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四)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数轴类专项练(四)

ID:689040

大小:85.7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 数轴类专项练(四) 1.如图,已知点 A,B 是数轴上原点 O 两侧的两点,其中点 A 在负半轴上,点 B 在正半轴上, AO=2,OB=10.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 B 后立 即返回,速度不变;动点 Q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 Q 到 达点 B 时,动点 P,Q 停止运动.设 P,Q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 t 秒. (1)当点 P 从点 A 向点 B 运动时,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当点 P 从点 B 返 回向点 O 运动时,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以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 t 为何值时,点 P,Q 第一次重合? (3)当 t 为何值时,点 P,Q 之间的距离为 3 个单位? 2.如图,已知 A、B、C 是数轴上三点,点 O 为原点,点 C 表示的数为 6,BC=4,AB=12. (1)写出数轴上点 A、B 表示的数; (2)动点 P、Q 分别从 A、C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 P 的速度是每秒 6 个单 位长度,点 Q 的速度是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点 M 为 AP 的中点,点 N 在线段 CQ 上,且 CN = CQ,设运动时间为 t(t>0)秒. ①求数轴上点 M、N 表示的数(用含 t 的式子表示); ②当 M、B、N 三个点中的其中一个点是另两点构成的线段的中点的时候,求 t 的值. 3.如图,A、B 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20、24,C 点在 A、B 之间,在 A、B、C 三点 处各放一个挡板,M、N 两个小球分别从 A、B 两处出发,相对而行,碰到挡板后则向反方 向运动,一直如此下去(当 M 小球第二次碰到 C 挡板时,两球均停止运动). (1)若两个小球的运动速度相同,当 N 小球第一次碰到 C 挡板时,M 小球刚好第二次碰 到 C 挡板,求 C 点所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若 M、N 小球的运动速度分别为 3 个单位/秒、2 个单位/秒,则 M 小球前三次碰到挡板的时间依次为 a、b、c 秒钟.设两个球的运动时间为 t 秒钟. ①请直接写出下列时间段内 M 小球所对应的数(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当 0≤t≤a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 . 当 a<t≤b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 . 当 b<t≤c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 . ②当 M、N 两个小球的距离等于 42 时,求 t 的值. (3)移走 A、B、C 三处的挡板,M、N 两点以(2)中的速度运动,与此同时,R 点从原 点出发,以 5 个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P 是 AN 的中点,Q 是 MR 的中点,求 证:PQ 的长度为定值,并求出该值为多少? 4.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AB=BC,点 C 对应的数是 200,且 BC=300. (1)求 A 对应的数; (2)若动点 P、Q 分别从 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 R 从 A 点出发向右运动, 当点 Q、R 相遇时,点 P、Q、R 即停止运动,已知点 P、Q、R 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10 个单 位长度、5 个单位长度、2 个单位长度,M 为线段 PR 的中点,N 为线段 RQ 的中点,问多 少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3)若点 E、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 K、L 分别从 E、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 动,点 K、L 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10 个单位长度、5 个单位长度,点 G 为线段 KL 的中点, 问:点 L 在从点 D 运动到点 A 的过程中, LC﹣AG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 变化,请说明理由. 5.