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电解质的电
离离子反应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无色、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2Ca 、 Na 、 Cl 、 3HCO B. K 、 2Fe 、 2
4SO 、 4MnO
C. 2Ba 、 K 、 +
4NH 、 Cl D. Na 、 2Ba 、 Cl 、 3NO
2.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盐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D.NH4Cl 的电离方程式是 NH4Cl= +
4NH +Cl-,所以 NH4Cl 是盐
3.下列反应的离了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
3CO +2H+=CO2↑+H2O
B.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H++OH-=H2O
C.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AgNO3 +Cl-=AgCl↓+NO3-
D.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Al+3Cu2+=2A13++3Cu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5.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2
2 4 4H SO 2H SO ═ B. 4 4NaHSO Na HSO ═
C. 2
2 3 3Na CO 2Na CO ═ D. 2
2Ba OH Ba 2OH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于水后能电离出 H+的化合物都是酸
B.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 Na+与 Cl-
C.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溶液导电性强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7.下列各组物质,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NaCl、 4BaSO 、 2SO B.Cu、 3CH COOH 、乙醇
C. 3KNO 、 3 2NH H O 、 2Cl D. 3CaCO 、 2H O 、液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 3 2NH H O 的电离方程式为 3 2 4NH H O NH OH
9.NaHCO3 和 NaHSO4 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A. -
3HCO 和 H+ B. -
3HCO 和 -
4HSO
C.Na+、 -
3HCO 和 H+ D.H+和 2-
3CO
10.能用 H++OH-=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B.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钾和稀硝酸反应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11.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可溶性杂质 2Ca 、 2Mg 、 2
4SO ,为了得到纯净的 NaCl,可向滤液中依
次加入过量的下列溶液,其中不合理的是
A. 2BaCl 溶液→NaOH 溶液→ 2 3Na CO 溶液→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B. 2Ba OH 溶液→ 2 3Na CO 溶液→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C. 2 3Na CO 溶液→NaOH 溶液→ 2BaCl 溶液→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D. 2BaCl 溶液→ 2 3Na CO 溶液→NaOH 溶液→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12.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 Na+、Cl-、Cu2+、SO42-,欲除去其中的 Cu2+、SO42-,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 的作用是除去 Cu2+ B.试剂 a 为 Na2CO3,试剂 b 为 BaCl2
C.流程图中,操作 x 为过滤 D.试剂 c 为盐酸
13.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4NH 、 2Ba 、 2Mg 、H 、O H 、Cl 、 2
4SO 、 3HCO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甲为( )
A. 3 2Ba HCO B. 3 2Mg HCO C. 4MgSO D. 2Ba OH
14.为检验某种阳离子为 Na 的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2
4SO 、 2
3CO 、O H 还是 Cl ,下列设计的方案合
理的是( )
A.检验 2
3CO :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 2Ba OH 浴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检验 2
4SO :先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再加入 2BaCl 溶液出现白
色沉淀
C.检验 O H :向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检验 Cl :向待测液中依次加入 3AgNO 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15.不能鉴别 3AgNO 、 2BaCl 、 2 3K SO 和 3 2Mg(NO ) 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提
示:将氨水逐滴滴入 3AgNO 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溶解)( )
A.盐酸、稀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稀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6.固体 A 的化学式为 NH5,其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H5 中含有 5NA 个 N—H 键(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NH5 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NH5 的电子式为
D.NH5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H2O=NH3·H2O+H2↑
二、实验题
17.某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的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KCl 、 2 4K SO 、 2 3Na CO 、 NaCl
第二次 KCl 、 2BaCl 、 2 4Na SO 、 2 3K CO
第三次 2 4Na SO 、 KCl 、 2 3K CO 、 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 2
4SO 、 2
3CO 和 Cl (提示: 2 4Ag SO 微溶于水),该小组进行了如下
操作: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检验 2
3CO 并将其除去﹔第二步加入过量
的 3 2Ba NO 溶液,其目的是______;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填化学式)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___。
1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 6 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 2
4SO 、 4NH 、 2
3CO 、K+、Na+。为确认溶液组成
进行如下实验:
①200 mL 上述溶液,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 4.30 g,向沉淀中加
入过量的盐酸,有 2.33 g 沉淀不溶。
②向①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加热,产生能促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12 L(已换算成
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2)原溶液中 c( 2
3CO )为____,c( 4NH )____c( 2
4SO ) (填“>、<或=”);
(3)如果上述 6 种离子都存在,则 c(Cl−)__c( 2
4SO ) (填“>、<或=”)。
19.为了将混有 K2SO4、MgSO4 的 KNO3 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 KNO3 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_。
(3)如何判断 2-
4SO 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 Ca(HCO3)2 易溶于水。试根据如图所
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 CO2 前,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
(2)开始通入 CO2 时,灯泡的亮度________。
(3)继续通入过量的 CO2,灯泡的亮度________。
(4)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 CO2 气体量的关系(x 轴
表示 CO2 通入的量,y 轴表示导电能力)。
参考答案
1.D2.D3.D4.A5.B6.D7.D8.B9.A10.C11.C12.B13.D14.B15.D16.A
17.二 HNO3 检验 2
4SO ,并将其除去 3AgNO Ag Cl gCl=A
18. 2
3CO 、 2
4SO 、 4NH Cl−、K+、Na+ 0.05 mol/L > >
19.(加水)溶解 Ba(NO3)2、K2CO3、KOH[或 KOH、Ba(NO3)2、K2CO3 或 Ba(NO3)2、KOH、K2CO3] 取
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 Ba(NO3)2 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 2-
4SO 已除尽 不需要 生成的沉淀可
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 不合理 调节溶液的 pH 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
则会引入 Cl−
20.亮 先变暗后熄灭 熄灭后又逐渐变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