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6
页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
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是
A. 延长直线 AB B. 延长射线 OC C. 画直线
ܤ ܤ
D. 反向延长射线 OC
2.
从十二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对角线
条.
A. 9 条 B. 10 条 C. 11 条 D. 12 条
3.
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因为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D. 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
已知线段
ܤ 1ͳ
,直线 AB 上有一点 C,且
ܤ 4ͳ
,M 是线段 AC 的中点,则 AM 的长
A. 7cm B. 3cm C. 3cm 或 7cm D. 7cm 或 9cm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射线 MN 与射线 NM 是同一条射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若
2ܤ
,则点 B 是 AC 的中点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6.
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上一点,点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ܦ ܤܦ ܤ
B.
ܤ 2
C.
ܤܦ ܦ ܤ
D.
ܦ
1
2
7.
如图,已知线段
ܤ 1ͳ
,M 为 AB 的中点,点 C 在线段 A 上且
ܤ
1
3 ܤ
,则线段 MC 的长为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
如图,已知
쳌ܤ 26
,
쳌 12
,OB 平分
쳌
,OD 平分
쳌
,则
쳌ܦ的度数为
A.
B.
1C.
12D.
1
9.
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
1
,
쳌ܤ
,
쳌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A. B.
C. D.
1.
如图,螺母的外围可以看作是正六边形 ABCDEF,已知这个正六边形的半径是 2,
则它的周长是:
A.
6 3B.
12 3C.
12D.
24
11.
下列四种情况:
从 A 地到 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 AB 架设;
锯木板前,在木板两端固定两个点,用墨盒弹一根墨线然后再锯;
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是
A.
B.
C.
D.
第
2
页,共
6
页
12. 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 A,B 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
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3. 已知射线
OC
在∠
AOB
的内部,下列 4 个表述中:
쳌
1
2 쳌ܤ
∠
AOC
∠
BOC
∠
AOB 2
∠
BOC
∠
AOC
∠
BOC
∠
AOB
,能表示射线
OC
是∠
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14. 已知
쳌ܤ 9
,OC 为一射线,OM,ON 分别平分
ܤ쳌
和
쳌
,则
쳌䁡
是
A.
45
B.
9
C.
45
或
135
D.
9
或
135
15. 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最多能引出三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是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五边形 D. 六边形
二、填空题
16. 图中一共有______个角.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比如当我们在植树的时候,要想整齐地栽一行树,只需要确定两端树
坑的位置即可.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为______.
18. 比较大小:
2.32
______
232.
填“
”、“
”或“
”
19. 在直线 l 上顺次取 A、B、C 三点,使得
ܤ 5ͳ
,
ܤ 4ͳ
,如果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那么线段
OB 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0. 已知 OC 为
쳌ܤ
的三等分线,若
쳌ܤ
,则
쳌
________.
21. 如图,从 A 到 B 有
、
、
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是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直线上有若干个点,我们在每相邻两点之间插入一个点,记做一次操作.若直线上有 2 个点,则经过
3 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_____________个点;若直线上有 n 个点,则经过 3 次这样的操作后,
直线上共有_____________个点.
三、计算题
23. 如图,C 为线段 AB 的中点,D 在线段 CB 上,且
ܦ 6
,
ܦܤ 4
,
求:
1
的长;
2ܦ
的长.
24. 如图,已知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点 B 表示的数为 b,且 a、b 满足
ܽ 3 ȁ 2
2
.
1
若点 A 为线段 BC 的中点,求点 C 表示的数.
2
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
ܤ ܤ
?若存在,求出点 P 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第
3
页,共
6
页
25. 如图,已知
ܤ쳌 2쳌
,OD 平分
쳌ܤ
,且
쳌ܦ 2
,求
쳌ܤ
的度数.
四、解答题
26. 已知 O 为直线 AB 上的一点,
쳌
是直角,OF 平分
쳌
.
1
如图 1,若
쳌 2
,则
ܤ쳌
______;若
쳌
,则
ܤ쳌
______;
ܤ쳌
与
쳌
的
数量关系为______.
2
将
쳌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到如图 2 所示的位置时,
1
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若
쳌 65
,在
ܤ쳌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 OD,使得
2ܤ쳌ܦ 쳌
1
2 ܤ쳌 ܤ쳌ܦ
?若存在,请求出
ܤ쳌ܦ
的
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当
쳌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到如图 3 的位置时,
1
中
ܤ쳌
和
쳌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
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
ܤ쳌
与
쳌
的数量关系.