数轴上 A、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 CE 在数轴上运动,点 C 在点 E 的左边, 且 CE=8,点 F 是 AE 的中点. (1)如图 1,当线段 CE 运动到点 C、E 均在 A、B 之间时,若 CF=1,则 AB= , AC= ,BE= ; (2)当线段 CE 运动到点 A 在 C、E 之间时,求 BE 与 CF 的数量关系; (3)当点 C 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 的位置时,动点 P 从点 E 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 B 后,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同时点 Q 从 A 出发,以每秒 1 个 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B 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秒(t≤16),求 t 为何值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 1 个单位长度. 6.阅读理解:若 A、B、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 C 到 A 的距离是点 C 到 B 的距离 2 倍,我们 就称点 C 是【A,B】的好点. 例如,如图 1,点 A 表示的数为﹣1,点 B 表示的数为 2.表示 1 的点 C 到点 A 的距离是 2, 到点 B 的距离是 1,那么点 C 是【A,B】的好点. 又如,表示 0 的点 D 到点 A 的距离是 1,到点 B 的距离是 2.那么点 D 就不是【A,B】的 好点,但点 D 是【B,A】的好点: 知识运用: (1)如图 1,点 B 是【D,C】的好点吗? (填是或不是); (2)如图 2,A、B 为数轴上两点,点 A 所表示的数为﹣40,点 B 所表示的数为 20.现有 一只电子蚂蚁 P 从点 B 出发,以 2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 A 停止当 t 为何 值时,P、A 和 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7.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 5 个单 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 A、B 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 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 A 表示数﹣5,将点 A 向右移动 6 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 B 表示的数是 , 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如果点 A 表示数 a,将 A 点向左移动 10 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 70 个单位长度, 终点 B 表示的数是 50,那么 a= ;A、B 两点中间的点表示的数为 ; (3)在(2)的条件下,若当电子蚂蚁 P 从 B 点出发时,以 6 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 Q 恰好从 A 点出发,以 4 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 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 10 个单位长度? 8.如图:点 O 为原点,A、B 为数轴上两点,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20,且点 A 到点 O 的距 离是点 B 到点 O 的距离的 3 倍. (1)A、B 对应的数分别是 、 . (2)若点 A、B 分别以 4 个单位/秒和 3 个单位/秒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则几秒后 A、B 相距 1 个单位长度? (3)若点 P 从 A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由 A 到 B 做匀速运动.当 P 到达点 B 时,立即返回.仍然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点 A 即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单位:秒),求点 P 是 AB 的中点时 t 的值. (4)若点 A、B 以(2)中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 P 从原点 O 以 5 个单位/秒的速度也 向右运动,是否存在常数 m,使得 6AP+3OB﹣mOP 的值与 t 的取值无关,若存在请求出 m 的值以及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其中 AP 表示 A、P 两点间的距离,OB 表 示 O、B 两点间的距离,OP 表示 O、P 两点间的距离). 9.已知,如图所示,A、B、C 是数轴上的三点,点 C 对的数是 6,BC=4,AB=12. (1)写出 A、B 对应的数; (2)动点 P、Q 同时从 A、C 出发,分别以每秒 6 个单位,3 个单位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 动,M 是 AP 的中点,N 在 CQ 上且 CN= CQ,设运动时间为 t(t>0). ①求点 M、N 对应的数(含 t 的式); ②x 为何值时 OM=2BN. 10.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分别位于原点两侧(点 A 在原点左侧,点 B 在原点右侧),AO =2BO,点 A 在数轴上对应数是﹣800.