 幼儿园 抚慰受 伤的我 6 阅读图书“范山模水”板块文章,你可以从中找出哪些可以仿写的片段?挑选 一二,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实践中。 【板书设计】(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