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

ID:686709

大小:1.21 MB

页数:196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课 沁园春﹒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 1.默写。 (1)北国风光,   ,   。 (2)   ,   ,欲与天公试比高。 (3)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词中想象雪后初晴的壮美景象的句子是:  ,     。   (5)欣逢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 沧桑之后,对满堂的青年学子说道:“  , 。”(用《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空)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山舞银 蛇  原驰蜡象   江山如此多娇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雪花就是大地养育的精灵,它们知道大地的渴念,它们懂 得万物的期许。这不,入夜时分,沸沸扬扬的雪花簌簌地落下 来了。隔着水汽氤氲的窗玻璃望去,雪花迎着昏黄的灯火明明 亮亮地闪耀着,晶yínɡ着,旋舞着,散散漫漫,铺天盖地,接 住了这一朵,却又错过了那一朵,令人目不暇接。这时候,牛 羊起卧,围着围栏转悠,偶尔打几个响鼻,蜷曲而卧的狗也不 知受了谁的惊吓,还是因了雪的惊喜也一同吠叫起来,整个村 庄迷漫在一场雪的喜庆里。落雪的夜,就这样暖暖地亮着,在 雪花的映照里,在茶香的慰藉里。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晶yíng( ) 蜷曲( ) 慰藉(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 的正确写法是“   ”。 莹 quán jiè  迷漫   弥漫  (3)下面与语段中“目不暇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是( ) A.眼花缭乱     B.目不忍睹 C.应接不暇 D.左顾右盼 (4)请仿照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续写 一句。 C 示例:在家畜的奏鸣里。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惟余莽莽  ______ 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  _______ (3)分外妖娆  __________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代天骄  __________  (6)俱往矣  ______ (7)数风流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只  白茫茫一片 等到 娇艳美好 弯腰行礼, 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天之骄子 都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4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沁 园春·雪》的词牌名是“雪”。 B.《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 《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C.在古代诗词中,“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D.“折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即弯腰行礼,古时有屈 身事人之意,现引申为倾倒、崇拜。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交际 礼仪还有“作揖”“跪拜”等。 A 《沁园春·雪》的词牌名是“沁园春”。 5.《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年初播出,再 度掀起了诗词学习热潮。学校准备开展“诵读诗词, 传承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诗词比赛我策划 ①班委会将组织一场诗词比赛,想借鉴《中国诗 词大会》的活动形式,请你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出 该节目的两个亮点以供班委会参考。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 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它力求通过诗词 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的 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 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每场比赛开场 时都由百人团齐声朗诵节目组精心选择的开场诗词。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赛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 ( )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假如古代有微信,以下哪位诗人有可能出现在李 白的“朋友圈”中? ( ) A.杜牧  B.杜甫  C.杜荀鹤 C B 节目开场的百人朗诵设计独特;比赛题目将古典 诗词与现代生活巧妙联系起来(比赛题目将流行文 化和传统文化结合)。 ②班委会想要模仿《中国诗词大会》在比赛开场朗诵 唐宋诗词名篇,下列作品中不适合作为朗诵篇目的一 项是( ) A.《峨眉山月歌》  B.《望岳》 C.《水调歌头》 D.《山坡羊·潼关怀古》 D (2)诗词寄语我修改 班级举办的诗词比赛结束后,班长写了一段寄语。 以下是寄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词并不给人输赢的 力量,【A】它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染, 给人以修养,给灵魂以港湾。 【B】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熟知、了解重要的古 典诗词对新时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让我们 把学习古诗词,当作一生的学习任务。 ①【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   ”一词改为“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   ”和“_________”调换位置。  熏 染 熏陶   熟  知 了解 (3)参加诗社我劝说 班级成立了诗社,你想和杨明一起参加,但他的父母却认 为这对学习没帮助,还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持反对态度。作 为杨明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示例:叔叔阿姨,参加诗社,学习诗词文化能提高文学素 养,开拓视野,而且是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你们就让他 参加吧。(注意有称呼,语气委婉,态度诚恳即可) 课内重点巩固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舞”“驰”很有特色, 请赏析一下。 “舞”“驰”两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赋予高原 飞动的气势,突出了高原生机勃勃的特点。 7.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字褒中含贬,既肯定和赞扬了“秦皇汉 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 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了他们长于武功短 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8.“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是老舍《济南的 冬天》里的句子,它能让你联想到《沁园春·雪》里的哪一句? 为什么?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联想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因为这两句都 是写雪后天晴的美景。《沁园春·雪》是虚写,《济南的冬 天》是实写。 课外拓展提升 材料一:著名文学家、作家叶嘉莹在关于“中 国古典诗歌”的访谈中谈道:“中国古典诗词会灭 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 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 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 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 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 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 之力的生命。”“我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 为了追求学问,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 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 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 抱和修养。一个伟大的作者,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 作品,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作品的。 言行不一,写空话谎话,作品就没有生命,也不会 感动人。只有最真诚的作者,他的情意才能感动后 来的读者,所以诗的高下好坏就看诗人自己的品格 修养,以及意志境界的高下好坏。喊口号的,赶时 髦的,无实话、无真情的作品,是无法长久流传 的。” 材料二:细读《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我学到了分析、 品味唐诗的几个绝招: 第一招:知人论世,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叶先生在讲 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时,先不拿出诗,而是介绍骆宾王 的生平故事,从政治斗争到民间传说,可谓惊心动魄,引人 入胜。有了这个背景知识,再来读诗,就好像看到骆宾王的 传奇一生:听那文字,就仿佛听到骆宾王的情意心声。听了 这样的讲解,对诗歌的理解更能入境、入味了。 第二招:品出唐诗的滋味来。讲故事,谈对仗、用典,说画 面、感受……这些程序化、机械化的分析没有深入诗的肌理, 终究讲不透诗到底美在何处。我看叶先生讲“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两句时,品了一个“淑”字,真把诗的味道给 品透了。她说:“《诗经》上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是和柔美善的意思;我们说‘气之动物,物之感 人’,春至则阳生,所以‘淑气’指的是春天和暖的阳气。” 