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学案

ID:688086

大小:32.5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荷塘月色》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2、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 扬州人”。1916 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 年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 年 7 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 年,出版《欧 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 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 年 8 月 12 日因胃穿孔病逝 于北平,年仅 50 岁。 2、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1922 《背影》(散文集)1928 《踪迹》(诗与散文) 1924《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 3、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感情真挚醇朴;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 敏锐;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二、背景介绍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 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 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 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三、〖课前识记〗 (一)为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课内 ①蓊蓊郁郁( ) ②敛裾( ) ③鹢首徐回( ) ④妖童媛女( ) ⑤脉脉含情( ) ⑥橹櫂( ) ⑦霎时( ) ⑧袅娜( ) ⑨煤屑( ) 2、课外补充(会读会写) 勒索 lè 勒紧 lēi 擂鼓 léi 羸弱 léi 果实累累 léi 罪行累累 lěi 擂台 lèi 罹难 lí 潋滟 liàn 打量 liáng 量入为出 liàng 撩拨 liáo 寂寥 liáo 了望 liào 趔趄 liè qiè 恶劣 liè 雕镂 lòu 贿赂 lù 棕榈 lǘ 掠夺 lǜe 抹桌子 mā 阴霾 mái 埋怨 mán 耄耋 mào dié (二)解释字词 1、蓊蓊郁郁: 2、踱: 3、弥望: 4、田田: 5、袅娜: 6、脉脉: 7、风致: 8、梵婀玲: 9、丰姿: 10、妖童媛女: 12、鷁首: 12、羽杯: 13、棹: 14、纤腰束素: 15、迁延顾步: 16、敛裾: 【补充】 1、大音希声: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易语意不符。 例: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 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2、大而化之: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易错解词义。 例:解决麻烦的事,最好的方法是大而化之,平安无事。 3、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易语义重复。 例: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 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4、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易望文生义。 例: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 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5、灯火阑珊:灯火零落、暗淡。易错解词义。 例:晚风习习,城市灯火阑珊,一片辉煌,尽收眼底。 6、登堂入室: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易错解词义。 例:环境监测中心提示,花卉不宜登堂入室,放在居室里。 7、颠扑不破:理论学说完全正确。易错解词义。 例:尽管上市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但破产者还颇有些颠扑不破的意味。 8、鼎力相助: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可用于自己一方。易错用对象。 例:我们相识几十年,你有困难,我会鼎力相助的。 9、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易不和语境。 例: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 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10、洞若观火:观察事物明白透彻,多用于内心想法或一些重大事件。易错解词义。 例: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三)近义词辨析 1、课内 ①【风流·风韵】 ②【幽僻·偏僻】 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2、课外补充 (1)【领略/领会】领略:了解情况,进而认识意义,或者辨别滋味。如:这一节《琵琶 行》的欣赏课,使我感受到了琵琶女的幽怨,领略到了白居易将音乐形象具体化的高超笔 法。领会:对事物了解并有所体会。如:他及时领会了经理的意图,把这个人支走了。 (2)【徘徊/徜徉】徘徊:来回走动(一般指有心事)。如:他长时间地在公园门口徘徊,久 久不愿离去。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如:在月光下徜徉。 (3)【启示/启事】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可用作 动词,也可用作名词。如: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启事:公开声明 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招领启事、招聘启事。 (4)【清净/清静】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如: 环境非常清静。 (5)【启用/起用】启用:开始使用。多用于物。如:启用新的印章。起用:①重新任用已 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如:长平之战后,赵王想起用当时已逃到魏国的廉颇。②提拔使用。如: 要大胆起用新人。 (6)【趣味/滋味】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滋味:味道,也比喻某种 感受。 (7)【意味/韵味】趣味:意味:含蓄的意思,也指情调、情趣、趣味。韵味:声韵所体现 的意味,也指情趣、趣味。 (8)【入骨三分/入木三分】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入木三 分:既用于反面揭露,也用于对正面事物的深刻议论。 (9)【融化/溶化】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为液体的过程。溶化:指固态物质, 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一般指物质溶于水等液体。 (10)【申明/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含解释辩白之意。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 度。 (四)知识介绍: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 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四、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划分层次。 第 1 段 : 第 2 段 : 第 3 段 : 第 4 段 : 第 5 段: 第 6 段: 第 7-9 段: 第 10 段: 2、本文的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作者的游踪,暗线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请写出 这两条线索。 明线游踪: 暗线情感: 3、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 (二) (三) 4、你认为呢本文的“文眼”句是哪一句? (二)全文分析 1、第四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 。 2、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 特点? 景物: 特点: 3、第六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 2 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相同: 。 不同: 4、欣赏修辞美。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举例说明其。 ① ② ③ 五、掌握一个高考知识点-----成分残缺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 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 (一)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③ 宾语残缺 ④必要的虚词或修饰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 (根据、依据、针对、由于、通过、经过、对于、 为了)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 例: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 带点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缺主语,在“对”添加他们)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记者来到卧龙镇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 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秀丽的大青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缺主语,在“坐落” 前加“的博物馆或”的建筑“) 【小结】主语残缺的辨析方法 (1)看介词是否掩盖主语 (2)看是否暗中更换主语 (3)看定语过长是否丢失主语 2、谓语残缺 (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炉灶,造成谓语残缺。 