动点 P、Q 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向左、向右运动, 速度分别为 8 个单位长度/秒、4 个单位长度/秒,同时,动点 R 也从点 A 出发向右运动, 速度为 2 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填空: ①点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 ②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点 Q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点 R 在数轴上 对应的数是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t 为何值时,动点 R 与动点 P 之间距离为 200 个单位长度? (3)若点 M、N 分别为线段 PQ、RP 的中点,当 t≤100 秒时,2MN﹣MB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其值. 参考答案 1.解:(1)由题意知,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t﹣2. 当点 P 从点 B 返回向点 O 运动时,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2﹣2t. 故答案是:2t﹣2;22﹣2t; (2)由题意,得 2t=2+t, 解得 t=2; (3)①当点 P 追上点 Q 后(点 P 未返回前),2t=2+t+3. 解得 t=5; ②当点 P 从点 B 返回,未与点 Q 相遇前, 2+t+3+2t﹣12=12. 解得,t= ; ③点点 P 从 B 返回,并且与点 Q 相遇后, 2+t﹣3+2t﹣12=12, 解得 t= 综上所述,当 t 的值是 5 或 或 时,点 P、Q 间的距离是 3 个单位. 2.解:(1)点 A 表示﹣10,点 B 表示 2; (2)①由题意得:AP=6t,CQ=3t, 如图 1 所示: 由 M 为 AP 中点, 得 AM= AP=3t, 点 M 表示的数是﹣10+3t, ∵点 N 在 CQ 上,CN= CQ, ∴CN=t, 点 N 表示的数是 6+t. ②由题意得,分三种情况: i)当点 M 在点 B 的左侧时,点 B 为 MN 中点: ∵MB=12﹣3t,BN=4+t, ∴12﹣3t=4+t, 解得 t=2; ii)当点 M 在点 B 的右侧,点 N 的左侧时,点 M 为 BN 中点: ∵MB=﹣12+3t,MN=16﹣2t, ∴﹣12+3t=16﹣2t, 解得 t= ; iii)当点 M 在点 N 的右侧,点 N 为 BM 中点: ∵NB=4+t,MN=﹣16+2t, ∴4+t=﹣16+2t, 解得 t=20, 综上所述,当 t 为 2 秒或 秒或 20 秒时,M、B、N 三个点中的其中一个点是其他两点 构成的线段的中点. 3.解:(1)设 C 点表示的数为 c,根据题意得, 3(c+20)=24﹣c, 解得,c=﹣9, 故 C 表示的数为﹣9; (2)①根据题意得,a=[﹣9﹣(﹣20)]÷3= ,则 b=2a= ,c=3a=11, 当 0≤t≤a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20+3t, 当 a<t≤b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20+3a﹣3(t﹣a)=﹣20+6a﹣3t=﹣20+22﹣3t=2 ﹣3t. 当 b<t≤c 时,M 小球对应的数为﹣20+3(t﹣b)=﹣20+3t﹣3b=﹣20+3t﹣22=3t﹣42, 故答案为:3t﹣20;2﹣3t;3t﹣42; ②根据题意得,N 从 B 到 C 的时间为:[24﹣(﹣9)]÷2= >11, ∴N 点从 B 点出发,还没到达 C 点,两球就已经停止了运动, 当 0≤t≤ 时,若 M、N 两个小球的距离等于 42,则(24﹣2t)﹣(3t ﹣20)=42, 解得,t= ; 当 时,若 M、N 两个小球的距离等于 42,则(24﹣2t)﹣(2﹣3t)=42, 解得,t=20(舍); 当 1 时,若 M、N 两个小球的距离等于 42,则(24﹣2t)﹣(3t﹣42)=42, 解得,t= (舍); 综上,t= ; (3)根据题意得,P 点表示的数为: , Q 点表示的数为: , ∴PQ=|(2﹣t)﹣(﹣10﹣t)|=|12|=12, 故 PQ 的长度为定值,该值为 12. 4.解:(1)∵BC=300,AB= AC, 所以 AC=600, C 点对应 200, ∴A 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 (2)设 x 秒时,Q 在 R 右边时,恰好满足 MR=4RN, ∴MR=(10+2)× , RN= [600﹣(5+2)x], ∴MR=4RN, ∴(10+2)× =4× [600﹣(5+2)x], 解得:x=60; ∴60 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3)解:设运动时间为 t 秒,则:LC=200+5t,KL=800+5t,GL=400+2.5t,AL=400 ﹣5t;AG=GL﹣AL=7.5t, LC﹣AG=300 答:点 L 在从点 D 运动到点 A 的过程中, LC﹣AG 的值不变. 5.(1)∵数轴上 A、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 ∴AB=16; ∵CE=8,CF=1, ∴EF=7 ∵点 F 是 AE 的中点. ∴AF=EF=7 ∴AC=AF﹣CF=7﹣1=6 BE=AB﹣AE=16﹣7×2=2 故答案为:16,6,2; (2)∵点 F 是 AE 的中点 ∴AF=EF 设 AF=FE=x,∴CF=8﹣x ∴BE=16﹣2x=2(8﹣x) ∴BE=2CF (3)①当 0<t≤6 时,P 对应数:﹣6+3t,Q 对应数﹣4+t PQ=|﹣4+t﹣(﹣6+3t)|=|﹣2t+2| 依题意得:|﹣2t+2|=1 解得:t= 或 ②当 6<t≤12 时,P 对应数 12﹣3(t﹣6)=30﹣3t,Q 对应数﹣4+t PQ=|30﹣3t﹣(﹣4+t)|=|﹣4t+34| 依题意得:|﹣4t+34|=1 解得:t= 或 ∴t 为 秒, 秒, 秒, 秒时,两点距离是 1. 