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4
页
5.1 两极格局的形成
1.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 “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
但美国领导人在 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
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 D. 成立联合国
2.
1955 年,苏联和东欧 7 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 D. 多极化趋势
3.
20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 40 多年的“冷战”局面。下列不
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朝鲜战争
4.
下图所反映的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
世界史上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这个事件是()
A. 中东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科索沃战争
D. 苏联占领阿富汗
5.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
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等。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冷战不是战争,两极相互对峙 B. 冷战两极均衡,达到相对稳定
C. 美苏对峙时期,世界相对和平 D. 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惨重
6.
二战后初期,有人提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世界’两个敌对堡垒”。
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7.
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第
2
页,共
4
页
A. 德国的分裂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古巴导弹危机
8.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
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材料反映了()
A. 美国宣布将参加一战 B.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C. 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 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
9.
下列简笔画能形象反映出冷战时期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10.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
了一箭多雕的目的。”这里的“多雕”包括 ()
①有助于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②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第
3
页,共
4
页
③加快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性优势,在军事上,
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
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材料四: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
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1)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 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
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
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 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开始形成
的标志是什么?
第
4
页,共
4
页
(2) 材料二事件中美国是怎样“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材料三中提出
“进行集体防御”的措施是什么?
(3) 为应对材料三中美国的措施,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对世界格局和
世界局势有着怎样的影响?
答案
1.A 2.B 3.D 4.B 5.D
6.A 7.A 8.B 9.B 10.C
11.(1)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性优势,而且在军事上,美国拥有庞
大的海陆空军;美国想称霸世界、领导世界。
(2)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
( 3)使世界长期处于冷战和两极格局之中。
12.(1)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出台。
(2)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措施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
断;两强相对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