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统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另外两首分别是《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寒食》
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讽刺了
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
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
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本首古诗就内容来
说,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景入情,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赏析诗
文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稍微有些难度的。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
煌。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
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然后通
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使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
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出示课件】
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出示课件】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文,词清句通
(一)学习生字,扫清障碍。【出示课件】
3
学习“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
“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二)播放录音,辨清节奏。【出示课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指导方法,读通诗句。
1.读诗的方法
首先读读得字正腔圆,然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2.跟老师朗读,感受美。
3.赛读诗句,读出韵律美。
三、再读诗句,把握诗意。【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解释词语。然后借助注释,与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对
诗句的理解。
2.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读诗句,说诗意。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看图画读诗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飞”字用得好不
好?【出示课件】
3.“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出示课件】
4
4.闭上眼睛边读诗句边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5.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出示课件】
读诗句,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
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出示课件】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7.而在这一天,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出示课件】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8.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
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
却灯火通明?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
9.创情境,入诗情。【出示课件】
①播放古风音乐,配乐感情朗读,感悟诗情。
5
②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③擦掉板书,比赛背诵。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说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出示课件】
2.《寒食》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
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
六、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出示课件】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
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
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教学反思】
《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
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本节课,
我紧紧围绕学诗五步法(1.解诗题,2.读诗歌,3.品诗文,4.悟诗情,5.背诗
句)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由故事入手并结合
图片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然后走进作者,了解诗文创作背景。第二个环
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
意语气和语调;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再由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
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在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词的读法
6
做了讨论。特别是第三、第四环节中在学生读熟练了之后抓住诗句中的意象,
慢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用“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还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回
忆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从而实现“以一篇带多篇”,积
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目的。同时,我还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
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学生能逐渐熟读成诵。
但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品味诗文,感悟诗情
时,对于情感的挖掘刨得太深,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
难较大。虽然说在品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
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
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
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
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
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
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