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寒食》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寒食》教案

ID:687483

大小:2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统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另外两首分别是《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寒食》 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讽刺了 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 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 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本首古诗就内容来 说,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景入情,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赏析诗 文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稍微有些难度的。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 煌。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 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然后通 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使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 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出示课件】 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出示课件】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文,词清句通 (一)学习生字,扫清障碍。【出示课件】 3 学习“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 “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二)播放录音,辨清节奏。【出示课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指导方法,读通诗句。 1.读诗的方法 首先读读得字正腔圆,然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2.跟老师朗读,感受美。 3.赛读诗句,读出韵律美。 三、再读诗句,把握诗意。【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解释词语。然后借助注释,与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对 诗句的理解。 2.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读诗句,说诗意。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看图画读诗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飞”字用得好不 好?【出示课件】 3.“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出示课件】 4 4.闭上眼睛边读诗句边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5.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出示课件】 读诗句,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 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出示课件】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7.而在这一天,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出示课件】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8.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 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 却灯火通明?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 9.创情境,入诗情。【出示课件】 ①播放古风音乐,配乐感情朗读,感悟诗情。 5 ②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③擦掉板书,比赛背诵。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说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出示课件】 2.《寒食》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 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 六、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出示课件】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 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 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教学反思】 《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 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本节课, 我紧紧围绕学诗五步法(1.解诗题,2.读诗歌,3.品诗文,4.悟诗情,5.背诗 句)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由故事入手并结合 图片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然后走进作者,了解诗文创作背景。第二个环 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 意语气和语调;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再由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 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在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词的读法 6 做了讨论。特别是第三、第四环节中在学生读熟练了之后抓住诗句中的意象, 慢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用“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还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回 忆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从而实现“以一篇带多篇”,积 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目的。同时,我还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 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学生能逐渐熟读成诵。 但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品味诗文,感悟诗情 时,对于情感的挖掘刨得太深,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 难较大。虽然说在品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 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 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 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 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 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 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