例: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 溪边。 解析:将“南堡人民”与“经过”交换位置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例:当今的环保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 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缺谓语,“而且”后加“做 到了”) 【小结】①看句首陈述对象是否缺谓语。 ②看是否有与宾语相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3、 宾语残缺 注意一下谓语动词:解决、发展、开展、利用、提高、扩大、采用、拽紧、进行等 (1)缺谓语动词的宾语 例: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 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改善”缺少宾语) (2)误把宾语的修饰语作宾语 例: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 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挂号”后加办法) 【小结】①看动词后是否有相应的宾语 ②看定语过长是否遗失宾语。 4、缺乏必要的虚词或修饰成分 (1)缺介词 例: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经费的管理上,要做 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特别是”后加“在”) (2)缺关联词 例: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型在完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体型”前加“而且”) (3)缺定语(不设考) (4)缺状语(不设考) 【小结】①看见关联词语,(注意分句逻辑关系)检查是否关联词语残缺。 ②注意动词前面状语,看是否缺乏介词。 (二)巩固练习 (1)补出省略成分 1、.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 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 2、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被皮肤吸 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 3、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 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 4、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 个景点。( ) 5、济南惨案纪念钟于 4 月 28 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 工作全部完成,5 月 3 日将开门迎客。( ) 6、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 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 7、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 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 8、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 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 9、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 款人民币 4 万元。( ) 10、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 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2)综合巩固练习-----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 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 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D、经罗氏公司总部和上海药品鉴定机构分别鉴定,确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成大 量眼疾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为假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 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B、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C、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D、10 年前,英国农民卡龙因银行操作失误“吞”了 7 万镑存款,自此他一家人的生 活便陷入困境,但银行却一味以“拖字诀”敷衍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 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 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由此看来,热带沿海和岛屿周围,到处都能长出椰子树来,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 适应。 D、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 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上海市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等,使得家 庭经济困难新生尤其是地震重灾区新生能够安心学习生活。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 区中配置,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C、“朝霞工程”是省文联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而联合社会各界实施 一项人才工程。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 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C、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 伦理的规范。 D、通过这次“树标兵,促后进”的评选活动,激发了许多个体经营者奋发向上,文明 经商的意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恰逢中国话剧百年华诞,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一期工程 4 月竣 工。 B、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 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C、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 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D、《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 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 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了优秀的文化基因, 如天人合一、诚信友善、天下为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这种优秀的文化 基因已融进民族的血液,使得中华民族能够 。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 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 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由此,学校在培 育青少年理性消费观时,应不忘民族“根’’,高举民族“魂”,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对青少年 进行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可谓正当其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丰厚精神 。无论在古书典籍、 诗词歌赋还是民间市井中,都能见到它们的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 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永不改变。面对当今盛行的消费主义,这些文化资源都 是学校教育青少年的最好素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用优秀文化润泽 人心;帮助学生传承文化根脉,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从而远离消费主义的侵扰。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积累 周而复始 润泽 踪迹 B.积淀 生生不息 滋养 踪影 C.积淀 周而复始 滋养 踪迹 D.积累 生生不息 润泽 踪影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 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B.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的 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C.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 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D.