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 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已知 ①
Cs Og t COg
△
H t ͳkJ mol
②
Hg Og t HOg
△
H t ͺͳkJ mol
则反应
Cs HOg t COg Hg
的 △
H为( )
A.
ͳkJ mol
B.
ͳkJ mol
C.
ͷͳkJ mol
D.
ͳkJ mol
2.已知 H2(g)、C2H4(g)和 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 kJ/mol、1 411.0 kJ/mol 和 1 366.8 kJ/mol,则由 C2H4(g)
和 H2O(l)反应生成 C2H5OH(l)的ΔH 为( )
A. -44.2 kJ/mol B. +44.2 kJ/mol C. -330 kJ/mol D. +330 kJ/mol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已知 3.6g 碳在 6.4g 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了
X kJ 热量。已知碳完全燃烧的焓变△H= -Y kJ·mol-1 , 则 lmol C 与 O2 反应生成 CO 的反应热△H 为 ( )
kJ·mol-1
A. -Y B. -(10X-Y) C. -(5X-0.5Y) D. +(10X-Y)
4.某反应 X2(g)+Y2(g)=2XY(g),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X-X akJ·mol-1 , Y-Y bkJ·mol-1 ,
X-Y ckJ·mol-1 则该反应的ΔH 为( )
A. (a+b-c)kJ·mol-1 B. (c-a-b)kJ·mol-1
C. (a+b-2c)kJ·mol-1 D. (2c-a-b)kJ·mol-1
5.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
B. 已知 C(s)+O2(g)=CO(g)△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6.烟气脱硫可用生物质热解气(CO、CH4、H2)将 SO2 在高温下还原为单质硫,原理如下:
① 2CO(g)+SO2(g)=S(g)+2CO2(g) ΔH1=+8.0 kJ•mol-1
② 2H2(g)+SO2(g)= S(g)+2H2O(g) ΔH2=+90.4 kJ•mol-1
③ 2CO(g)+O2(g) =2CO2(g) ΔH3=-566.0 kJ•mol-1
④ 2H2(g)+O2(g)= 2H2O(g) ΔH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提高烟气中 SO2 的去除率
B. S(g)+O2(g) = SO2(g) ΔH=-574.0 kJ•mol-1
C. H2O(l) = H2(g)+1/2O2(g) ΔH<-1/2ΔH4
D. 反应③、④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有利于烟气脱硫
7.S(单斜)和 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单斜,s)=S(正交,s) 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8.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 ,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 1.8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55 kJ B. 220 kJ C. 550 kJ D. 1108 kJ
9.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H =-5800kJ/mol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800kJ/mol,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H 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 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 下,2mol C4H10 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800kJ
D. 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 5800kJ/mol
10.下列关于盖斯定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途径有关
B. 盖斯定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C. 利用盖斯定律可间接计算通过实验难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热
D.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热
11.已知:S2(l)+Cl2(g) ⇌ S2Cl2(g△H=d kJ/mol,键能 S2 中 S-S(a kJ/mol)、Cl-Cl(bkJ/mol)、S-Cl(c
kJ/mol),S2Cl2 中 S-S(e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 S2 的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H 增大
B. d=a-2c+b-e
C. 增加 S2 的量,反应速率增大
D. 恒容时,增加 Cl2 的量,平衡常数增大且 S2Cl2 的含量增大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SO2(g)+1/2O2(g) ⇌ SO3(g)ΔH=-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 和 1 mol O2 充分反应,
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196.64 kJ B. 196.64 kJ/mol C. <196.64 kJ D. >196.64 kJ
13.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 代表卤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H2 (g)+X2(g)=2H(g)+2X(g) △H2<0
B. 生成 HX 的反应热与途径有关,所以△H1≠△H2+△H3
C. 若 X 分别表示 Cl,Br,I,则过程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D. Cl2 , Br2 分别发生反应 I,同一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 K2 , 则 K1 >K2
14.在 25 ℃、101 kPa 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 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
-1 , 则 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488.3 kJ·mol-1 B. +488.3 kJ·mol-1 C. -191 kJ·mol-1 D. +191 kJ·mol-1
1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H1
2H2(g)+O2(g)═2H2O(g)△H2 C(s)+O2(g)=CO2(g)△H3 , 则反应 4C3H5(ONO2)3(l)═12CO2
(g)+10H2O(g)+O2(g)+6N2(g)的△H 为( )
A. △H1﹣5△H2﹣12△H3 B. 2△H1﹣5△H2﹣12△H3
C. 12△H3﹣5△H2﹣2△H1 D. 12△H3+5△H2﹣2△H1
1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1/2O2(g)=CO2(g)ΔH=-283.0kJ·mol-1
②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 的燃烧热为 241.8kJ·mol-1
B. 由反应①、②可知上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2O(g)=CO2(g)+H2(g)ΔH=-41.2 kJ·mol-1
C. H2(g)转变成 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 H2(g)+1/2O2(g)=H2O(l)ΔH>-241.8 kJ·mol-1
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 +19.4kJ·mol-1 则 14g
CO 气体与足量 FeO 充分反应得到 Fe 单质和 CO2 气体时的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 )
A. 放出 11 kJ B. 放出 5.5kJ C. 吸收 11 kJ D. 吸收 5.5 kJ
18.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
A. ΔH1=ΔH2=ΔH3=ΔH4 B. ΔH1+ΔH2=ΔH3+ΔH4
C. ΔH1+ΔH2+ΔH3=ΔH4 D. ΔH1=ΔH2+ΔH3+ΔH4
二、综合题
19.二甲醚(CH3OCH3)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其制备、应用与转化是研究的热点。
(1)利用合成气制备二甲醚主要包含三个反应:
CO(g)+2H2(g)=CH3OH(g);ΔH=-90.4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ΔH=-23.4 kJ·mol -1
CO(g) +H2O(g)=H2(g)+CO2(g);ΔH=-41.0 kJ·mol-1
则 3CO(g)+3H2(g)=CH3OCH3(g)+CO2(g);ΔH=________。
(2)某二甲醚/双氧水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电池工作时,电极 A 附近溶液 pH________(填“减
小”“增大”或“不变”);电极 B 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二甲醚催化羰化制备乙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Ⅰ:CO(g)+CH3OCH3(g)=CH3COOCH3(g);ΔH1
反应Ⅱ: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ΔH2
反应Ⅰ、Ⅱ的平衡常数的对数 lg K1、lg K2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在固定 CO、CH3OCH3、H2 的原料比、
体系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同时发生反应Ⅰ、Ⅱ,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3 所示。
① ΔH1________(填“>”“”、“”、“”、“
(5)AC
21. (1)391
(2)A,D
(3)0.037;< (4)>;活化能越大,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难,反应速率越慢
(5)
22. (1)(2a+b)kJ·m0l- 1
(2)c(C0)/c(C02);50%;0.5 mol/L
(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