第
4
页,共
6
页
答案
1. 【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6
【解析】解:图中的角有:
쳌ܤ
、
쳌
、
쳌ܦ
、
ܤ쳌
、
ܤ쳌ܦ
、
쳌ܦ
这 6 个,
故答案为:6.
根据角的定义得出图中的角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角,熟练掌握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7.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解:两端两个树坑的位置,可看做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确定一行树所在的位置.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由直线的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行解题.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熟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解题的关键.
18. 【答案】
【解析】解:
2.32 21912 232
,
故答案为:
.
求出
2.32 21912
,再比较即可.
本题考查了度、分、秒之间的换算,能熟记
1 6
和
1 6
是解此题的关键.
19. 【答案】
.5【解答】
解:如图,
ܤ 5ͳ
,
ܤ 4ͳ
,
ܤ ܤ 9ͳ
,
点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
쳌
1
2 4.5ͳ
,
쳌ܤ ܤ 쳌 5ͳ 4.5ͳ .5ͳ
,
故答案为:
.5
.
20.【答案】
1
3
或
2
3 【解答】
解:
쳌
为
쳌ܤ
的三等分线,
쳌ܤ
,
㐠
如图
当
쳌
1
3 쳌ܤ
时,
쳌
1
3
,
㐠
如图
当
쳌
2
3 쳌ܤ
时,
쳌
2
3
,
第
5
页,共
6
页
故答案为
1
3
或
2
3
.
21.【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答】
解:从 A 到 B 有
,
,
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是
,其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2.【答案】9;
7【解答】
解:当直线上有 2 个点时,第一次操作后有 3 个点,
2 1 3
,所以可知每一次操作后点的个数增加的数
量比上一次的个数少 1,
第二次操作后直线上有
3 2 5
个点,
当直线上有 n 个点时,第一次操作后有:
1 2 1
,
第二次操作后有:
2 1 2 2 4 3
,
第三次操作后有:
4 3 4 4 7
.
故答案为 9,
7
.
23.【答案】解:
1 ܦ 6
,
ܦܤ 4
,
ܤ ܦ ܦܤ 1
,
为线段 AB 的中点,
ܤ
1
2 ܤ 5
;
2ܦ ܦ 6 5 1
.
24.【答案】解:
1 ܽ
、b 满足
ܽ 3 ȁ 2
2
,
ܽ 3
,
ȁ 2
,
ܽ 3
,
ȁ 2
,
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3
,点 B 表示的数为 2,
点 A 为线段 BC 的中点,
点 C 表示的数
;
2
存在点 P,使
ܤ ܤ
,
设点 P 的表示的数为 m,
则
3 2
,
3 2
,
当
2
时,解得,
3.5
,
当
3 2
时,无解,
当
3
时,
4.5
,
即点 P 对应的数是
3.5
或
4.5
.
25.【答案】解:设
쳌
,则
ܤ쳌 2
,
쳌ܤ 3
,
又 OD 平分
쳌ܤ
,
쳌ܦ 1.5
,
쳌ܦ 쳌ܦ 쳌 1.5 2
,
4
,
쳌ܤ 3 12
.
26.【答案】
56 2 ܤ쳌 2쳌【解析】解:
1
若
쳌 2
,
쳌
是直角,
쳌 62
,
쳌
平分
쳌
,
쳌 쳌 62
,
ܤ쳌 1 2쳌 1 2 62 56
;
若
쳌
,
쳌
是直角,
쳌 9
,
쳌
平分
쳌
,
쳌 1 2
,
ܤ쳌 1 쳌 1 1 2 2
;
ܤ쳌 2쳌
;
故答案为:
56
,
2
,
ܤ쳌 2쳌
;
3
存在;
쳌 65
,
쳌 9
,
第
6
页,共
6
页
ܤ쳌 13
,
쳌 25
,
쳌
平分
쳌
,
쳌 쳌 25
,
2ܤ쳌ܦ 쳌
1
2 ܤ쳌 ܤ쳌ܦ
,
即
2ܤ쳌ܦ 25
1
2 13 ܤ쳌ܦ
,
解得
ܤ쳌ܦ 16
;
3ܤ쳌
和
쳌
的关系不成立.
设
ܤ쳌
,则
쳌 1 2
,
쳌 1 2 9 36 2
,
ܤ쳌 2쳌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