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复习习题
1.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 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
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废液,并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
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 除水外,滤液A和滤液B还含有相同的物质,其名称是________。
(2) 固体A中含有__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
方法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甲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的液体燃料,丙是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
学式为 ;反应
②
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高锰酸钾的一种工业生产简图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加热混合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氧化反应器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
(4)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MnO4+2H2O 2KMnO4+2KOH+X↑.该生
成物X的化学式是 。
(5)上述生产流程的反应中有一种物质可循环使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4.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
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
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C在常温下的状态各不相同,且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
色固体,常温下性质稳定;B、E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
(2)写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与C反应的生成物是 。
(4)写出E的一种用途 。
5.燃煤电厂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将CO2 捕捉后再将其资源化可实现CO2 的可持续循环.根
据如图回答问题.
(1)CO2 转化为CO的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 .
(2)CO可以用于钢铁的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O可以作为燃料,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
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的微粒图示.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铜丝和银丝做实验时,发现久置的铜丝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兴趣
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1) (作出猜想)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作出此猜
想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 4 根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他们为了除去铜丝表面的污物,实验前应该做的操作是________。C瓶中的m应该是________。
(2)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
丝表面均无铜锈出现。
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
(3) 通过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铜生锈与________有关的结论。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以分析得出猜想成立,写出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讨论交流)在同样环境下银丝依旧光亮如新,原因是________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图 1 装置来探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
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
①
:有氧气剩余;猜想
②
: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
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
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 。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 1:猜想 正确。
结论 2:课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 (填“严谨”或“不
严谨”)的,其理由是 。
【拓展延伸】图 2 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
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中 (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AB段、
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
;
②
。
小组同学通过査阅资料可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
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 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
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 3),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
8.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
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查阅资料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与假设
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
猜想②: 。
实验探究
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 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拓展延伸
用铜片、NiSO4 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9.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为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 10g 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浓
度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已知
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 6 4 3 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 m 的值为___,10g 样品中 CuO 的质量分数为___.
(2)计算第三次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共制得 CuSO4 的质量.
10.金属涂层光纤是在光纤的表面徐布Cu- A1 合金层的光纤。为测定金属涂层光纤材料Cu- A1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甲、乙、丙同学称取该样品于烧杯中,进行实验,充分反应,测得实
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甲 乙 丙
加入合金样品粉末的质量/g 20 20 4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100 10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218 118 138
(1)实验中合金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 (填“甲”、“乙”或
“丙”)。
(2)该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