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
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钢铁腐蚀 B. 食物腐败 C. 炼钢 D. 塑料老化
2.生产中常要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增大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尽可能使用稀溶液 B.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C. 碾细固体反应物 D. 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3.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 1km,压强大约增加 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
生较大的影响。如:
CaAl2Si2O8+
(钙长石)
Mg2SiO4=
(镁橄榄石)
CaMg2Al2Si3O12
(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
A. 钙长石生成 B. 镁橄榄石生成 C. 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 (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 1/2N2(g)+CO2(g) ΔH=-373.2 kJ/mol,为提
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正)催化剂 B. 增大压强(体积减小) C. 给体系加热 D. 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 CO2
5.在相同条件下(T=500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密闭容器。甲容器中充入 1 g SO2 和 1 g O2;乙容器中充
入 2 g SO2 和 2 g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 SO3 的浓度:乙>甲
C. SO2 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后 SO2 的体积分数:乙>甲
6.已知:C(s)+CO2(g) ⇌ 2CO(g) △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
行的是( )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可逆反应 xH2S(g) ⇌ xH2(g)+Sx(g)(x>1)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恒容充入 H2 , 则新平衡后 H2S 分解率下降
B. 若增大压强,气体颜色变深,则 Sx 为有色气体
C. 若恒容升温后,气体密度不变,说明达到了新平衡
D. 若改变某一条件后,压强不能作为判断新平衡的标志,则 Sx 状态发生改变
8.已知 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H2O ⇌ 2CrO42-(黄色)+2H+。保持温度不变,用 K2Cr2O7 溶液
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变黄,③中溶液橙色加深
B. 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①<③
C. K2Cr2O7 溶液的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更强
D. 若向④中加入 70%H2S0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9.实验测得
0.5mol L
-1
CH3COONa
溶液、
0.5mol L
-1
CuSO4
溶液以及
H2O
的 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H
+
t OH
-
B. 随温度升高,
CH3COONa
的溶液的
OH
-
减小
C. 随温度升高,
CuSO4
的溶液的 pH 变化是
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随水温升高,
CH3COONa
溶液和
CuSO4
溶液的 pH 均降低,是因为
CH3COO
-
、
Cu
2+
水解平衡移动
方向不同
10.为实现实验目的,选用的装置、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和装置
A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取 0.1 mol/LKI 溶液,向其中先加入淀粉溶液,再加
入 0.1 mol/L 硫酸,记录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
B 配制 100mL1.0mol/L NaOH 溶液 向 100mL 容量瓶中加入 4. 0gNaOH 固体,加水到刻度线
C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往铁电极附近滴加铁氰化钾溶液
D 比较 H2O2 和 Fe3+的氧化性 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 Fe(NO3)2 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11.电化学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利用锌片和稀硫酸制 H2 时,在稀硫酸中滴加 MgSO4 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将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设计为原电池,正极反应为 Cu﹣2e﹣═Cu2+
C. 利用电解法除去酸性废水中的 CN﹣离子,CN﹣在阳极被还原为 N2 和 CO2
D. 利用电解法精炼铜,原粗铜中的杂质有以离子形式被除去,也有以单质形式被除去
12.硝酸生产中,500℃时,NH3 和 O2 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4NH3(g)+5O2(g)⇌ 4NO(g)+6H2O(g)+9072kJ/K=1.1×1026
②4NH3(g)+4O2(g)⇌ 2N2O(g)+6H2O(g)+1105kJ/K=4.4×1028
③4NH3(g)+3O2(g)⇌ 2N2(g)+6H2O(g)+1269kJ/K=7.1×1034
其中,②、③是副反应.若要减少副反应,提高 NO 的产率,最合理的措施是( )
A. 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 O2 浓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13.NO2 存在下列平衡:2NO2(g)⇌ N2O4(g)+Q(Q>0)在测定 NO2 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下测定
结果最接近理论值的是( )
A. 温度 130℃、压强 3.03×105Pa B. 温度 25℃、压强 1.01×105Pa
C. 温度 130℃、压强 5.05×104Pa D. 温度 0℃、压强 5.05×104Pa
14.2SO2(g)+O2(g) 2SO3(g)△H<0 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 V2O5 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当 v(SO2):v(O2):v(SO3 )=2:1:2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在 t1、t2 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 c1、c2 , 则时间间隔 t1~t2 内,SO3(g)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v=
21
21
15.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焦炭)+O2(空气)=2CO;
②Fe2O3+3CO=2Fe+3CO 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
因是:( )
A. CO 过量 B. CO 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 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 CO 与 Fe2O3 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16.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 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 N2(g)+3H2(g)⇌ 2NH3(g),当增大 N2 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 的
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30 分)
17.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如下:N2(g)+3H2(g)
⇌ 2NH3 (g) ΔH< 0。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
(1)表示 N2 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填字母),25 min 时 c (NH3)=________。
(2)0~25min 内,用 H2 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
(3)此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为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________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下同 ), 逆反应速率________。
18.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需求量巨大.目前我国独创的联醇工艺的核心是采用一氧化碳加氢中
压合成法.主要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H=﹣111.0kJ/mol
另有副反应:2CO+2H2O═CO2+CH4 等;中压法操作:压力为 10﹣15MPa,温度控制在 513K﹣543K,所用催
化剂是 CuO﹣ZnO﹣Al2O3 . 合成甲醇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际生产中 CO 不能过量,以免生成羰基铁使催化剂失去活性,而氢气过量是有益的,指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
(2)采取 10﹣15MPa 压力的作用是________;温度控制在 513K﹣543K 的原因是________.
