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86635

大小:19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春市 2019 年高三质量监测(四)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诞生于传统中国农业宗法文化土壤之中,它具有适应自然时 序、协调家族活动的性质。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 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所面 临的生存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在背靠传统、面向未来中能脚踏实地建设我们的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节日习俗本身损毁严重。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 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由于记忆的缺失, 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 直接造成节日文化传承的困难。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恢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比如春节 的社火表演、狮舞龙舞、年画等,都是烘托年节气氛的重要元素。 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 业社会的生活节秦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在工业文明与信 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人们对传统节日更多地是文化欣赏与精神 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 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目,外来节日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 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传统节日要想生存发展并影响民族的未来,就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 变革创新,必须对节日内涵与节俗形式进行合理的文化重组与再造,以获取新的生命力量。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树造新的节俗标志象征,是民族节日存续的关键。 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将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这在当代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 因为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处在公共体之中,这里有一个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的协调问题。在传统社会政府假 日与社会节日是统一的,人们在统一时间体系之下,因此也就没有时间冲突,现代社会工作时间按照公历 进行,传统节日是依照中国传统的夏历,节假日不统一,为了让人们享受传统节日,社会应该给大众以休 闲的时间。从时间上保证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是特别关键的。人们只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会自觉地传 承节俗活动。 当代传统节日的复兴是传统文明与文化再生的过程,在现代文明的环境中,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更新节 日传统。从近年来的传统节日复兴实践中看到各大传统节日适应现实的积极变化,如清明节的网上春祀活 动、七夕节、重阳节节俗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传统节日的积极演化能力。新的节俗传统正在形成过程中, 我们从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了民族节日的未来。 (摘编自萧放《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民族节日在农业社会帮助人们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和天人关系。 B. 经济全球化时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中国民族节日地位下降,产生蜕变。 C. 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是修复传统节俗,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D. 新的节俗传统如能形成,就可能从当代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民族节日的未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建设中国民族节日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主要以层进式结构论证民族节日的复兴。 B. 与第二段不同,文章第三段采用对比论证阐述文化语境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C. 文章分析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协调问题是为了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 D. 文章从时代发展与多元文化需求两个层面论证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日里贴年画、划龙舟等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使传统节日失去丰富的象征与内涵。 B. 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甚至将传统节日空洞化、表层化处理是因为“革命”的影响。 C. 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更多价值是丰富生活而非必需。 D. 作者认为与修复节日习俗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要更为迫切。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 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选项以偏概全,“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 是修复传统节俗,”错误,原文表达为“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 强调的是“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并非修复所有的传统节俗。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选项“为了对人们自 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错误,原文第五段论证的是“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而不是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 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化、变未然为已然。B 选项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 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原文中“导致”一词表明前后分句是 因果关系,“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是原因,“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是结果。选项中抹煞了二 者的因果关系,错误理解为递进关系。C 选项,“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不合 文意,选文表述为“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据 原文可知,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联系减少,但并非无关。D 项中“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与修复节日习俗 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要更为迫切”于文无据,文章第 5 段写道“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丞待解决的现实问 题”,第 2、6 段都有修复节日习俗适应文化语境的相关表述,作者认为二者都很重要,无轻重之分。故选 A。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 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 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 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 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 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 汤一介于 1927 年 2 月 16 日生于天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则是哲学大家。父亲嘱咐他的两 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 汤一介爱书,有一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运的影响。多少年后,汤一介这样回忆道:“在我读了《绞 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 人类的人。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 自责过,反省过。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人不应没有 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 1949 年前,汤一介学习哲学,除了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19 岁 时汤一介曾经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作为 哲学家的才华。1951 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后,汤一介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 汤一介的学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 1985 年上了汤先生第一堂课,汤先生给他讲授魏晋玄学,讲 课给王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博也成为众多弟子中陪伴汤先生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学生。 “先生刚毅木讷,温而厉。”因工作原因,王博与汤一介多有接触,在王博眼中,汤先生在学术研究 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十分严谨,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待人接物非常温和,不管谁有 需求,汤先生总是尽力满足。 2012 年汤一介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将他描述为:“汤一介先生力主 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 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述的《郭 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伦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 汤一介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等。对此,他同已故学者季羡林一样,坚 辞拒绝。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他在《汤一介传》中说得很清楚:“我 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他 认为,20 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氛围不够自由,把思想禁锢在一个框框里边是不能产生划时代的著作的。 汤先生在病中仍不忘文化复兴。今年 6 月 19 日,抱病在身的汤一介还出席了十卷本的《汤一介集》发 布会,“我想继续再写文章,讲我自己的感受,讲我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讲我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作为一 个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供大家参考,而解决问题则需要靠大家一起 努力。我应该继续努力把我想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这样才不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的责任。” (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①“汤一介为人谦逊,对人随和。他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宽厚诚信,不怕艰苦。生命中经历的那些 坎坷挫折自不待言,但他始终以宽容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始终认真扎实地治学。而在学术上,他高屋建 瓴。此前我国只有道藏、释藏,并无儒藏。而汤先生意识到这一点,便组织编纂,耗费毕生精力。身体力 行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了解中国文化。”(北大教授彭燕韩) ②“汤先生不喜欢让人称他为大师,我们叫他大先生,是因为他让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他 引领我们‘回家’。”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家学影响、人生理想、学术成就、性格特点及不同人的评价,展现在著名哲学家汤一介的学者风 范。 B.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风对汤彤形成为哲学大家和汤一介日后成为著名哲学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 C. 