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上学期高一寒假作业4地球上的水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上学期高一寒假作业4地球上的水

ID:688195

大小:607.8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下图中的湖泊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咸西淡闻名世界近年来该湖的水域面 积呈减小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终年干旱——深居内陆 B.终年湿热——受赤道低压影响 C.终年寒冷——位于极地 D.终年温和——受盛行西风影响 2.造成近几年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B.人口增加,围湖造田 C.冶金发展,湖水消耗大 D.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 3.下列改善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 B.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扩大淡水来源 C.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人工融化高山冰雪,增加河流水量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依 据当地所处的海陆位置来回答。巴尔喀什湖地处中亚干旱区,降水稀少,农业发展需要大量 的灌溉水源。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缩小。当地地处干旱地区,主 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据此回答该题。 1.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的巴尔喀什湖沿岸,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接 收的海洋水汽少,降水稀少,气候终年干旱,故 A 正确。 2.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属于自然原因,A 不符合题意;该地冶金工业不发达,对水源 需求量不大,C 错误;围湖造田会使湖面持续减小,不会出现波动减小的现象,B 错误;农 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对灌溉水源的要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是 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D 正确;故选 D。 3.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可以缓解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是改善图示 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A 正确;大规模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下漏 斗区,造成地面塌陷等问题,B 错误;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需要充足的水源, 而当地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故 C 错误;人工融化高山冰雪,虽然短期内能增加河流水量, 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冰川萎缩,淡水资源更加短缺,D 错误;故选 A。 【答案】 1.A 2.D 3.A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水循环环节 A.①为水汽输送 B.②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下渗 2.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图示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及河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A 河流 A.有春汛和夏汛 B.无结冰期 C.自东北向西南流 D.流量年际变化小 4.一年中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时期是 A.3 月至 5 月 B.6 月至 8 月 C.9 月至 10 月 D.11 月至次年 2 月 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6.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 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 8 月初,有 1330 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下 面小题。 7.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④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①增多 8.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 D.大气反射减弱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 寒流 B.北半球 暖流 C.南半球 暖流 D.北半球 寒流 10.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B.受②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①处洋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11.若甲处为渔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甲海域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C.甲海域可能是北海道渔场 D.甲海域多冷水鱼 班加罗尔(如下图所示)位于印度南部,集中了印度主要高科技公司。这里原本拥有相 互贯通的湖泊超过 280 个,现在仅存 70 余个,很多湖泊浮现厚厚的泡沫。此外,班加罗尔 水井数量从 30 年前的 5000 口增加到现在的 45 万口,深度从 20 年前的 10 米到现在的 91 米。联合国报告显示,当前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最缺水大城市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②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③地下水资源缺乏 ④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班加罗尔水井数量和深度变化会导致 A.气候变干 B.地面沉降 C.地震灾害频发 D.地下水位上升 14.解决班加罗尔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 ②严格治理水污染 ③减少科技公司数量 ④提高水资源价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洪泽湖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该湖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稻田广布,蓄水量大 B.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 C.湖水下泄入海通道过多 D.雨季每年 5 月开始,10 月结束,雨季长 16.下列防洪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A.开辟分洪区 B.疏浚河道 C.提高森林覆盖率 D.修筑堤坝 17.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东京 2011 年 9 月 14 日电,日本气象研究所和电力中央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 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将乘着黑潮(日本暖流)向东扩散, 然后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会回到日本沿海。 (1)放射性铯“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回到日本沿海”所乘的洋流名称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后饱和成雾;在冷、暖洋流交 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在图中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 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①、②两洋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名称是____,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 (4)说明 I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18.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 ,自然带主要是 ,区域中绿洲体现 了 的分异规律。 ( 2 ) 本 区 域 河 流 主 要 补 给 方 式 是 , 流 经 和 田 附 近 的 河 流 大 致 流 向 是 ,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3)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 (高或低),其主 要制约因素是 。 (4)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解析】 1.①由水蒸气到地表,应表示降水,A 错;②由地表指向地下水,应表示下渗,B 错;③ 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蒸气,应表示蒸发,C 正确;④属于人类社会水循环,是将都 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不属于下渗,D 错。