听了叶先生的讲解,我顿生一种温暖之气,有如沐春风之感。 第三招:比较品读,加深理解。李白有才,苏东坡也有 才,而且都是天才。叶先生说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 是“人而仙者”。细细回想,个中微妙精确道来,确实恰如 其分。 材料三:蒋勋是美学家,他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唐诗,富 有意境和美感,如对王维《文杏馆》最后两句“不知栋里云, 去作人间雨”,他认为,那云可能不愿意只做栋梁的装饰。 栋梁之材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王维本来可以做栋梁之材, 可是他宁愿在自然当中做一片飘去的云,遇到冷空气,变成 了人间雨。我们在追求欲望、物质,王维刚好在放弃。伪装 和虚饰,还不如人间的一片雨水对生命有更好的滋润。结合 王维诗的哲学和禅学意味,蒋勋这样的解读显得贴合而高妙。 加上他独特的嗓音清冽安静,不疾不徐犹如溪水潺浚,是很 美的体验。 材料四:知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最近刚出了新书《六神磊 磊讲唐诗》,该书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用当 下的语言讲述唐朝诗人的故事——王之涣被叫作王猛人,王维 是学霸、大腕儿,李白是个傲娇的人,“但他一生都很崇拜谢 朓,无时无刻不在碎碎念”。诗人们“刷着朋友圈”,喝酒撸 串,在人世间策马奔腾。六神磊磊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翻墙 的人,用生动通俗、轻松幽默的讲故事的方式,“带你翻过唐 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枝带露的花来,拿给你看”。 他不仅在公众号讲唐诗,也给中学生、小学生面 对面讲过,那些小孩子笑得前仰后合。“照本宣科, 孩子不会买你的账。”六神磊磊说。一位读者称自己 是学渣,语文考试不及格,但看了六神磊磊的文章就 突然爱上了唐诗。有的妈妈读者还建议“能不能出一 本带卡通的唐诗解读,简单易懂又吸睛”。 9.请结合材料一,找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3分) A.古典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理想意志、 内心的感动,能跨越时间,感动读者,丰富他们的人生和情感 体验。 B.古典诗词蕴含了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能让读者涵养性情,塑造品格,提高个人意志境界。 C C.读古典诗词重在感悟诗人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 所以诗词知识不必学习识记。 D.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考场作文,只有说实话、诉真 情的作品才能感动读者,编造、应付、迎合的文章因 为虚情假意而难以动人。 材料中并未体现“诗词知 识不必学习识记”的观点。 10.阅读材料三、材料四,说说在对唐诗的解读上,蒋 勋和六神磊磊的特点、风格有何不同。(4分) 蒋勋是美学家,他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唐诗,富有意境 和美感,解读贴合而高妙。六神磊磊用当下的语言, 用生动通俗、轻松幽默的讲故事的方式讲唐诗,通俗 易懂、活泼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这则材料用了哪种分析、品味唐 诗的方法。(5分) 【链接材料】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是 对句,却与其他的诸多对句有所不同,比如王绩《野望》中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分别说的两种景色,两句之间 是平衡的,彼此不必有什么关系。王勃这两句则不然,形式上 是对偶,可意思上却是上下相承的关系…… 运用了“比较品读,加深理解”的方法(1分)。把王 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王绩的“树树皆 秋色,山山唯落晖”进行对比阅读(1分),分别说出 了两种对句的不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句的特点, 加深读者的理解(3分)。 12.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在 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等红灯往往只有二三十秒的时 间,但是对于背几句诗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可见他 夺冠不是偶然,是基于对诗歌的热爱和见缝插针地学 习。根据此材料,结合文本,联系你的实际,说说你 将如何更好地来学习诗歌。(6分) 结合文本内容和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尤其要结合 雷海为的话,明确“他夺冠不是偶然,是基于对诗 歌的热爱和见缝插针地学习”,来阐述自己学习诗 歌的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语言要简明、连 贯,不能出现病句。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 1.默写。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2)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  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复活的土地(节选)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上面的诗歌是______(人名)于______年所作。 (2)“明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以上文 段中“明朗”的意思应为( ) A.光线充足;明亮 B.明白;清晰 C.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艾青  1937  A (3)请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结合全诗回答:①诗歌中的“大地”象征什么?②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难道不将是战斗者 的血液? ①象征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 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 3.(2019·合肥包河区期末)综合实践。 王海和同学准备利用春节假期进行一次说走就 走的旅行,现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匆忙进站的李奶奶家人不在身边,请你根据这张 车票,用简洁的语言向她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 示例:您的这张车票显示是从合肥南开往福州的, 车次是G2626,发车时间是8:57,在6A检票口检 票,您在6号车厢,座位是4F。 (2)王海在黄山狮子峰、听涛亭读到下列两副石刻对 联,其中有两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请你帮助王海同 学选出恰当的字,将对联补全。 狮子峰:万山_____其下;孤云_____此中。(卧、凌、 拜) 听涛亭:岂有此理,说也不_____;妙不可言,到此 方____。(行、知、信)   拜    卧   信   知  (3)旅游归来,王海写了一段赞颂黄山的文字,有两处 他拿不准,请你来帮助他确定。 黄山似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它广积华山 之_____、岱岳之_____、衡岳之烟云、匡庐之瀑布, 是中国名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 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归来不看岳。”  A   C  北京人民大会堂客厅内亦悬挂一幅黄山迎客松;国画 大师刘海粟曾于1988年实现了十登黄山,可见黄山是 以多么瑰丽的雄姿吸引了天下的游人。特别是近几年, 四海嘉宾,五洲游客都慕黄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辗转 逗留,共赏这座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天下名山。 ①他想根据这几座山的特点,选用精当的词语填在 文段横线处,请你帮他选择一下。(只填选项) A.险峻   B.秀美   C.雄伟 ②王海觉得画线的句子需要修改,你的修改意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十登黄山”后加“的夙愿”  梦里一枕高粱红 崔向珍 ①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粱地一片片地红, 艳过红枫烈如赤焰的高粱地,呼呼啦啦地烧红了半边天。 ②精灵似的小燕子,在长长短短的电线上,排成了高低错 落的黑色音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远方的绿树红花。大雁的鸣 叫声稀稀拉拉地排过高远的天空,带着几支轻盈的羽毛一起 掉落进热闹的高粱地。秋天的阳光金黄金黄,耀着一望无际的 高粱地,也耀着父亲手中闪闪发光的铁镐头。父亲的右手臂肌 肉凸显,铁镐头起起落落,一棵高粱跟着一棵高粱被连根刨断, 刷刷啦啦地扑倒在苍天厚土辽阔的怀抱。 ③一车一车的高粱棵运回家中,母亲带着我们,先把葶杆 粗壮穗头硕大的挑拣出来一些,带穗截取一米长短,脱粒后用 于绑缚扫帚。 剩下的高粱穗用锄头的利刃削割下来,均匀地摊在院子里晾晒。 贪嘴的麻雀不去啄食枣树高枝上坠着的几个干枣,一只只一群 群,围着馨香的高粱穗蹦来跳去。中午的阳光毫不吝啬,豆秸 垛表面的许多豆荚被晒炸了,噼噼啪啪地爆响丰收的鞭炮,金 黄的豆粒忽然间弹跳进碧绿的菠菜地里,惊飞了几只身体圆滚 滚的麻雀。 ④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 心里也明晃晃的,一天一天喜眉笑眼地乐呵着。眼看着碧绿的 大白菜卷了心,脆嫩的青萝卜长足了个,苇塘里的芦花满院子 飘飞。沉甸甸的高粱穗翻来覆去地晒透了,我们争抢着挥起木 叉和棍棒用力敲打。金黄的秋风里,红色的高粱壳子不分方向 地乱蹦,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着快乐的笑声。 脱好的高粱粒,母亲挑拣出一部分放在大簸箩里,均 匀地喷了水,用簸箕端着去村东的石碾子上碾高粱米。 圆滚滚的石碾子咕咕噜噜不停地响,母亲的汗珠滴滴 答答不停地落。一圈又一圈,母亲的脚印在黄土地上 重重叠叠,金黄的落叶在母亲的脚下重重叠叠。 ⑤碾掉了皮壳的高粱米晶莹圆润,母亲放在洗菜盆里淘洗 干净,充分浸泡后倒进大铁锅里焖煮。母亲烧火的时候也不闲 着,手里捏着缝衣针和白棉线仔细地穿辣椒串。一大簸箕辣椒 穿好,屋里的热气就满了,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 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 风四处飞扬。 母亲微笑着走出屋子,把辣椒串挂到自家槐树低 矮的树枝上晾晒。夕阳已经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努 力地铺展着最后的热情,给红艳似火的辣椒,晶莹饱 满的槐豆,洁白纷飞的苇絮,满院子乱跑的鸡鸭……, 都裹上了充满希望的温暖光辉。 ⑥天一点点黑下来,密密麻麻的星星在宽宽的银 河里,静静地流淌着灿灿的银光。母亲点起一盏小小 的煤油灯,我们围着四四方方的锅台开始吃晚饭。虽 然只是一锅普通的高粱米饭,和几块刚进了盐味的洋 姜和青萝卜,我们却咀嚼出了最幸福最温暖的味道。 吃完了饭,父亲常常会给我们背诵《青纱帐——甘蔗 林》,再连带着讲一些发生在青纱帐里的英雄故事。 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躺在火炕上入梦的时候,常常在 红艳如火的高粱地里左冲右突,奔跑不停。 ⑦时过境迁,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高粱地,已经 几十个秋天没有看见醉心的高粱红了。 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 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焖饭吃。一粒粒的高粱米 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粱花绽放得还是那么 好看,可是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 是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选自《今日新泰》2019年11月30日) 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 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焖饭吃。一粒粒的高粱米 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粱花绽放得还是那么 好看,可是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 是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选自《今日新泰》2019年11月30日) 4.围绕高粱,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4分) 收割高粱、晾晒高粱、碾高粱米、煮高粱饭、 吃高粱饭。(写出四点即可) 5.按要求品析词句。(6分) (1)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 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三个“明晃晃”分别指:秋天的田野开阔敞亮; 太阳光明亮、耀眼;孩子们内心的喜悦。 · · · · · · · · · (2)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 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 四处飞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高粱米饭的香味拟 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粱米饭香味在房子里四 处飘散的情景,突出了饭香的诱人。 6.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4分) 示例:①勤劳:从母亲辛勤碾高粱米的情景可以 看出。②能干:母亲边做饭边串辣椒,做的饭香 气四溢。③慈爱:母亲为家人做着可口的饭菜。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作者为什么说“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 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因为再也没有了母亲做的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 伴,再也没有童年的纯真美好了(2分)。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2分)。 8.说说作者以“梦里一枕高粱红”为题的好处。(4分) ①“高粱”在文中贯穿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使文章结构紧凑。②“梦里”一词突出了文章的主 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高粱的怀念之情。③作者以 此为题,富有韵味,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 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第三课 乡愁 1.乡愁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 很多关于乡愁的作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古诗词的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王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游子浓重乡愁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情景交融,其中抒发游子悲苦思乡之 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家人的依恋和对家乡的思念。 (5)《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人借对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 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 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 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骄羞,和隔船 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 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 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怯生生( )  眉shāo(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 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qiè 梢 骄羞  娇羞  (3)“褪色”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变淡  “他乡遇故知”,难道不是人生一快? 3.九年级某班开展“声音里的乡情”活动,请你参加。 (1)“凤阳花鼓”“砀山唢呐”“安庆黄梅调”……这些 带有山野气息的声音挟着乡情,裹着乡愁,让我们的血 脉中总流淌着温热与希望。语文课代表刘梅同学写了一 篇文章——《声音里的乡愁》,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说:【甲】“你是不是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岁数大就 比我知道得多!” 【乙】的确,爸爸吹奏的唢呐让我早早明确了什么叫乡愁。那声 音里的乡愁伴随着我长大,让我知道了奔波的艰辛、生活的不易, 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感恩,更让我明白乡情难舍,故土难离。所以,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学好本领,把家乡建设得更漂亮。 ①【甲】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可修改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历深,肯定会比我体会得深刻。(意思对即可) 您年长,  明确   懂得(或“明白”“知道”)  (2)下面是就“凤阳花鼓”的传承情况做的一份问卷调查汇总 表。请你从中归纳出一条关键信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一条 合理化的建议。 调查对象 70后 80后 90后 00后 调查结果(对花鼓文化的了解 程度) 60% 43% 31% 18% ①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化而递减(或:年轻一辈的民众对花鼓文化的 示例:对花鼓文化的了解程度随人群的 了解程度远低于年长一辈)。  示例:学校开发校本教材,  让花鼓文化走进校园。 (3)同学们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民间各种鼓乐班日渐低迷,学 习者逐年减少、经典曲目大量失传、技巧水平大幅度下降。为 此,班级决定围绕“要不要传承鼓乐文化”展开一场辩论。请 你从支持和反对两个角度各拟一个观点。 支持:鼓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保护 和传承它能使我们的文化更丰富。反对:鼓乐文化如果不能紧 跟时代的发展,那就让它湮没在时代潮流中吧!(意思对即可) 城市里的故乡密码 王国华 ①回望身后,每个漂泊者潜意识里都把故乡和乡 村画了等号。最高也不过县城或者地级市。再往上, 就太遥远了。【甲】 ②没有河水,没有山峦,没有稻田。 ③乡愁像一只鸟,在高楼大厦的缝隙里飘来飘去。翅膀擦 过高压线,差点被一只刚刚放飞的无人机撞到。它找不到一个 落脚的地方,嘈杂散乱,横七竖八。安安静静的乡愁,处处被 惊走。【乙】 ④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同样的公交车,同样的商场超市, 同样的地铁里挤着同样麻木的面孔,同样的闪烁着的招牌。同 样匆匆赶路的快递小哥,穿着同样的衣服。 同样的跳着广场舞的老头老太太。你找不出这个城市和那个城 市之间的一丁点差距。 ⑤大城市里没有更具体更个性化的物质,可以安放自己的 童年和青春,无法让过去的时光平顺地接入当下。缺少了一个 让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心里突然一酸的痛点。【丙】 ⑥【丁】参加同学会,回到当初那个城市,发现整个学校 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所在的院系也搬了地方。原来我们上课的地方,已经有了新的入 侵者。谁都知道世界不可能一成不变,但面对变化我们还是张口 结舌言不成句。在新的楼房里,新的招牌,新的课程表,跟我们 完全没有关系。老师不是那个老师,学生不是那个学生,这些都 还能够理解,但上课的教室已经沦落他手,大家都很尴尬,开始 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母校。 ⑦后来在校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信上。有人回复说, 校门没有变。 ⑧刚入校时,大家都在这个校门口拍过照寄回到家里。 ⑨20年后我们看到了熟悉的校门。这个校门就是这个学校里 的唯一。临别时跟班主任说:“学校如果要把校门再改掉的话, 请在校的人要坚决反对。这个校门是我们最后的念想了。”老师 说:“会的,我们一定会的。” ⑩有一位同事要换房。卖掉老小区里的旧房子,搬到新小区 的大房子里。面积更大,环境更好,小区里绿树成荫。但他的女 儿说什么都不同意,她说我是在这个房子里长大的。 这是我的家。卖掉了它,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万般无奈,同 事留下了这个房子。后来价格翻了两倍,自然这是题外话了。 ⑪这么说,在大城市里,故乡也可以存在的。 ⑫一个卧室,跟其他房子没什么区别。她在这里长大,她的 影子、她的气息附着在墙壁上。她回到这个卧室里,轻轻吸一口 气,就能找到那个自己。她侧头看到墙角那个瘪了的篮球,就知 道它是怎么瘪的。 墙上的一道道划痕,像一个个密码,只有她自己才能读出来。这 一毫无特色的小小房间藏着她所有的秘密。那些秘密就是她生命 的细胞。 ⑬我看到的校门也是。“某某大学”几个字上,横着的一笔, 隐现着我的初恋。竖着的一笔,锁定了我第一次打工挣来的零花 钱。一笔一画都和我保持着单线联系。青春时的酸甜苦辣,随着 蒙太奇一样的书写,一幕幕呈现出来。 ⑭我紧张地盯着它们。有人去动我的密码,我会悄 悄地喊一声,疼。 ⑮千人一面的大城市里,这样的细节竞相开放。它 们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街道上,仿佛一个个有灵性的物体, 随时张开嘴和你说话。 ⑯公交306路站台,站台旁边的一棵树,树上偶尔 发呆的一只鸟。过了一会儿,鸟儿迎着夕阳展翅飞走。 