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语言生动四大法宝
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
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
“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
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
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
当然要埋怨骂人。
一、能力检测
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中的 A 句和 B 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
A.我说伯父跟爸爸哪里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我哪一点不像。
B.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 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
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 A.
哈尔威船长不准男人走在女人前面。
B.哈尔威船长说:“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船长》
3、
A.老大臣认为这布料很美,他很满意。
趣味故事导入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
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
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
常满意。”
——《皇帝的新装》
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
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
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
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二、能力培养
(一)作文中,如何进行语言描写呢?
四大法宝,教你如何写好语言描写。
第一法宝:人物的语言描写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
格……,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片段 1:
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思考: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
片段 2: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农村老
奶奶。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
售。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激动的对旁
边的乘客说:现在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 穷。
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显然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农
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
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
第二法宝: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
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个同学的语文书不见了,请根据情景,合理补充人物语言。
课堂上不见: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
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
下课时不见:
在家里不见:
参考:下课时不见: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
“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
在家里不见:“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
第三法宝: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就
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
菜市场,爸爸(工商局)向一个小贩买苹果。
提示: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
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而如见其人,正如鲁迅所
说:“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
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例: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
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
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你咋
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得跟柜台上的猪肝似的,半
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
“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猪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
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评析] 体会片段中加粗的词句,在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添加了动作、神态描写,如
“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
得跟猪肝似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短斤少两的卖猪肉老板见到穿工商制服的爸爸时,紧
张、慌乱的心理。
第四法宝: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文章就会显得生动、活
泼。
语言描写的五种基本格式
1、提示语在前面
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
不能再感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
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
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
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提示:写语言描写时,千万不能单纯写,我说你说他说之类的,呆板的一问一答,
读起来多乏味呀!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下来,不
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5、没有提示语
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表示“说”的词,如:叫、喊、问、应、道等等。
请看片段,思考这样写好不好?
爸爸对摊主说:“买四个烧饼。”摊主说:“给您五个。”爸爸说:“我要四个。”摊主说:
“多给您一个!”爸爸说:“多少钱?”摊主说:“不要钱!”爸爸说:“不要钱咋行,你们挣个
钱也不容易。”说完,爸爸给了摊主一块钱,又把多余的那个烧饼拿了出来。
点评:爸爸说,摊主说,摊主说,爸爸说,呆板的一问一答,读起来多乏味呀!一
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下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
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修改后的片段:
摊主笑着说:“给您五个!”“你听错了,”爸爸连忙摆摆手,说:“我要的是四个!”
“多给您一个!”摊主陪着笑脸说。爸爸奇怪地看了看摊主,问:“为啥多给一个?”
注意事项:语言描写时,文字要简洁。
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而应该挑选那些
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的人物语言重点加以描写。
片段 1: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
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
“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
“能行吗?”
“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
“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评析:修改后的片段,给人物对话加上了表情、动作,确实比原来生动了许多;
并且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有提示语在前面的,有提示语在后面的,还有提示
语在中间的显得生动、活泼。
“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 我
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
点评:全文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人物语言的描写,体现了车夫乐于助
人、善良的美好品质。
片段 2: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宝贝儿,在学校里上楼时
可要留神呀,要不,摔下来可就没命了!喝水时可别对着水龙头,要不……。”“好
了好了,妈,人家都快背下来了!你就别说了!”我不耐烦了,夺下书包,拔腿就
跑。“哎,我的宝贝儿,别跑那么快,要不…”我捂着耳朵,一口气跑到学校。
点评:妈妈说的话,就反映出她疼爱孩子甚至溺爱孩子的特点。
6、巧借标点表特别含义
对话描写时,有时候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就可以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
情景 ,独具人物个性。
如:
1、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时。“我……我……没拿。”小林涨红着脸说。
2、说话时表示声音的延长。
她仰望天空,对着悠闲飘游的白云高喊:“我成功了——— ”那声音如一只云雀
在空气中欢快地飞舞。
例文赏析
爸爸——“老磨”
我的爸爸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无论干什么事,都慢条斯理的。为此家人给他起了
个绰号:“老磨”。
别看爸爸是个司机,我可一点光都没沾上。每天上学,我都要步行二十分钟,即使是
刮风下雨,他也从来不接送我。为此,同学们曾给我出过许多主意,想过许多办法, 可爸
爸却总是说:“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将来还能干什么?”说得我哑口无言,没
办法,只好继续坐我的“11 路”人力车了。
可对于别人的事,爸爸却是有求必应,有时,还会“自己送上家门”呢!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爸爸开车带我去天津接姥姥。车刚开上京津高速路不久,就
见前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被浓烟包围了。“不好,车着火了。”话音未落,爸爸加快了车
速,转眼间,停在了那辆汽车后面 50 米的地方。他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冲到车尾,
取出灭火器,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着火的汽车旁边,举起已打开的灭火器,投入了紧张
的救援工作。此时,他平时那慢吞吞的劲儿一点都不见了。可能是火太大了,不一会儿, 爸
爸的灭火器就用完了,可火势仍在继续着,急得车主围着汽车直跺脚。见此情景,爸爸又
转身跑到路中央,挥手截车。一辆车停下了,又一辆车停下了⋯⋯大约过了十五六分钟,火
终于被扑灭了。车主拉住爸爸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点着头。
事后,那位车主还给爸爸的单位写了一封表扬信。我和妈妈都说:“这回‘老磨’
可风光了。”爸爸却说:“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
你们看,我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人。
简析:这篇短文,先后只两次描写了爸爸的语言。“接什么,二十分钟就走不动了,
将来还能干什么?”语言精练又极富有执拗、一锤定音的个性特点,既表现出了爸爸公私分
明、以公事为重的品格,也写出了爸爸对“我”的从严要求。“风光什么,我可不是图个什
么表扬,谁没个难事。”语言淳朴无华、实实在在,却极为准确地刻画出了爸爸乐于助人又
不图表扬、有恩于他人又不图报答的性格特点。将前后人物的语言描写两相对照,爸爸坚持
原则、淳朴厚道、以助人为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通过例文分析,也告诉我们:
(1)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废话”。写废话,与中心无关,也无益。一些纯属交
代情节的语言,一般没有必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去说。让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呢?这就
要求我们,对主人公在生活中说的每一句话,要动脑筋思考,加以精心筛选,选择出最能
突出人物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
(2)描写人物的语言不能是“大话”,“套话”。大话不可信;套话没有个性,不
能为中心服务。好的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语
言描写才能更好地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服务。决不能把不切合当时情境、人物性别、身
份、性格的大道理,硬安排到文章中。
当然,要做到以上两点,日常的观察、思考和积累是前提。平时对周围人留心观察,不仅
要听人物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还要动脑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出的人物语言,才
真实、准确、生动,才能使读者读其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物的形象才会在读者脑海
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堂检测
1、说话训练(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弟弟不小心把你心爱的钢笔摔坏了,这时——
性格温和的你会说:
脾气暴躁的你会说:
2、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
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
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分析: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像真
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请根据人物性格特点的不同,合理补充:
提示:捣乱鬼董小天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
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
灵活现。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 :“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 说:“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
旁边的张小勇,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
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 :“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
大
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 。
参考片段: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的?”捣
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说:“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
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
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
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
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 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