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训练(07) 酸和碱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训练(07) 酸和碱

ID:686970

大小:912.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课时训练(七) 酸和碱 [限时:30 分钟] 基础过关 1.如图 HK7-1,向点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滴孔内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 ) 图 HK7-1 A.无色、红色、蓝色、红色 B.红色、蓝色、黄色、紫色 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 D.无色、蓝色、红色、蓝色 2.[2017·宁波] 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 HK7-2 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 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图 HK7-2 溶液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3.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 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 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2 4.[2019·陕西] 向一定质量的 Cu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 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 HK7-3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 HK7-3 A.b 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 V1 时,溶液中不存在 NaOH C.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 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u2+ 5.[2020·滨州]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 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像如图 HK7-4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HK7-4 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K2SO4 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6.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都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微粒,性质相似 B.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C.都需要密封保存 D.溶于水时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7.下列验证“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图 HK7-5 3 8.[2019·上海] 25 ℃时,pH=1 的盐酸与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 T,然后测定混合液 的 pH(25 ℃时)。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 ) A.T=25 ℃ pH=7 B.T=25 ℃ 1≤pH≤13 C.T>25 ℃ pH=14 D.T>25 ℃ 1② B.石蕊试液遇 84 消毒液变蓝,遇洁厕灵变红 C.洁厕灵不能用来清洗以大理石为原料做成的物品 D.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 84 消毒液中,小花最终呈红色 10.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 A.滴入适量 FeCl3 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Cl-的个数比为 1∶1 D.滴入适量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1.[2020·潍坊]某同学总结的 Ca(OH)2 的化学性质如图 HK7-6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 图 HK7-6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12.[2019·广州] 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 在 充 满 HCl 气 体 的 试 管 中 放 入 用 石 蕊 染 成 紫 色 的 干 燥 纸 条 , 无 明 显 现 象 ; 再 滴 入 水 , 现 象 是 。 (2) 向 盛 有 NaHCO3 粉 末 的 试 管 中 通 入 HCl 气 体 , 无 明 显 现 象 ; 停 止 通 气 , 再 加 入 少 量 水 , 现 象 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画出 HCl 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图 HK7-7 13.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1)宏观现象:可观察到 , 固体逐渐减少。 (2)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 HK7-8 所示,由图判断,增加、减少 的离子分别是 Ca2+、 (填离子符号)。 图 HK7-8 (4)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 。 A.Ba(OH)2 溶液 B.Al 片 C.CuO 粉末 D.BaCO3 固体 14.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 HK7-9 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5 图 HK7-9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2)在 C 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 A、C 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填化学式)物质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 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 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 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15.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 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 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氢氧化钠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g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 500 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g。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g。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 pH 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 pH 为 8.2, 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 走进重高 1.[2018·杭州]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 4.2 g 铁粉和 4.0 g 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 200 g 9.8%稀 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 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2.[2019·福建] 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 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 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 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3.[2018·宁波] 向盛有 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 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 pH 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 图 HK7-10 7 4.[2019·杭州]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图 HK7-11 ①在止水夹 K1、K2 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 A 中溶液挤入试管 B 中,接着打开止水夹 K1,发现 D 中的部分溶液 被吸入试管 B 中,充分反应后,试管 B 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再打开止水夹 K2,风哨振动鸣叫,C 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 B 和 D 中,反应后 B、D 中溶液都变为无色。请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 B 里的 CO2 最终转化为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 (3)实验开始时 C、D 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 (填“>”“③>②。84 消毒液的 pH=11,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 液变红。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会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不能用来清洗以大理石为原料做成的物品;84 消 毒液具有漂白性,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 84 消毒液中,小花先变红后褪色。 10.C 11.A [解析]甲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硫酸铜等盐,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反应②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③是非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温室气体 CO2;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 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12.(1)染有石蕊的纸条变红色 10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NaHCO3+HCl NaCl+H2O+CO2↑ (3) [解析](1)HCl 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观察到染有石蕊的纸条变红色。(2)HCl 气体溶于 水形成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 NaCl+H2O+CO2↑。(3)氯化氢气体由分子构成,溶于水形成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如图 所示。 13.(1)有气泡生成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H+ (4)ACD 14.(1)CD (2)Ca(OH)2+Na2CO3 CaCO3↓+2NaOH (3)CaCO3 (4)NaOH (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15.(1)80 (2)25 (3)解:设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为 x。 HCl+NaOH NaCl+H2O 36.5 40 x 25 g×16% 36 . 5 40 = 25 g×16 % x=3.65 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 65 g 55 . 5 g - 35 . 5 g ×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8.25%。 (4)偏大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走进重高 1.D 11 2.C [解析]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出现浑浊,溶液显碱性,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探究。A 中若观察到 浑浊消失,则观点①正确,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大,设计有意义;B 中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没 有气泡则证明观点②错误,因为若观点②正确,则滤渣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设计有意 义;C 中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滤液中的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 淀,不能确定哪个观点正确,因此设计无意义;D 中再做一个隔绝空气,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进一步验证溶液变 浑浊的原因,设计有意义。 3.B 4.(1)Na2CO3 (2)试管 B 里的 CO2 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流从风哨进入装置 (3)> [解析](1)步骤①中,试管 B 里的 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CO3。(2)试管 B 里的 CO2 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流从风哨进入装置。(3)根据 C 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 B 和 D 中,反应后 B、D 中溶液都变为无色,则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根据化学方程 式计算可知,a%>b%。 5.(1)NaCl、FeCl3 (2) 6.(1)CaCl2 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2)NaCl、NaOH 7.(1)二 (2)碳酸根离子 Ba(NO3)2 检验并除尽硫酸根离子 AgNO3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