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初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素质测试(一)
语文试题
一、基础与积累(27 分)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6 分)
澎湃( ) 歼灭( ) 镌刻( )
纷纷( ) 退(kuì) ( )旗飘扬(jīng) 沃野平( )(chòu)
2.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B.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
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
特。
C.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一
着惊海天》是一篇新闻消息不是通讯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3.名著阅读(4 分)
他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
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
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
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
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
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 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为《 》。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他”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4.默写(10 分)
(1)牧人驱犊返, 。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崔颢《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用“ ,
”写山中落日。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
,
(6)王维《使至塞上》中千古名句 , 。
5.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下)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
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
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主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
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
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热”:
(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
二、阅读理解(33 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 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聊城热线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
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停。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
言:常闻同伴中水疾,书记②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
蔚蔚,乃在霞气之表聊城热线。仰瞩俯映,弥习聊城苍生网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聊城热
线返。目所履历③,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不雅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
矣。” (选自《三峡》)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书记:书籍所记载。③履历:亲身经历过。
6.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 虽乘奔御风( ) ○2 属引凄异( )
○3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 ○4 书记及品传悉以临惧相戒( )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8.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分)
A.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
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
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0.(甲)(乙)两文都是写三峡景色的,请从内容上比较两文所写景物特点的异同之处。(3
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8 分)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将对天宫“太空加油”
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搭载着中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
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约 596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
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
成“三步走”(载人飞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和空间站阶段)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意
味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零窗口”送“快递小哥”入轨
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它
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 10.6 米,舱体最大直径 3.35 米,太阳帆板展
开后最大宽度 14.9 米,起飞重量约 13 吨,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
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天舟一号的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
立梁的梁板结构,让其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约 6 吨,
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 2 吨,具备独立飞行 3 个月的能力。
本次发射首次采取“零窗口”发射模式,按照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20 日 19 时 41
分,让火箭准时点火升空。
负责此次运送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也不简单,它是为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
运飞船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绿色环保的液氧煤油推进剂。这是它首次成功将天
舟飞船送入预定轨道。2016 年 6 月 25 日,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
功首飞。
将开展 3 次对接 3 次“加油”
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进剂补
加实验。期间,天舟一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 3 次自主交会对接、3 次推进剂
在轨补加,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在天舟一号之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
补加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按计划,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后
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说,此次“太空加油”
采用无增压气体损耗的气体回用法,通过两个航天器的燃料储箱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将推进
剂从天舟一号自动输送到天宫二号上。这种方法的气体资源利用率高但过程复杂,分为 29
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首次补加推进剂之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随后,
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在完成绕飞实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 3 个月。在这 3
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 6 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后一次对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
接技术,并进行推进剂补加。在天舟一号之前,中国掌握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耗时两天左右。
进行 13 项太空实验
鉴于未来天舟飞船要承担为中国空间站输送物资的任务,天舟一号此次还携带了 40 台
科学实验设备,将进行新型元器件在轨验证,空间环境探测、力学环境测量、生命科学方面
等 13 项太空试验。
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
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 1992 年 9 月 21 日立项以来,25 年间始终按“三步走”战略分步推动实
施。当前,空间站研制建设阶段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国计划在 2022 年完成空间站的在
轨组装建造。天舟一号首次发射任务取得成功,将对后续运送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等任务
起到重要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4.21)
11.本文以小标题连缀全篇有什么好处? (3 分)
12.“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约 6 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 2 吨,具备独立飞行 3
个月的能力。”句中“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这句话的理解。(3
分)
14.分析画线句“在天舟一号之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
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的作用。 (3 分)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 (6 分)
材料 1 美联社报道:中国 20 日发射该国第一艘将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无人货运飞船,把
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又向前推进一步。自 2003 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中国已完成
一系列太空任务,包括太空行走以及月球车探月。除了空间站建设外,中国还计划于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取样返回;同年中国还将尝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
国家。
材料 2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专家认为天舟一号的性能比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和“龙”
货运飞船更加先进。
材料 3 德新社在《巨大跨越:中国发射首艘货运飞船》一文中指出,中国通过长征七号火
箭发射了首艘货运飞船,这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同时向建成自己的
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与这三则材料,试分析天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三.作文(40 分)
16.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精彩纷呈,请以刚刚结束的“北郊初级中学第七届阳光
体育文化节”为内容,写一则新闻,
要求:
(1)消息、特写、通讯,选其中一种体裁写作;
(2)字数不少于 300 字
(3)真实班名及姓名以××代替。
我选择的体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