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
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
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
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
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
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
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
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
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教师通过以读
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
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
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
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
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
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
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 3 位年轻战
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
疑问? 预设问题: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
会是金色的呢?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文本读薄 。
1、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
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中主要介绍了老班长,课文围绕他写了那几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三.精读感悟,重点读厚。
1.文中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之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2.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
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
红军战士啊!
第二处: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
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3.文中除了外貌描写,还有神态描写: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
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
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
甘心吗?
4.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
闪光品质。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
你怎么 ······”
提问: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哽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哽咽动 作。
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向学生展示介绍过草地的图
片资料。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
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提问:“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当我不喝鱼汤时,老班长是怎么做的?他心里想什么? “我” 心里又在想什
么?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
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
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
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熬得住吗?是呀,好景不长,就在我
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 28 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
长竟然想到的还是 3 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我
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
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我这样做是想__________________,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
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
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
题。
2、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了吗?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
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
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
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课堂小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
2.思考: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六.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给你的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2.搜集长征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 }
金
色
的
鱼
钩
接受任务
护送病号
壮烈牺牲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