如果这些景象没有变,那个故乡就不会走失,就会和心里某一个 最脆弱的黑点悄悄结合。 ⑰你走着,走着,检阅着这些专门为你建造的密道。沿着它, 你走回自己的童年。那里还有你爸爸的童年,你爷爷的童年…… (选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6期,有删改) 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城市怎么可以算作故乡? A.【甲】  B.【乙】  C.【丙】  D.【丁】 A 5.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同样的公交车,同样的商场超 市,同样的地铁里挤着同样麻木的面孔,同样的闪烁着 的招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表现了在城市里乡 愁无处安身的困惑和对“城市里的故乡”是否存在的 迷茫。 (2)她在这里长大,她的影子、她的气息附着在墙壁上。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附着”是“较小的物体沾在较大的物体上”的意思, 用在此处逼真地表现出即使在城市的一间毫无差别的 卧室里都隐藏着那个属于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故乡密码。 (意思对即可) 6.第⑪段独句成段,请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写城市里也有属于我们的那 些念想,引出下文对城市里的故乡密码是附着在生活中 的细节上的认识。 7.第⑮段中“这样的细节”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6分) ①承载着“我”青春时期酸甜苦辣的校门;②藏着同 事女儿所有秘密的老小区旧房子里的卧室;③依然没 有改变的公交306路站台,站台旁边的一棵树,树上偶 尔发呆的一只鸟的景象。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⑯段蕴含的作者的情感。(5分) 作者认为,对故乡的认知、眷念是表现在一些具体的 细节上的,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城市故乡密码的珍惜之 情,对随着时代发展而渐渐远去的城市故乡密码的怀 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第四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 掸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披上了一层琥珀一般,闪着别 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zé。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 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 枝条的绿芽。 · 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 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 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色zé( )  稀疏( )  恬淡( ) · · · 泽 shū tiá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 (3)“致意”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肆无忌掸   肆无忌惮   表示问候之意   拟人  2.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事物的价值。 ( ) (2)把《三体》影视化是中国人的“心结”,已然上升到民族尊严 的高度。 ( ) (3)昨天我去看了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然后去书店买了小说 《巴黎圣母院》。 ( ) (4)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 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 ) 单句 复句 复句 单句 3.学校准备开展“音乐满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九年级(1)班李明的作品在校园民谣征集活动中入选了,下面 是他到会计室时写的稿费领条,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领 条 今领到在校园民谣征集活动中入选作品的稿费,共31个字, 每字肆元,共计壹佰贰拾肆元整。 此据 九年级(1)班李明 即日 ①领条中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领条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活动素材,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 A.电影《音乐之声》   B.古诗《长恨歌》 C.歌曲《同桌的你》 D.典故《高山流水》 在“共31个字”前面加上“作品”。 落款时间应具体写明。 B (3)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下面句子中的“丝”“竹”以及“丝竹”分别指代什么?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丝: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其“曲”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__________  弦乐器  管乐器 音乐(世俗的乐曲)  思乡之情  亡国之恨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 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 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 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 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 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干净得能看到 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 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遍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 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 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 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 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 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 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 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 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 满满的拥抱。 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 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 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 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 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 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 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 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 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 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 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 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 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 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 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 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 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 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 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 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 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 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 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 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 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 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 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 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 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 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 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 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 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 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 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 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3期) 4.