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特征以及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材分析:台湾是中国区域篇第七章省级行政区域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从台湾的地理位
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物产及工农业等经济发展多角度来介绍台湾省,突出台湾的自
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的学习是在整体学习中国地理后的进一步学习,它旨在使学生
对祖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地理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抢答竞赛,
引入新课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台湾最大的湖泊是?
台湾最高峰是在哪?
PPT 封面页显示的是什么标志
学生:台湾岛
学生:日月潭
学生:玉山
学生:101 大厦
运用抢答比赛创设情
境,引起学生对学习
的关注和兴趣,积极
投 入 到 课 堂 学 习 中
来。
性建筑物?
过渡承接 台湾还有哪些风光呢,让我们
随着视频一起领略一下。
播放视频,
领略风光
播放视频,展现多姿多彩的台
湾风光:日月潭、太鲁阁、北
回归线、阿里山、台湾美食、
热带亚热带的水果……
观看视频 直 观 生 动 的 视 频 材
料,进一步点燃学生
学习热情,为下文铺
开创设条件。
了 解 台 湾
组 成 和 范
围
台湾只有台湾岛吗?还有哪些
岛屿组成?
台湾面积约 36000 平平方米。
学生:不是
台湾由台湾岛、澎湖
列岛、钓鱼岛、黄尾
屿、赤尾屿等许多岛
屿组成。
初读台湾省地图,师
生一起回答台湾组成
和范围问题,提高课
堂效率。
过渡承接 学习区域地理,首要了解当地
的地理位置。
台湾处在我国什么位置?
台湾是祖国东南海上明珠。
学生:台湾处在我国
东南
学 生 活 动
一,分析台
湾 地 理 位
置
区域地理中,我们了解过哪些
地理位置?
下面的活动,我们将从纬度海
陆位置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学探究,请利用平板电
脑,将学习成果拍照展示:
1、用笔画出台湾岛周围的海、
洋和海峡。分析海陆位置和海
防价值。
2、用笔画出最能反映台湾岛纬
度位置的特殊纬线,判断台湾
学生:海陆位置、纬
度位置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3 分
钟,将自主学习结果
拍照展示。
再看台湾省地图,了
解地理位置,为分析
地理要素特征打好学
习基础 。
岛所在的温度带。
教师小结:台湾是我国大陆东
出太平洋的第一个出口,地理
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天然海
上屏障。处在第一岛弧关键位
置。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学习了地
理位置,知道台湾四面环海,
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岛中南部。
学生 A:台湾海陆位
置:西隔台湾海峡与
福建省,北临东海,
东部是太平洋,南临
南海,是我国沿海的
重要屏障。
学生 B:北回归线穿
越台湾岛的中南部,
台湾岛属于热带和亚
热带。对于台湾气温
和降水有影响。
过渡承接 地理位置影响台湾自然要素,
区域地理中,我们可以了解哪
些自然要素呢?
学生:气候、河流、
植被、地形等
学 生 活 动
二:讨论台
湾 自 然 要
素的特征
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运
用课本等资料,说说台湾的气
候、河流、植被、地形等自然
要素的特征。
学 独 立 生 思 考 三 分
钟,小组讨论三分钟,
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 A:台湾气候特
自主学习,提高学生
搜集和使用地理知识
信息的能力;小组探
究,体现以学生为主,
促进高效学习。
教师小结:北回归线横穿台湾
-----气温:热;受海陆位置的
影响,台湾降水丰富------降
水:湿。
教师小结:台湾地形以山地为
主,东高西低。
教师小结:河流数目多,水量
大,流程短,流速快,水能丰
富。
教师小结:东部山地,随海拔
升高气温降水变化,台湾植被
种类丰富,包括热带、亚热带、
温带等植被。
征湿热,因为北回归
线穿越台湾中南部、
以及四周环海。
学生 B:台湾东部多
山,有最大的山脉---
台湾山脉,而西部面
积狭小地形为平原。
由此可得台湾地形:
多山。
学生 C:河流特征短
急。山地崎岖,水量
丰富。面积小,导致
河流短小。
学生 D:植被特征种
类丰富,东部为山地,
有热带、亚热带等植
被。
承接过渡,
引 入 学 生
活动三:讨
论 台 湾 自
我们在分析自然要素的过程
中,会发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
关系,如何理顺他们之间的关
系呢?
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
结的能力,帮助学生
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
的辩证统一关系。
然 要 素 的
相互关系
请参照课本 70 页表格,小组讨
论分析后在平板展示。
教师补充:地形对气候有影响,
由于地形雨的形成,使火烧寮
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
方。
另外,植被对河流也有影响,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使河
流水量丰富。
学生 A:气候对植被
有影响,热带亚热带,
降水丰沛。
学生 B:地形对河流
影响,平原较少,以
山地为主,流程短,
水流湍急。
学生 C:地形对植被
影响,随海拔的升高,
植被产生垂直变化。
学生 D:气候对河流
影响,多雨导致河流
水量大。
形成板书:
气候特征
湿热
形成知识框架,帮助
学生构建研究区域地
理的思路。
地形特征
多山
植被特征
多种多样
河流特征
短急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地理
位置,自然要素特征以及要素
之间的关系,希望落实好重点
难点。
反思一节课的收获,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1)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精神;
(2)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抢答竞赛、画图展示以及创建思维导图等环节,平板电脑让地理
知识更加形象、新颖、直观,也让地理教学变的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图像化、活动化、以
及多元化,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3)一对一互动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
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实现个性化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由于初次使用,有些环节未如理想,需要今后多实践,力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