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练习

ID:687793

大小:1.2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 城乡景观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读图“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等级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汕头市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噪声污染 B.就业困难 C.住房紧张 D.交通拥堵 2.广州市与北京市的传统建筑风格迥异,反映出两地具有不同的( ) A.消费水平 B.地域文化 C.功能分区 D.资源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 过 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 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村庄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4.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 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 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5.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这两种建筑景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7.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表现的 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 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四幅剪纸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顺应自然 B.②—中西融合 C.③—御外凝内 D.④—江南文化 10.下列叙述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①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 ②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是南方人喜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③彝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泼水节 ④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该建筑 将中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该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月 桂松柏”砖雕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市民服饰 B.地方餐饮 C.传统建筑 D.出行方式 12.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 A.内向性 B.开放性 C.外向性 D.冲动性 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它又会影响人口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 A.陕北窑洞——干热的环境 B.妈祖庙——海上航行凶险 C.楼兰遗址——洪涝肆虐 D. 清真寺——满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14.通过上题说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 ) A.特定的地域性 B.只与地域有关的自然性 C.地域的单一性 D.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15.第 22 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坐落在北京市 怀柔区雁栖湖畔。下图为“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景观图”,图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 B.绿色植被 C.太阳能电池板 D.水库大坝 16.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 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18.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19.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须围墙 二、综合题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 (136°54’23”E,36°16’18”N)荻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条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建筑无任何钢 筋水泥,全部为木材。屋顶由茅草(主要有稻草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 60°锐 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合掌村规定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并把农业生 产、乡村生活和本地农产品都变成为旅游活动的一部分,使它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当地的 乡土文化特色、下图示意合掌屋景观、位置及分布。 (1)结合合掌村的地理环境特点,从结构、用材等方面简析合掌屋建筑的优点。 (2)合掌村沟渠纵横,简述沟渠的主要作用。 (3)说明合掌村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有益启示。 21.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下图为我国 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2018 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 (1)概括说明 1985 年-2018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该阶段城镇化的特点。 (2)从 2018 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表中列出的省级行政区中任选 3 个, 列举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4)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 的模式是__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③ 22.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2)从 1985 年到 2000 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_______和__________。 (3)该地区已形成了包括_____________、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级分明、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 其核心城市是______。 (4)该地区的杭州是一座闻名中处的“山水城市”,其景观和格局反映了_____对城市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2.B3.A4.C5.D6.B7.A8.A9.C10.A11.C12.A13.B14.A15.A16.A17.A18.B19.B 20.(1)屋顶坡度较大,既利于冬季积雪自然滑落,又可防止夏季雨水浸透;屋顶覆盖茅草厚度大,有利 于夏季隔热、冬季保暖(冬暖夏凉);当地水田多稻草,屋顶铺草丰富廉价,还利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采用 木制结构,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2)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多且变率大,沟渠可汇水和排水;当地种植水稻多,需引水灌溉;山区聚落规模 小且分散,方便生活取用水;建筑为木制结构,可防御火灾等(答出其中 3 个要点即可) (3)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在保护当地特色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保护生态和 传承地域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产业)向城市聚集,城镇快速发展,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 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 (2)如北京四合院、元代运河码头;安徽徽州民居—唐模祠堂;江西客家土楼;西藏碉房;云南傣家竹楼、 丽江古城等。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答 出四点即可) (4)B 22.地形 河流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或形成城市群) 特大城市 上海 地域 文化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