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3分) 第一次: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1分); 第二次: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1分);第三 次:祖母嘱“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 人(1分)。 5.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 在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里,循着香来到院子中。(赏析加 点词语) ·· “轻颤”这一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祖母在闻到 花香时内心的反应(1分),表现了祖母对儿子儿媳 的思念(1分)。 (2)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 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画线词句) “一粒粒”“一包包”量词叠用,写出祖母收藏花 籽时的认真与郑重(1分),将收藏花籽形容为收获 粮食,表现了祖母对花籽的珍爱(1分),也寄托了 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1分)。 6.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照应标题(1分),解开祖母头发一夜变白的原因(1分), 补充交代祖母喜爱花的原因(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 题(1分)。 7.(创新题型)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 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 关系。 C.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 大爱、不明大义。 D.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 母的嘱托与期望。 C 文中祖母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是 因为父母放弃了安逸的工作,去辛苦支教, 祖母心疼“我”的父母。并非祖母没有大爱、 不明大义。 8.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 全文简要概述。(6分) ①“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 灵美好的人学习。②“花”象征乐观生活,“离花 近一些”指要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③“花”象征 无私奉献,“离花近一些”指要有爱心与无私奉献 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第五课 我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乌云是起飞又落下的时辰。 鸟儿四散。 蓝色的斜线, 抽打着幽暗的树林, 仿佛在抽打一千支手杖, 抽打一千颗老人的心。 ——心啊,何处是家, 何处是你的屋顶? 草叶,在啜泣中沉醉, 雏菊,模仿着苏醒。 风对雨说: 你本是水,要归于水。 · 于是雨收敛最初的烽芒, 汇成溪流,注入河中。 冰上无声的闪电, 使沉沉的两岸隆隆退去, 又骤然合lǒnɡ。 (北岛《我走向雨雾中》)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啜泣( ) 骤然( ) 合lǒnɡ( ) (2)诗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 正确写法是“______”。 · · chuò zhòu 拢 烽芒 锋芒  (3)“收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 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B.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C.引起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分泌 B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 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 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这首咏物小诗,选自艾青的_________,在这首小诗 中,作者通过_______来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镜子》 镜像 (2)下列选项中,不是艾青的作品的一项是( ) A.《北方》     B.《火把》 C.《光的赞歌》 D.《飞鸟集》 D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作品。 3.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学校将要开展 “书法进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请观察下面的表格, 用总分结构简要介绍文房四宝。 笔 墨 纸 砚 南唐 安徽宣城 诸葛笔 安徽徽州 李廷圭墨 安徽徽州 澄心堂纸 安徽徽州 婺源龙尾 砚 宋朝 安徽宣城 宣笔 安徽徽州 徽墨 安徽宣城 宣纸 安徽歙砚 甘肃洮砚 广东端砚 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 墨、纸、砚。在南唐时,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 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 尾砚。在宋朝时,则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 墨、安徽宣城宣纸、安徽歙砚(或“甘肃洮砚”“广 东端砚”)。 (2)小玉同学分享了一段对学习书法的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 你帮助修改。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甲】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艺术魅力的认识,使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法 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 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 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错落有致,使 其若天马行空。草书缠绵婉转,使通篇奇姿雄迈,郁郁苍苍,无 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乙】欣赏、研习书法,不仅可以增进对 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更能增强书写的美感。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将“______”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   将“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和 “增强书写的美感”调换位置 。 (3)听了小玉同学的感悟之后,大家对书法字体有了一些了解,请 你在横线上写出词语“书法”在②④⑤处的相应字体。   ① ② ③ ④ ⑤ ①草书    ②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_  楷书 篆书 行书 隶书  材料一: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 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 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 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 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 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 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 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 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 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 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 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 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 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 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 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 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 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 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 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 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 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 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和发现。 材料二:遗忘曲线图 学习后的天数 材料三: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 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 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 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 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 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 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 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 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 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着重观察 “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 有摄像头的iPa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 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 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 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 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 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 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 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 一个巨大干扰源”。 