6.解:(1)∵BD=2,BC=1,BD=2BC ∴点 B 是【D,C】的好点. 故答案为:是; (2)设点 P 表示的数为 x,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P 为【A,B】的好点 由题意,得 x﹣(﹣40)=2(20﹣x), 解得 x=0, t=20÷2=10(秒); ②A 为【B,P】的好点 由题意,得 20﹣(﹣40)=2[x﹣(﹣40)], 解得 x=﹣10, t=[20﹣(﹣10)]÷2=15(秒); ③P 为【B,A】的好点 由题意,得 20﹣x=2[x﹣(﹣40)], 解得 x=﹣20, t=[20﹣(﹣20)]÷2=20(秒); ④A 为【P,B】的好点 由题意得 x﹣(﹣40)=2[20﹣(﹣40)] 解得 x=80(舍). ⑤B 为【A,P】的好点 20﹣(﹣40)=2(20﹣x) ∴x=﹣10 t=[20﹣(﹣10)]÷2=15(秒); 此种情况点 P 的位置与②中重合,即点 P 为 AB 中点. 综上可知,当 t 为 10 秒、15 秒或 20 秒,P、A 和 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7.解:(1)终点 B 表示的数是﹣5+6=1,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1﹣(﹣5)=6; (2)依题意有 a﹣10+70=50, 解得 a=﹣10; A、B 两点中间的点表示的数为(﹣10+50)÷2=20; (3)设当它们运动 x 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 10 个单位长度, 电子蚂蚁 Q 向左运动, 依题意有 6t﹣4t=50﹣(﹣10)﹣10, 解得 t=25; 或 6t﹣4t=50﹣(﹣10)+10, 解得 t=35; 电子蚂蚁 Q 向右运动, 依题意有 6t+4t=50﹣(﹣10)﹣10, 解得 t=5; 或 6t+4t=50﹣(﹣10)+10, 解得 t=7. 故当它们运动 25 秒或 35 秒或 5 秒或 7 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 10 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1,6;﹣10,20. 8.解:(1)设 BO=x,则 AO=3x, 由题意得:3x+x=20 解得:x=5 ∴OA=15,OB=5 ∴A、B 对应的数分别是﹣15、5 故答案为:﹣15;5. (2)设 x 秒后 A、B 相距 1 个单位长度 ①当点 A 在点 B 左侧时,4x+3x=20﹣1 解得:x= ; ②当点 A 在点 B 右侧时,4x+3x=20+1 解得:x=3 答: 秒或 3 秒后 A、B 相距 1 个单位长度. (3)①当点 P 到达点 B 之前,点 P 位于 AB 中点时 AP=10 ∴5t=10 ∴t=2; ②当点 P 到达点 B 之后,点 P 位于 AB 中点时 AB+BP=20+10=30 ∴5t=30 ∴t=6 答:点 P 是 AB 的中点时 t 的值为 2 或 6. (4)AP=15+(5﹣4)t=15+t,OP=5t,OB=5+3t 设 t 秒后 6AP+3OB﹣mOP 的值与 t 的取值无关, 则由题意得:6AP+3OB﹣mOP=6(15+t)+3(5+3t)﹣m×5t =90+6t+15+9t﹣5mt =(6+9﹣5m)t+105 =(15﹣5m)t+105 ∵与 t 的取值无关 ∴15﹣5m=0 ∴m=3,此时定值为 105. 答:当 m=3 时,6AP+3OB﹣mOP 的值与 t 的取值无关,定值为 105. 9.解:(1)∵C 表示的数为 6,BC=4, ∴OB=6﹣4=2, ∴B 点表示 2. ∵AB=12, ∴AO=12﹣2=10, ∴A 点表示﹣10. 故点 A 对应的数是﹣10,点 B 对应的数是 2; (2)①AP=6t,CQ=3t,如图 1 所示: ∵M 为 AP 的中点,N 在 CQ 上,且 CN= CQ, ∴AM= AP=3t,CN= CQ=t, ∵点 A 表示的数是﹣10,点 C 表示的数是 6, ∴点 M 表示的数是﹣10+3t,点 N 表示的数是 6+t; ②∵OM=|﹣10+3t|,BN=BC+CN=4+t,OM=2BN, ∴|﹣10+3t|=2(4+t)=8+2t, ∴﹣10+3t=±(8+2t), 当﹣10+3t=8+2t 时,t=18; 当﹣10+3t=﹣(8+2t)时,t= . ∴当 t=18 或 t= 时,OM=2BN. 10.解:(1)①∵AO=2BO,点 A 在数轴上对应数是﹣800, ∴BO=400, ∵点 B 在原点右侧, ∴点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400; 故答案为:400; ②由题意得:OP=8t,OQ=4t,AR=2t, ∴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8t;点 Q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4t;OR=800﹣2t,或 OR= 2t﹣800, ∴点 R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2t﹣800 或 800﹣2t; 故答案为:﹣8t;4t;2t﹣800 或 800﹣2t; (2)①如图 1 所示:由题意得:2t+8t=800﹣299,解得:t=60; ②如图 2 所示:2t+8t=800+200,解得:t=100; 综上所述,t 为 60 秒或 100 秒时,动点 R 与动点 P 之间距离为 200 个单位长度; (3)t 秒后点 M 表示的数为 =﹣2t,点 N 表示的数为 =﹣400﹣ 3t, ∴MN=|﹣2t﹣(﹣400﹣3t)|=|t+400|=t+400,MB=400﹣(﹣2t)=400+2t, ∴2MN﹣MB=2(t+400)﹣(400+2t)=400, ∴2MN﹣MB 为定值 400.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