(3)原料气中的 H2S 对铜催化剂影响甚重,故必先去除之,通常用生石灰除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4)粗甲醇中含有二甲醚等副产物,在常压下蒸馏粗甲醇,首先获得的馏分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获得的甲醇又可在银催化下氧化成甲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若 CO 的转化率为 80%,当有 22.4M3(标况)CO 与过量 H2 充分反应(不计其它副反应),可制得纯
度为 96%的甲醇的质量为________kg,同时获得热量________kJ.
19.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研究合成氨反应具有重要意义.σ
(1)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N≡N 946.0kJ•mol﹣1、H﹣H 436kJ•mol﹣1、N﹣H 390.8kJ•mol
﹣1 , 写出以 N2(g)和 H2(g)为原料合成 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某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①t1 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
②t2 时刻,恒压充入氦气,t3 时刻达到平衡.在图中画出 t2 时刻后的速率变化图象.
(3)相同温度下,A、B、C 三个密闭容器,A、B 恒容,C 带有可自由移动的活塞 K,各向其中充入如图 2
所示反应物,初始时控制活塞 K,使三者体积相等,一段时间后均达到平衡.
①达到平衡时,A、C 两个容器中 NH3 的浓度分别为 c1、c2 , 则 c1________ c2(填“>”、“<”或“=”).
②达到平衡时,若 A、B 两容器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分别为α(A)、α(B),则 α(A)+α(B)________ 1
(填“>”、“<”或“=”).
③达到平衡时,若容器 C 的体积是起始时的
3
4
, 则平衡时容器 C 中 H2 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4)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DAFC),以 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电池反应为 4NH3+3O2═2N2+6H2O,
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研究 NOx、SO2 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亚硝酰氯(Cl—N=O)气体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试剂,它可由 Cl2 和 NO 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l—Cl N
O(NO 气体) Cl—N N=O
键能/(kJ·mol-1) 243 630 200 607
(2)燃煤发电厂常利用反应 2CaCO3(s)+2SO2(g)+O2(g) ⇌ 2CaSO4(s)+2CO2(g) ΔH=-681.8kJ·mol-1 , 对煤进
行脱硫处理来减少 SO2 的排放。对于该反应,在 T℃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
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O2 1.00 0.79 0.60 0.60 0.64 0.64
CO2 0 0.42 0.80 0.80 0.88 0.88
①0~10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 v(CO2)=________mol·L-1·min-1;当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填
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粉状碳酸钙 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C.通入一定量的 O2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NOx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有人利用反应 C(s)+2NO(g) ⇌ N2(g)+CO2(g) ΔH=-34.0kJ·mol-1 , 用
活性炭对 NO 进行吸附。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 C 和一定量的 NO 气体,保持恒压测得 NO 的转化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1050K 前反应中 NO 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髙而增大,其原因为_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 Kp)。在 1050K、1.1×106Pa 时,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p=________[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a)×体积分数]
(4)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需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在净化装置中 CO 和 NO
发生反应 2NO(g)+2CO(g) ⇌ N2(g)+2CO2(g) ΔH=-746.8kJ·mol-1 , 生成无毒的 N2 和 CO2 实验测得,v 正=k 正
c2(NO)·c2(CO),v 逆=k 逆 c(N2) c2(CO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①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k 正
减小的倍数________ (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