4.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 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视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 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 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 帮助我们记住它。 D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 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 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 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材料 三没有提到“感觉记忆”。 5.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4分) ①进行深加工;②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③不断 复习巩固;④专注,避免干扰(如电子产品)。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文本,根据原 文“朗读这种深加工”“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 律”“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和材料二的 遗忘曲线图等加以整合。 6.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4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2分),有意义的信息慢于无意义的信 息(2分)。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遗忘曲线图”,从总体上 看,三种信息的遗忘曲线均是先降低后趋于平缓,由此可 得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对比三条遗忘曲线降低的幅 度大小可知,诗、散文的遗忘速度慢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 速度。 7.材料三第②段中,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 实验,这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有何不同?实验得出了什 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4分) 一组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a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 令拍摄照片(1分),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1分)。结论: 不断拍照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 无法专注于当下(2分)。 (干扰物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记忆效果)(第一问可以用 原文回答,第二问用原文回答只能得1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文章,反复阅读有关片段, 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和实验结果,根据原 文“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ad或手机,他们需 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和第③段 心理学家坦普尔顿所说的话归纳整合即可。 8.现在有8个词语:后座、麻雀、呼呼、傍晚、爸爸、学校、宠 溺、回头。请你根据材料相关知识,说说要采用什么方式才能 更好地记住这8个词语。并写出这么做的理由。(4分) 示例:把词语串联起来编一个故事(也可以用其他方式)(2分)。 理由:这几个词是孤立的词语,没有意义,我们必须进行深 加工(1分),让它们变成有意义的信息(1分)。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材料二可知,题干给出 的这8个词语是无意义的音节,结合材料一可知,若让它们变成有意 义的音节,必须进行深加工,即将其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故事。 第一单元复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折腰( )  折腾( )  折本( ) 今朝( ) 朝阳( ) 朝鲜( ) 娉婷( ) 招聘( ) 驰骋( ) 冠冕( ) 冠军( ) 弹冠相庆( ) 红晕( ) 晕车( ) 晕头转向( ) 滔滔( ) 嘶哑( ) 呢喃( ) 枉然( ) 妖娆( ) 风骚( ) 黎明( ) 丰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hé zhē shé zhāo zhāo cháo pīnɡ pìn chěnɡ ɡuān ɡuàn ɡuān yùn yùn yūn tāo sī yǎ ní nán wǎnɡ ráo sāo lí rù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坟mù( ) 帷 mù( ) 羡mù( ) 汹yǒnɡ( ) yǒnɡ( )跃 怂yǒnɡ( ) xī( )灭 休 qì( ) xīxī( )相关 màn( )游 缓màn( ) màn ( )不经心 松 chí( ) 奔chí( ) 原chí( )蜡象 天jiāo( ) 悲fèn( ) tǎn( )荡 nínɡ( )望 忧 qī( ) 墓 幕 慕 涌 踊 恿 熄 憩 息息 漫 慢 漫 弛 驰 驰 骄 愤 凝 戚坦 飘yì( ) 翅yì( ) 摇yè( ) fǔ( )烂 海xiá( ) bó( )发 鲜yán( ) liú pàn( ) chén zuì( ) fēnɡ liú( ) xū( )晴日 jìnɡ( )折腰 wéi yú mǎnɡ mǎnɡ( ) hónɡ zhuānɡ sù ɡuǒ( ) 逸 翼 曳 腐 峡 勃 妍 流盼 沉醉 风流 须 竞 惟余莽莽 红装素裹 3.将下列词语或词语意思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2)____________: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色。 (3)__________: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4)__________:漂浮,飘散。 (5)__________:转动目光看。 (6)须:_________。 惟余莽莽  红装素裹   娉婷   飘逸   流盼   等到  (7)妖娆:____________。 (8)俱往矣:__________。 (9)鲜妍:____________。 (10)忧戚:_________。 (11)枉然:_________。 (12)摇曳:_____________。  娇艳美好   都过去了   鲜艳美丽   忧伤  白白地   摇荡,晃动  4.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________________。 (4)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在梁间呢喃   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   树的摇曳 (5)《沁园春·雪》中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文学常识填空。 (1)词,又称_________,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三种。填词用的曲调名叫词牌,如《沁园春·雪》中 “________”就是词牌名,同一词牌的词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 固定的。 (2)《我爱这土地》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号________, 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长短句  小令  中调 长调  沁园春  艾青  蒋正涵  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光的赞歌 向太阳 (3)《乡愁》作者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 南京,后移居台湾。代表诗作除《乡愁》外还有《__________》, 散文《_____________》。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是_________,中国近现代杰出的 __________、诗人和作家。代表作有《莲灯》《九十九度中》。 (5)《我看》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_,现代主义诗人、翻 译家,是“__________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有《探险队》 《旗》。 余光中  乡愁四韵  听听那冷雨  林徽因  建筑师  穆旦  查良铮  九叶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 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当地不仅重视文字、影像等物质上的传承,更重视有‘活文 化’的传承人,使其真正实现了活态传承。”这是一个递进关系 的复句。 B “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声名藉” “衣冠楚楚”是偏正短语。 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秋一雁声 晨起动征铎 翔集 沙鸥 锦鳞游泳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5)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运用象征手法 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道恩犹薄 汉文有 湘水无情吊岂知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_____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_____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_____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扑 打 砍 (1)这首诗出自______的诗歌选集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语境,将“扑”“砍”“打”三个词分别填入诗中的 空缺处。