在学生王博眼中,汤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非常严厉,待人接物上却非常温和,表明汤一介在性格上有矛盾 之处。 D. 汤一介谦逊随和,是因为他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上善若水,宽厚诚信,不怕艰 苦。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汤一介先生是用生命做事的人,他的贡献不是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在于开风气之先,重启传统文化 热潮。 B. 汤先生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学者,不仅对中国思想深入研究,更身体力行融通中西,激活了世界之中 国。 C. 文中引用学生、同事的言论,从正面直接表现传主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 丰满。 D. 汤一介对当今时代没有大师原因的分析见解独到,认为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能称其为 大师。 6. 作为一个哲学家,家风“义不逃责”中的“责”在汤一介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答案】4. A 5. B 6. ①对学生的责任。学术研究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②对中国文化的责任。汤一介先生引 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如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撰述的《郭象与魏 晋玄学》《中国儒学史》,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即使在病中仍然不忘文 化复兴,继续努力把想 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不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的责任。③对待他人的责任。待人接物温和,不管 谁有需求,总是尽力满足。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 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 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 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 一排除得出答案。B 项,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家风对汤一介成为著名哲学家的至关重要性。C 项,“性格 上有矛盾之处”分析有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D 项,原因“他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上善若水,宽厚诚信,不怕艰苦”属无中生有。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 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 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 项。A 选项,“不是……而是……”错误,应该是“不仅……而且……”;C 选项,“从正面直接表现传主 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错误,应是“侧面表现”;D 选项,“认为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能 称其为大师”说法绝对。故选 B。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 此题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 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 “汤先生学术研究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十分严谨,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待人接物非 常温和,不管谁有需求,汤先生总是尽力满足”;“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 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 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述的《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 伦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可以具体筛选。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 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 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 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读凉州 郭保林 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 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 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 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 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 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 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 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 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 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 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 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 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凉州 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 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 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 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 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是官吏 中最低的一级。“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 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这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竣拔,戈壁 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遇,“诗 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满腹诗书,经天纬地,在京都却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 塞。“风萧萧兮夜漫漫,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州馆中与 诸判官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 吟诵如潮。这不是江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那边月凄清、 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诗情! 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①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 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②……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片土 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 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头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 强烈刺人的节秦,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 没有“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素。一切远去了。 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 感谢武威,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 支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矢如雨、战 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 (有删节) [注]①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 17 年,弘扬佛法。②西夏碑:即“重 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 置凉州大云寺。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 B. 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城。 C. 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垒。 D. 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8. 作者说武威的街巷里有“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 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又说“一切远去了”,你认为这样说矛盾吗?作者这样写 的意图是什么? 9.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答案】7. D 8. 不矛盾。武威的街巷里保留了“古塔”“城门”“钟楼”等历史遗迹,但是古凉州苍 凉雄浑的意境、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却早已远去。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 对古凉州文化即将沉寂的惋惜和忧思。 9. 凉州文化内涵:①开拓进取、英雄无畏的精神 ②融合荟萃、包容共举的心胸 ③建功立业、悲壮豪迈的 诗情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说,如: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唐代多次战役,打通、开拓丝绸之路;与西域少数民 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融,至今保留多种文化共存的遗迹;凉州词是诗人们用生命和心血 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选项“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 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错误,由原文“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 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可知,作者此处应该是反问,在作者看来,它同样能萌 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然后再从主旨方面分析其作用。由原文“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土铜奔马的擂 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边塞古城仍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 片土地的厚重。”可知,武威的街巷里保留了“古塔”“城门”“钟楼”等历史遗迹,但是古凉州苍凉雄浑 的意境、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却早已远去。由原文“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 闻胡人的琵琶头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秦,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 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素。一切远去了。” 可知,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对古凉州文化即将沉寂的惋惜和忧思。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 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 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可知,凉州文化内涵是开拓进取、英 雄无畏的精神。由原文“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 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可知,凉州文化内涵是融合 荟萃、包容共举的心胸。由原文“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 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邑凉州,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 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诗情!”可知,凉州文化内涵是建功立业、悲壮豪迈的诗 情。 【点睛】小说中情节设置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 一篇小说能否很好地表达主题,体现其社会价值。