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3自我检测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3自我检测无答案

ID:688686

大小:161.6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面粉 C.汽油 D.酒精 2.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生石灰遇水放热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盛有水,向试管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U型管中的液面无明显发生变化 ( ) A.食盐固体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试管中的氯化钠 D.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 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④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 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 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 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 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6.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分析或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物质溶于水就会放出热量 7.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被溶解的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氯化氢 B.食盐 C.氢氧化钾 D.生石灰 8.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9.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硝酸铵和食盐两种固体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黄金 10.对下列相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油污是因为二者都具有乳化作用 C.牛奶在夏天比在冬天易变质是因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11.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 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活性炭 1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3.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 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A.37% B.36.5 C.1.19g/cm3 D.500mL 14.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15.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酒精 D.白酒 二、实验题 16.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_________。 (2)图示③中的错误改正后,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 范围?如果能测定,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如果不能,此空不填)。 1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分子的基本性质,开展下列实验探究。 (1)探究实验需要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如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___,制 CO2应选图中的装置__(填序号)。 (2)下图 A是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实验,因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其改 进为图 B实验,把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瓶口朝上,敞口正放在大烧杯中,用玻璃片盖上烧杯口。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纸 1和 2____,由此验证了分子的一条基本性质。 (3)图 C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 (4)图 D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观察到气球胀大,则加入的固体是____,该实验中气球的胀大 或变瘪,是瓶内气体热胀冷缩的结果,气体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另一条性质是____。 三、流程题 18.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 制备流程如图: 已知:CuCl 难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 (1)“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产生的 SO3能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常见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操作 a”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得到的滤液 2 有浑浊,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课题 2 溶解度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100g 水中溶解 20gNaCl 达到饱和状态,则 NaCl 的溶解度为 20g B. 20℃时,把 20gNaCl 溶解在 100g 水中,所以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20g C. 20℃时,把 20gNaCl 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20g D. 3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7gNaCl 恰好饱和,则 3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7g 2、已知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60℃时将 70g 硝酸钾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 溶液的 质量是 ( ) A. 120g B. 110g C. 105g D. 100g 3、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入该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⑤恒温蒸发 溶剂。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4、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 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 是饱和溶液 B. 是不饱和溶液 C. 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 氯化 钠溶解度降低 5、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该溶质。 A、只有①;B、只有④;C、①③;D、②④ 6、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该溶质。 A、只有①;B、只有④;C、①③;D、②④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 确 的 是( ) A.30℃时,50 g 水可以溶解 25 g 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8、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些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大理石难溶于水; 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同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得多; 思考回答问题: 以上事实表明,固态物质在水中溶解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 关。 8、在通常情况下,采取 和 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 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 , 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9、20℃时,分别向盛有 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使其充分溶解,可观 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2)图 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 A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 甲 乙 0 20 30 温度 /℃ 25 7题图 是 或 。 (3)图 3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 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 是 或 。 10、从括号中选取适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蒸发、分解、溶解、过滤、结晶) (1)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蔗糖固体会 。 ( 2 ) 将 氯 化 钾 溶 液 中 混 有 的 少 量 二 氧 化 锰 分 离 出 来 用 方法(注:二氧化锰难溶)。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用 方法。 ( 4 ) 将 热 的 硫 酸 铜 溶 液 静 置 并 慢 慢 降 温 , 得 到 硫 酸 铜 晶 体 的 过 程 是 过程。 11、将一充满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小试管倒置于盛有饱和氢氧化 钙溶液 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钙溶液是否仍饱和 ? 12、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 度(填“>”、“=”或“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