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 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被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B.被学校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C.学校要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D.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 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 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儒 学考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 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宣圣庙又称孔庙, 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用佛教禅师监管孔庙,反映了元代对 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三、〖课前识记〗 (一)为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课内 ① wěnɡ wěnɡ ② jū ③ yì ④ yuàn ⑤ mò mò ⑥ zhào ⑦ shà ⑧ niǎo ⑨ xiè (二)解释字词 1、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2、踱:慢慢地走。 3、弥望:满眼。弥,满。 4、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 5、袅娜:柔美的样子。 6、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7、风致:美的姿态。 8、梵婀玲:violin,小提琴的音译。9、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 作“风姿”。 10、妖童媛女:俊俏的少年和美丽的少女。妖,艳丽。媛,女子。 12、鷁首:船头。古代画鷁鸟于船头。 12、羽杯:古代饮酒用的耳杯。又称羽觞、耳杯。 13、棹:船桨。 14、纤腰束素: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女子腰肢细柔 15、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有顾影自怜之意。 16、敛裾: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裾,衣襟。 (三)近义词辨析 1、课内 ①风流·风韵 “风流”指 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跟男 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风韵”指 a.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 画的风格、韵味。 ②幽僻·偏僻 “幽僻”指昏暗而偏僻。如:幽僻的山谷。“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如:偏僻的山区。 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二者都形容姿态美好。不同点是:“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 秀丽。“婀娜多姿”只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 四、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划分层次。 第 1 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 2 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 3 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 4 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 5 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 6 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 7-9 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 10 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作者的游踪是: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作者的情感是: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3、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4、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二)全文分析 1、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2、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 2 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 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 4、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 ①贴切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翩翩起舞般婀娜的 丰姿。 ②生动的拟人。“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换着”,写出了叶子的密。 ③巧妙的通感。“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娜玲上奏着的 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的形 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掌握一个高考知识点-----成分残缺 (1)补出省略成分 1、【答案】“承担了----主持”残缺宾语中心语,后面添加“的工作” 2、【答案】“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 3、【答案】“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 “习惯”。 4、【答案】“-------是景点”缺少主语 5、【答案】主语残缺,可在“5 月 3 日”前加上“纪念园”。 6、【答案】主语残缺,“由于”、“导致了”两词可删去其中一个。 7、【答案】为中心语残缺,应在“审美”后加“价值”。 8、【答案】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9、【答案】缺少动词“给予”的宾语中心语“处罚”。 10、【答案】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住了;或将“对”删掉,让“法律水平”作主 语。 (2)综合巩固练习答案: 1、【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重新洗牌重复。 D、主语残缺,删去“经”) 2、【答案】C【解析】(A、 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政策”。B、“解决”后 缺宾语中心语“问题”; D、缺少介词“被”,应是“被‘吞’”也可看成是不合逻辑:被动句写成了主动句。) 3、【答案】B【解析】(A、无主语,可将“经过”移至“专家组”之后;C、 缺少主语: 在“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前加“这种现象”一类的词;D、介词残缺,在“操作者” 前加“在”) 4、【答案】D【解析】(A、缺主语,去掉“由于。B、“现象”后应加上“出现”。C、“文 化大省”后应加“的号召”,“实施”后面应加“的”) 5、【答案】C【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所致”;B、成分残缺;D、 缺主语,删 掉“通过”即可。) 6、【答案】B【解析】(A、“开展”后应加中心语“的活动”。C、宾语残缺,“解决?? 根本”后加“问题”。D、 窗户”后加“的人”或“的读者”) 7. 【答案】B【解析】积淀:在长期积累沉淀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积累:逐渐 积聚起来的事物。语句的意思是中华历史与优秀文化基因的关系,用长期积累沉淀的意思 更合适,故选“积淀”。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产生、发展。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民族的绵延不绝,故选“生生不息”。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润泽:雨 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文化蕴含的营养,故选“滋养”。踪影:踪迹 和形影。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语句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文化在各处留 下的印迹,故选“踪影”。 8. 【答案】D【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改为 “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成分赘余,现代汉语中,“所十动词”构成名词性 短语,“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中,“所医治”指医治的对象“消费主义 的顽疾”;删掉“所”,让“医治”充当“消费主义的顽疾”的谓语。综上分析,D 项修改 最恰当。 9. 【答案】C【解析】从后文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分析,上一句的 主语是“学校”,排除 A、B 两项;从前后语句的意思分析,此处强调的是学校要大力普及 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排除 D 项。 10、【答案】①缺少介词,在“儒学相关的遗迹”前加“与”;②主客颠倒,应该是“元 代祭孔礼器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③句式杂糅,“是由于……的原因”可改 为“是由于……”。④搭配不当,将“监管”改为“管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