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
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
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
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
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
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
科学 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
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
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
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
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
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
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
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②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查异。
③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
展。
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SMART 软件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媒体
手段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 创 设
情景
新课
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
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
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
像)
观察、得出结
论、思考
Smart 软
件,视频
刺激学生感
官,调动学
习兴趣,对
陌生的学习
区域有个初
步的感性认
识。
2、展示
学习目标
教
学
新
课
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指
出重难点: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
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
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重点)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
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点、难点)
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
物。
生记录思考学习
目标要求,明确
重难点。
Smart 软
件
有的放矢,
让学生明确
本节课学习
重点
3、介绍
极地地区
的有关内
容
教
学
新
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
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
端;南极;南极洲。
师出示几张南极的图片。
学 生 观 察 地 球
仪,分析、探讨
Smart 软
件,微课
视频
通过观察,
感性认识极
地 气 候 景
观。
4、讨论
交流学习
内容
教
学
新
课
师假设提问:同学们,假
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
地 区 进 行 科 学 考 察 , 那
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
关问题呢?
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列举
并展示交流。
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
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
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
Smart 软
件
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
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
的最终目的。
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了解两极地区
的地理位置。
5 、 南 极
地区位置
及范围
教
学
新
课
(板书)探究一 独特的地
理位置
师出示南极地区图,生读
图分析完成思考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地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
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
是如何分布的?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
定的?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
中应如何标注?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
的?
(7).在南极点,每一个方
向都指向哪里?
(8).找出南极圈,说明南
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9).指出南极地区跨越了
学生认真观看地
图、地球仪,得
出结果。
Smart 软
件,音频
视频资
料。
通过读图分
析,培养学
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学
生思考,教
师引导归
纳,学生在
逐步观察学
习中获得认
知。
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
半球还是西半球?
(10).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
大洋的名称,与哪三大洲
隔海相望。
师深入到学生中间,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有的
放矢的点拔、指导。
6 、 北 极
地区位置
及范围
课
堂
讨
论
学以致用
师据生归纳总结的南极地
区的位置特点,出示“北
极地区”图,引导学生运
用刚才的方法指图讲解北
极地区的位置特点。
学生分组互相讨
论
Smart 软
件
学以致用,
通过总结学
习方法,让
学生推而广
之,学会读
图学习北极
地区,培养
学生的学习
能力。
7、独特
的自然环
境
教
学
新
课
(板书)探究二 独特的
自然环境
师投影显示两极地区的图
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读图,完成思考题:
1.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
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
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
著的区别是什么?
2.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
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南极
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南极
地区为何如此寒冷呢?
3.北极地区的气温与南极
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为
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要冷得多?
4.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
点是什么?
5.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
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
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
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
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
什么?
师根据观察学生学习的情
况,有目的的进行提问、
解惑。
师据生展示,及时出示图
片,讲解,拓展学生知识
面。
学生分组互相讨
论
学 生 读 相 关 资
料、图,自主学
习。
生交流、互动、
欣 赏 、 归 纳 结
论、分析原因,
余 生 倾 听 、 感
悟、理解。
小组代表指图讲
解
Smart 软
件
让学生从思
考中学习,
从生活知识
迁移到理论
知识。
取长补短,
相互欣赏,
答案归一,
培养学习方
法。
8 、 极 地
科学考察
(板书)探究三 极地科
学考察
讨论:1.人们最初去南极
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
目的又是什么?
2.南极大陆的冰雪
具 有 什 么 科 研 和 利 用 价
值?
3.为什么把南极地
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展示我国考察队在南极科
学考察站的照片
提问:为什么我国在南极
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 2
月份?
学 生 读 相 关 资
料、图,自主学
习。
生交流、互动、
欣 赏 、 归 纳 结
论、分析原因,
余 生 倾 听 、 感
悟、理解。
小组代表回答
Smart 软
件
取长补短,
相互欣赏,
答案归一,
培养学习方
法。
9 、 极 地
保护在行
动
(板书)探究四 极地保
护在行动
现在去南极考察的
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应该
怎样保护那里的环境,如
何对待那里的动物?我们
能为保护极地环境做些什
么(从温室效应、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和臭氧层漏
洞出发)
学 生 读 相 关 资
料、图,自主学
习。
生交流、互动、
欣 赏 、 归 纳 结
论、分析原因,
余 生 倾 听 、 感
悟、理解。
小组代表回答
Smart 软
件
取长补短,
相互欣赏,
答案归一,
培养学习方
法。
10、课后
探究
课
后
作
业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
探究:
比较两极地区在地理位
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方面的异同点。
课后查阅有关资
料、自主探究解
答问题
Smart 软
件
培养学生查
阅资料、自
主探究、发
散思维,解
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板书设计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位置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
范围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心,包括周边沿岸陆地
酷寒--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 干燥--白色沙漠
气候 烈风--风 库
自然环境 北极地区:温度很低,降水比南极多
南极地区:企鹅
特有动物
北极地区:北极熊
极地科学考察:科学价值、科考站、时间
极地保护在行动:问题 条约
课后探究:
比较两极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方面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