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 2 课《腊八粥》
难点名称 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紧扣人物描写,多方面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对于体会心理变化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心理变化,难点在于归纳心情
的词语不恰当。
难点教学方法 1、 通过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感受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
2、 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导出
1.回顾课文,课文讲了三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爱粥、等粥、喝粥。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等粥这一部分的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的段落。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学习“等粥”部分。
1.盼粥。
(1)默读第 2~8 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 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表达八儿的什么心情?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
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
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2 指导朗读第 4、5 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 8 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
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 9~11 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
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
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
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3)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
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 13 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
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
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
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
(4)这一段猜想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4.看粥。
(1)教师读第 14 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
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八儿是怎样看待腊八粥的呢?课件出示第 16
自然段。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3)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很嫌弃。
三、小结。
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急迫——无奈——憧憬——惊讶——嫌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摘抄文中表现八儿心理活动的句子在积累本上。
小结
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
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
喜,不得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