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 1 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知识结构与前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基本类似,学习方法也
大同小异。本节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一框题首先穿
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眼球,然后再利用
“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北
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
章节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北地区范围以及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主要地形区,通过课堂探
究,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运用资料简单分析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树立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
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朗读古诗,思考问题:
古人诗句中展示了西
北地区怎样的自然特
征?
通过古诗意
境体验西北
地区突出的
景观,初步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展示草原与荒漠图片。
体会草原与沙漠并存
的景观
受那里的自
然环境特点,
为新课学习
铺垫
活动一:析图
归纳探位置
1.展示西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和西北地区范
围图。
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请描述西
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
家?
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1.读图析图,归纳整
理:西北地区主要位于
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
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昆仑山-
阿尔金山以北。
2.展示交流:包括内蒙
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区和甘肃省北部。
培养学生的
读图、析图能
力和展示表
达的能力
活动二:合作
探究说特征
1.探究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
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1.合作学习一:
读图—交流—展示
(1)地形区有内蒙古
高原、塔里木盆地、准
噶尔盆地、天山、塔克
拉玛干沙漠等,地形以
高原、盆地为主。
通过自主读
图、展示、交
流等环节培
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
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
(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
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
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
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
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
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
(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
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
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
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欣赏景观,加深
对西北地区地理事物
的认识
(3)观察与发现
能说出新疆主要的山
脉和盆地: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
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2.识图—对比—归纳:
(1)找出图中主要河
流,并能说出该河流的
特点:是中国最长的内
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
陆河。
趣味发现,调
动学生的积
极性
通过识图、对
(2)提问: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
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
河、湖?
(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
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
点。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3.探究自然环境—气候
(1)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
提问: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
要气候类型?主要有什么特征?
展示图片——分析解释其原因:
(2)利用地图找出主
要的河流,并进行归
类:外流河:黄河、额
尔齐斯河;内流河:塔
里木河;内流湖:艾丁
湖
(3)发现与交流:水
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
融水和山地降水
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少。
3.合作探究,思考交流
分析归纳:冬冷夏热,
温差大;降水少,且集
中在夏季
能分析其描述的现象: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比、归纳等形
式引导学生
不断的发现,
进而深入的
学习西北地
区的河流
提供充足的
探究资料,引
导学生完成
问题的探究,
获得学习的
方法,培养学
展示描述的一种怎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
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
你发现西北地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展示资料:喀什距印度洋 1870 千米距渤海 3510
千米;呼和浩特距渤海 560 千米;中国山脉资料
等。
(3)拓展交流:西北地区最湿润与最干旱的区
域是?为什么?
最湿润的地区:伊犁河谷;最干旱的地区:塔克
拉玛干沙漠
补充:三面环山,位于天山 V 形部位,来自大西
洋的暖湿气流到这里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4.活动探究: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
(1)根据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
干旱的顺序,将 A、B、C 三幅图片进行排列。
说明了西北地区温差
大的特点
(2)分析展示:
大 部 分 地 区 降 水 :
400mm 以下,属于干旱
区、半干旱区
发现西北地区突出特
点是干旱。
分析交流:西北地区深
入内陆,远离海洋,加
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海
洋水汽难以到达。
(3)思考交流:北为
天山、西为帕米尔高
原、南为昆仑山脉,且
处于青藏高原的“雨
影”区,湿润气流难以
进入。
4.思考与展示:
(1)观察与排序,并
能辨别主要的植被景
观类型: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等景观。
生横向思维
的良好学习
习惯
培养学生归
纳的习惯,形
成知识之间
的联系,拓展
学生的思维
(2)摄影家忘记了告诉大家这三幅图片的具体
拍摄地点,请你来猜一猜这三幅图片的拍摄地
点。
补充:认识沙漠植物——胡杨“生而千年不死,
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胡杨是生长在
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
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提并论。
(3)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总结: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的减少,植被
呈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规律。
(2)给图片找找其所
在的地方
甲——C;乙——A;丙
——B。
(3)展示交流:分析
不同植被带上的降水
量。 通过合作探
究,进一步了
解气候等自
然环境的特
点,并为后面
学习人类活
动做铺垫
课堂总结:
拓展应用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天山,游客们夏天也穿挺厚的运动服,不下雨也打着伞,
你知道原因吗?
在吐鲁番,我看到人们挖了许多“暗道”,让水从地下流淌到用水区域。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明明已经很干旱了,那里的人们却盼望天再热一点,这又是怎么回事?
增加趣味性
的同时,便于
学生认识学
习生活中地
理的意识
课堂达标
1.下列几组地形区是西北地区的是( )
A.天山、秦岭、阴山、四川盆地
B.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秦岭、大兴安岭
C.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D.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塔里木盆地
2.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去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
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 )
A.南方地区 B.比方地区
随堂练习,巩
固基础,课堂
达标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4.西北地区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5.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 )
A.“高”和“寒” B.干旱 C.温和热 D.冷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