故选 C。 2.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所以直接影响的水 循环环节是②(下渗),B 正确;①为降水,其多少与气候有关,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降水 的影响不大,A 错;③为蒸发,本题注意材料信息“硬地”,相比而言,城市建设硬地面积 扩大对下渗的影响更为明显,排除 C;④属于人类社会水循环,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 处理厂,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其影响不大,D 错。故选 B。 【答案】 3.A 4.D 【解析】 3.由经纬线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流量年际变化 大;由等高线分布及水系形状可知,河段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故选 A。 4.河流搬运能力弱的时期应是径流量最小的时期,3 月至 5 月有春汛,6 月至 8 月有夏汛, 9 月至 10 月为夏汛后期水量不会太小。11 月至次年 2 月河流封冻,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故 选 D。 【答案】 5.B 6.A 【解析】 5.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 B 正确。植被 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 C 错误。并不能增加降水和水汽输送。故 A、 D 错误。 6.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 生态景观变得美观,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 7.D 8.B 【解析】 7.读图可知,图中箭头①为地表径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作用,如果森林破坏, 下渗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D 对。②为水分蒸腾,森林破坏,蒸腾量减少,B 错。③ 为海水蒸发,森林减少,与该环节影响不大,C 错。④为降水,由于蒸腾减少,大气湿度 降低,降水有所减少,A 错。故选 D。 8.森林火灾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 错。森林火灾使得大气中烟雾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 对。浓烟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C 错。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错。故选 B。 【答案】 9.D 10.B 11.C 【解析】 9.由图可知,①处洋流海水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根据箭头表示的洋流流动方向可知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可知为寒流,因此 D 正确。 10.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逆着洋流航行,因此船速度会减慢,A 错误。受②洋 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为顺着洋流航行,因此船的速度加快,B 正确。①洋流为寒流,对沿 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 错误。②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 湿的作用,D 错误。故选 B。 11.甲处位于北半球且是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符合此描述,C 正确。 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A 错误。甲海域不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受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主 要为寒流单一影响形成的,B 错误。多冷水鱼同样为受单一寒流形成的渔场导致的,D 错误。 故选 C。 【答案】 12.D 13.B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12.根据材料可知,班加罗尔很多湖泊浮现厚厚的泡沫说明地表水体污染严重,②正确; 材料中提到原本拥有相互贯通的湖泊超过 280 个,现在仅存 70 余个,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 30 年前的 5000 口增加到现在的 45 万口,说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大,④正确;班加罗尔是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 1500-2000 ㎜,降水较多,地下水丰富,①③错误。故选 D。 13.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 30 年前的 5000 口增加到现在的 45 万口,班加罗尔水井数量和深 度从 20 年前的 10 米到现在的 91 米。说明班加罗尔的水井数量增加,深度增加,这种变化 会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漏斗而地面沉降,B 正确;利用地下水 不会影响气候,A 错误;地震灾害与地质构造有关与地下水利用影响不大,C 错误;过度抽 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 错误。故选 B。 14.跨流域调水和严格治理水污染是解决班加罗尔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①②正确;减 少科技公司数量和提高水资源价格不是最有效的措施,③④错误。故选 A。 【答案】 15.B 16.C 【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 15.稻田广布,蓄水量大,不易发性洪涝灾害,A 错误。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 大的水量,湖水下泄入海通道少,排水不畅,B 正确,C 错误。雨季正常年份 5 月在华南地 区,该地位于淮河流域,故 D 错误。故选 B。 16.开辟分洪区、疏浚河道和修筑堤坝都属于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生物措施, 属于非工程措施,故选 C。 17. 【答案】 (1)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2)②;②处寒暖流交汇,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才可以形成海雾。 (3)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 中。 (4)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促使了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扩展。 【解析】 本题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 二三十年后又会回到日本沿海 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将乘着黑潮(日本暖流)向东扩散, 顺着中低纬环流,依次为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2)②处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才可以形成海雾;①处只 受日本暖流影响,不易形成海雾。 (3)①②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两洋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 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 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形成北海道渔场。 (4)I 洋流为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促使了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向赤道方向 扩展。 18. 【答案】 (1)塔里木盆地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 (2)冰川积雪融水 自南向北 气温 (3)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低 水源 (4)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阻挡 【解析】 (1)根据图示区域的轮廓及地理事物名称可知,图示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这里居于内 陆,降水少,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荒漠带,区域中绿洲点缀在沙漠中 或分布在盆地边缘,体现了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2)本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但该区域高山多,冰川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流 经和田附近的河流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故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由于该河的补给主 要来自冰雪融水,故气温是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由于缺少水源, 环境承载力低。 (4)该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地等地形阻挡,地形较为封闭,使得 该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