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科书
书名: 语文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年 7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运用本单元默读,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抓记叙文要
素,了解事件过程,完成整体感知。
2. 继续训练默读,边读边想,圈点重点词句,做好批注,并记录自己的
疑惑。在梳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3.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人生智慧。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
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在默读中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领悟人生
智慧。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默读的阅读方法,默读要做到眼到、心到、
手到。眼到就是每一个关键信息都要认清不能放过;手到,就是动
手做些标记,查阅资料,抄录摘要某些下感想等;心到,就是边读
边想,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内在联系。
圈点勾画是本单元默读的训练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上批注。
我们学习本单元的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要运用这些方
法,来完成本篇课文的阅读。
回顾本单元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二.教学活动及流程
(一)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 1.自读课文 ,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勾画一些什
么呢?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 因 经过 结果
课文中
关键句
56 年前
作者的
青少年
时代
经常玩
耍的小
山丘
“我”,
和五个
男孩 ,
父亲
厌倦游戏,
內德想到
去爬悬崖
中途被
弃,进
退两
难,孤
立无援
父亲指
点,克服
困难,成
功脱险
事件总结 冒险——( 遇险 )—— ( 脱险 )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变化成长过程。
学生任务 2.文章叙述了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重点默读
文中遇险的部分,关注和作者有关的心理描写语句,找出爸爸来之
前和之后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探究我如何克服困难成功脱险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爸爸出现后是如何引导我一步一步脱离险境
的,言为心声,关注父子对话,注意在默读时做批注。(学生示例)
学生回答 爸爸来之前 爸爸来之后
心理描写
相关语句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
上,感觉天旋地转。我
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
绝对回不去了。
我趴在岩石上,神
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
经让我麻木。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
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
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再一次,我做到了。
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
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
骄傲的感觉。
如何克服困难
成功脱险的?
在爸爸的引导下,不要想有多远,有多难,需要想的是迈
一小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迈出最后一步。
学习任务 3. 文章叙述了我冒险、遇险、并在爸爸的帮助下脱险
的经历,默读文章,关注并圈画文中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语句,
以及和作者心理有关的描写语句。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用你喜
欢的图示手绘出来,展示出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示例如下:流程图示例见 PPT(过程清晰)曲线图(心理变化
清晰、形象 学生解说绘图)
(三).由此及彼,从小事中悟大智慧
学习任务 4.《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标题是“悬崖上的一课”,
编者编入教材时将标题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请你结合文章的
内容想一想编者为什么要将原标题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呢?
悬崖上的一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结合文章内容想一
想说明编者改动标
题的原因
你学习本文后的启
示
接着上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标题,学生回答。
三、总结全文
1. 继续训练默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并学会运用圈点
批注的方法。
2. 本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又译作《悬崖上的一课》,讲
的“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影响“我”
一生的经验。学会从小事中领悟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阅读方法策略的总结 本单元训练默读 圈点批注
的方法 语文阅读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领悟了人生智慧。
《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冒险、遇险、脱险的叙事过程中,蕴含
了极为丰富的人生智慧: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大
大小小的困境,要克服恐惧心理,不要自我否定。要善于抓住一切
可以改变的机会,拿出行动,发挥自己的力量,先迈出突围困境最
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成功就
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