(3分) (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4)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 现了礁石怎样的精神?(6分) 艾青 《艾青诗选》 拟人 “礁石”象征一切不畏强权、不停抗争的被压迫的民族。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面对厄运,仍然坚 强不屈的乐观精神。 3.某班开展“阅读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应的 任务。(12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 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 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 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在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 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 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 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 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 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体悟经典之美 继承传统文化 经历文化濡染 发生气质变化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4分) 【甲】活动中,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 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 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 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2分) 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还写了 活动中,我读 读书心得。 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3)小军同学在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时,遇到一些问题, 请你帮助解决。(4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歌体裁),“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诗歌的____联。(2分) ②这首诗通过雨、风、云、火等意象,描绘了_____ ______,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言律诗 颔 雨景 春夜 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对春雨的赞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走的 时候还________说:“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 ②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 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 他万万没有想到,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根本 是容不下绿色的地方。 ③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 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 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 ④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有一次我和几位大陆 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 骂:“老芋呀!老芋呀!” ⑤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 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 极了红心的番薯。”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祖国大陆说: “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大陆人是芋仔 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 是大陆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⑥然后他用一支红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 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 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⑦我更早的记忆,是从我会吃饭开始的。我们的每餐饭中 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番薯,有时吃腻了,我就抱怨起来。 ⑧听完我的抱怨,父亲就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 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 所以祖母每每把番薯煮好放着,一旦警报声响,父亲的九个兄 弟姊妹就每人抱两三个番薯直奔防空壕。他的结论常常是: “那时候有番薯吃,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 ⑨父亲的番薯训诫并不是寻常都如此严肃,偶尔也会说起 战前在日本人的小学堂中放屁的事。由于吃多了番薯,屁有时 是忍不住的,父亲形容说:“因此一进了教室往往是战云密布, 不时传来屁声。”而他说放屁是会传染的,常常一呼百应,万 众皆响。有一回屁放得太厉害,全班被日本老师罚跪在窗前, 即使跪着,屁声仍然不断。 父亲玩笑地说:“因为跪的姿势,屁声好像更响了。” ⑩然后是一阵战乱,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 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时候落泪的,不是别 的珍宝,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心番薯。战后返回家乡,父亲的第 一件事便是在家前家后种满了番薯。家前种的是白瓤番薯,屋 后一小片园地是红心番薯。白瓤番薯是为了预防战争逃难而准 备的,红心番薯则是父亲南洋梦里的乡思。 ⑪每年父亲从南洋归来的纪念日,夜里的一餐我们通常只 吃红心番薯,听着父亲诉说战争的种种。 ⑫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老 人是个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城。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 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 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 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似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 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想起父 亲和他的南洋,他在烽火中的梦,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 微,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里吐露新芽。 (选自《文摘报》2018年3月17日,有删改) 4.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激动地 愤愤地 落寞地 B.落寞地 愤愤地 激动地 C.愤愤地 激动地 落寞地 D.激动地 落寞地 愤愤地 5.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 B 表现了父亲在看到“我”家没有地方种番薯后伤心失 望的心理。 6.文章④⑤⑥段插叙了“我”童年对番薯的记忆,有何作用? (4分) 7.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分 析。(6分) 补充叙述“我”对番薯的童年记忆,丰富故事情节(2分), 解释上文父亲为何要给“我”送番薯,为下文做铺垫(2分)。 结构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内容上:总结 上文“我”与番薯的故事,引出下文父亲的少年往事(3分)。 8.结合文章,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6分) 番薯虽然卑微,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 天地里吐露新芽。 番薯虽普通卑微,但它是故乡的代名词,是我们 乡愁的寄托,是家乡土地的味道(3分)。正是因为 有了番薯,我们在乡思的天地中才可以得到新生, 看到希望,更好地生活(3分)。 【二】(18分) 垃圾战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①“核桃肉是湿垃圾,核桃壳是干垃圾,夹着核桃肉的核 桃壳算什么垃圾?”“为什么鸡骨头是湿垃圾,大棒骨是干垃 圾?”“喝剩一半的珍珠奶茶要丢进哪个垃圾桶?”进入7月, 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 例》正式实施,引发中国社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全民大讨论,随 即也成为外媒纷纷报道和解读中国的热门话题。 ②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7月1日,中国大都市 上海,正式实施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 措施。 ③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根据7月1日 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的 居民和单位必须把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 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将分别被 处以最高200元和5万元的罚款。 ④上海垃圾分类的难度有目共睹。BBC报道称,上海是中 国产生垃圾最多的城市,每年产生900万吨垃圾。上海居民超 过2400万,3倍于伦敦或纽约。目前上海仅有10%的废弃物被回 收。官方数据显示,该市每天仅收集3300吨可回收物,相比之 下,干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别高达1.93万吨和5000吨。 ⑤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在该新规即将实施前,中 国媒体已经对新规进行了广泛报道。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中国人都表示乐见新规起到良好的环保效 果。一些社交媒体用户还发布有关垃圾分类的表情包和改编的 歌曲,解释正确的垃圾分类标准。 ⑥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上海的目标是最终焚烧 或回收利用所有垃圾。到明年,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预 计将达到每天2.78万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80%。 ⑦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在上海之后,中国更 多城市将陆续迈入垃圾分类时代。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 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 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⑧报道称,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乃至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但这次上海垃圾分类条例的推行让人欣喜地看到,网民们热议 的是“怎么分”,而不是“要不要分”。这说明污染防治已经 成为全民共识。 ⑨“上海的垃圾分类实践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范例。”彭博 社网站报道称,上海的尝试已令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小区里和 家中思考并讨论垃圾分类,这本身就是巨大进步。对其他发展 中国家来说,这也是一个经验,即创建现代垃圾管理制度的第 一步是教育公众,培养一种意识,即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全体公 民的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15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1】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选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链接材料2】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 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 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 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是一项很有意义 的事情,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带动 绿色发展,引领绿色生活。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9.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 是( )(3分) A.上海的目标是最终回收利用所有垃圾。 B.到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C.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 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 D.网民们不知道垃圾“怎么分”,说明垃圾分类还没有在民 众中形成共识。 C 原文是“上海的目标是最终焚烧或回收利用所有垃圾” 原文是“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 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原文无据 10.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2】,说说什么是“垃圾分类”。 (4分) 11.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出其作用。(5分)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 收集、分类处理,从而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 方法。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将上海和伦敦、 纽约加以比较,并列举具体的数据,具体说明了上海垃圾 分类难度大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分)。 1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垃圾分类的难处有哪 些。(写出三点)(6分) ①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巨大;②分类后垃圾的处理 进度和结果不可知,缺乏成就感,居民垃圾分类的 积极性受打击;③居民没有养成很好的垃圾分类 习惯,也不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三】(15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 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 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仆①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 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时时策杖在江上,望云涛渺然,亦不 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也。居十余日,有长髯者惠然见过,乃文甫 之弟子辩。留语半日,云:“迫寒食②,且归东湖。”仆送之江 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仆登夏隩尾高丘以望之,髣髴③ 见舟及武昌步,乃还。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别文甫子辩》) 【注】①仆:古时男子谦称自己。②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两 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 食”。③髣髴(fǎng fú):同“仿佛”,隐约、依稀的意思。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日星隐曜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 (3)沙鸥翔集_______ (4)居十余日____________ (5)乃还_______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时时策杖在江上,望云涛渺然。 · 光芒 日光 停息 经过,过了 返回 · · · ·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我常常拿着竹杖来到江边,眺望云涛茫茫的样子。 15.(新增考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B.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C.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D.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 B 16.【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谪时所作。 【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乙】文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生活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寂 及对友情格外珍惜的思想情感(或送别友人时依 依惜别的深情)。(意思对即可) 【乙译文】我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了黄州,家眷还留在南都, 仅有儿子苏迈陪同,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朋友。我常常拿着竹 杖来到江边,眺望云涛茫茫的样子,也不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 (没想到)十多天后,竟然碰见一位蓄须的“长髯者”。(一 问,)方知是来自江南的老朋友文甫的弟弟子辩。聊了半天, 子辩说:“因寒食节快到了,我有事要回到(武昌的)东湖。” 我把他送至江边,此时恰逢和风细雨,(子辩)乘一叶小舟而远 去了。我登上夏隩西北临皋岗的最高处,眺望子辩的小舟驶向 远方,仿佛看见舟已经到了武昌,我才回去。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我们自恃年少轻狂, 转身却看见无法拥抱的阳光; 我们自诩意气风发, 沙哑着的钟摆却依然清晰地留白。 他们说青春是一首歌, 唱着离人的不舍。 折了缱绻的花。 你说,聚散身不由己, 我说,青春不散场。 请以“我的青春不散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 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 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题中材料是一首散文诗,恣意率性的文风,直接 将我们的写作方向引向记叙性散文。写这个题目既容易也不容 易。说容易,是因为作为书写主体的我们正处于青春这个时段, “青春”似乎是我们最熟悉的话题之一,如脑海中即刻浮现出 的白衣少年、浅吟低唱的木吉他、明媚的笑靥、迷惘仓皇的脸 颊……这些形象都是“青春”的代名词;说起不容易,毕竟 “青春”是一个抽象的话题,而且每个人对“青春”的体验和 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如何将生活中的青春片段组织成一篇“形 散而神不散”的作文,这就是作文的关键。 1.确定写作主体,以第一人称表达。诚如文题的提示语中所言, 无论别人怎么形容“青春”,我们自己都是青春的代言人。写作 时,就要以“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实感 受。2.运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材料。虽然我们都正处在青春的 年龄,但是一句话还未必说得清楚青春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采 撷学习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采用电影镜头的手法,淡入淡出, 自由剪切,围绕“青春”这个字眼,组合出一个富有青春色彩的 图画。3.引经据典,给自己的“青春”加点佐料。写作时,可以 运用名人名言或经典事例,增加材料论据,在对比中阐发自己对 青春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提高作文的意旨和境界。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