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与元素性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1H 和 2H B. 14C 和 14N C. 37Cl 和 37Cl - D. 56Fe2+和 56Fe3+
2.16O 和 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 和 18O 互为同位素 B. 16O 和 18O 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C. 16O2 和 18O2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16O2 和 18O2 的化学性质不同
3.
53
131
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53
131
I
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
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53
131
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53
131
I
的化学性质与
53
127
I
相同 B.
53
131
I
的质子数为 53
C.
53
131
I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78 D.
53
131
I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4.8235Br 标记的溴化铵作为示踪剂用于监测沿海污染。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
A. 47 B. 35 C. 117 D. 82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3C 和 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6Li 和 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C. 14C 和 14N 的质量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
D. 1mol
2
235
U 的中子数比 1mol
2
23h
U 的中子数少 3NA 个
6.与 NH4
+所含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相同的粒子是( )
A. Ne B. F- C. Na+ D. K+
7.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
D. 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8.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居民小区,同住一栋楼的两家人相继得上一种怪
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经黑龙江省辐射监督管理站的专家检测,发现是放射性物质铱—192
在作怪。则铱(19277Ir)原子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 115 B. 38 C. 269 D. 154
9.有关 H、D、T、HD、H2、D+、H-这七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同位素 B. 是七种氢元素 C. 电子数相同 D. HD 和 H2 均是单质
10.下列分子或离子之间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
A. CCl4 和 PO43- B. NH3 和 NH4
+ C. NO2 和 CS2 D. CO2 和 SO2
11.氦-3 聚变(3He+3He→4He+2H)可作为未来可控核聚变的清洁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氦-3 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B. 3He 和 4He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C. He 位于第 1 周期第ⅡA 族 D. 2H 和 3He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12.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的 SO3 中所含原子数为 2NA B. 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
C. 1 mol/L 的 Na2CO3 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数大于 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H3Cl 含质子数为 13NA
13.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曾在 1999 年宣布用 86Rb 离子轰击 208Pb 靶得到 118 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质量数
为 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 118 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 2001 年 8 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
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整的第 7 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 6 周期相同。若 118 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
测合理的是( )
A. 它的中子数是 118 B. 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C. 它是第 8 周期元素 D.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8
14.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 N5+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5+是由 5 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 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 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质子和 35 个电子 D. 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质子和 34 个电子
15.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
A. Ca:1s22s22p63s23p64s2 B. Mg2+:1s22s22p6
C. F﹣:1s22s22p5 D.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16.X、Y、Z 和 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 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 m>n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c=m-n B. b-d=m+n C. a>b>d>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