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是小说阅 读情节类探究题中最常见的题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 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今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 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 上书威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 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 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今集百像于尚书省议。公御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 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藉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 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 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 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待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 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祎为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祎既申诉得 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 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馀,配流..岩州。卒于路。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 轻税入官 B.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 但轻税入官 C.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 但轻税入官 D.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 但轻税入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驰传”,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 B. “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 “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同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 “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与 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 B. 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待 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 C. 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上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 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父亲。 D. 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祎一案而遭罢相,又因交结朋党及儿子贪 赃被贬,流放岩州,死在路上。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各州县吏迎合(揣度)宇文融的旨意,致力于大量搜获客户,都虚夸(虚报)数目,也有把现居 百姓作为流散人口的。 (2)但他性情急躁,说话太多,又延请宾客故人,早晚畅饮戏谑,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批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 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 的方法。“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的意思是“宇文融于是奏请设置劝农判官十人”,中间不能断开, “十人”后断句,排除选项 AD,“并摄御史分往天下”的意思是“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中间不 能断开,“天下”后断句,“所在检括田畴”的意思是“在那里检察田地”,中间不能断开,“田畴”后 断句,“其新附客户”的意思是“那些新登记的客户”,所以“客户”后断句,排除选项 C,故选 B。 句子翻译:宇文融于是奏请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在那里检察田地,招民入 籍。那些新登记的客户,可免六年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入官。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C 选项,“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误,“朋党”是贬义词,指因政见不同而形 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 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 选项,“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错误,由原文“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 上书威陈括客为不便。”和“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今集百像于尚书省议。公御已下惧融恩势,皆雷 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藉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可 知,文中两处提到有人反对。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希:迎合。务:致力于。 虚张:虚夸。客:流散人口。(2)引:延请。由是:因此。时论:当时的舆论。为……讥:被……批评。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年多次改任后官至富平县主簿。明察善辩,具有治理才能。当时全国人 口户籍漏报严重,免除徭役赋的人多而假滥,朝廷认为是一大忧患。宇文融于是陈述有利于国家的对策, 上奏请求检察多滥的情况,搜寻逃户。唐玄宗听取了他的建议,任命宇文融充任劝农使,进行推究检察。 宇文融于是奏请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在那里检察田地,招民入籍。那些 新登记的客户可免六年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入官。议论的官员很认为此举扰民,上书都说搜寻客户没 有益处。这时皇上正重用宇文融,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都赞同他的办法。因此各道搜求得到客户共 八十多万,田亩也与此相当。各州县吏迎合宇文融的旨意,致力于大量搜获客户,都虚夸数目,也有把实 户作为客户的。年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宇文融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上言的人仍旧说搜求客户损害现 居百姓的利益,皇上下令召集百官在尚书省商议。公卿以下官员因畏惧宇文融的恩宠权势,都众口一词不 敢发表异议,唯独户部侍郎杨瑒议论认为搜求客户对现居百姓不利,征收户口册以外农户的田税,使百姓 贫困,得不偿失。不久,杨瑒出外任职。接着宇文融乘坐驿站的车马巡历天下。宇文融所到之处,必定要 招集老幼百姓宣布皇上的诏命,百姓被他的诚心感动,以致有人流泪,称他为再生父母。十七年,拜授黄 门侍郎,与裴光庭一同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推荐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户部侍郎,他做的这些事 很得朝廷的信服称赞。但他性情急躁喜欢上言,又招引宾客故旧,每天吃喝谈笑,因此受到当时舆论的指 责。当时信安王李祎任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弹劾他,被驿传召回将要关进狱中。宇文融害怕他的 权势,指使侍御史李宙弹劾他。李祎申诉得胜后,宇文融因党附徇私李宙而获罪,出任汝州刺史,在宰相 之位共百日就被罢免了。裴光庭当时兼任御史大夫,又弹宇文融交结朋党及儿子贪赃等事,因此贬任他为 昭州平乐尉。在岭外一年多,被发配流放到岩州。死在路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 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 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4. 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 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 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 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 别之情。 15.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4. D 15. 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 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 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 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 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 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 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 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注释了解作者,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 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可知, 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 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 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在 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 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 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点睛】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 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 行比较鉴赏解答。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 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 赏“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 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 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答案】 (1). 进不入以离尤兮, (2). 退将复修吾初服 (3).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4). 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 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 重点字的写法,“至”“脂”“凝”。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 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 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 刚刚从 17 道扩展到 19 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 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 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 个新阶段。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 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 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 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在南京,为 皇室制造衣料的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 整,堪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 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 ;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 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 ,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 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 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 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 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 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 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丰富多彩 璀璨夺目 蜚声中外 卷帙浩繁 B. 琳琅满目 璀璨夺目 赫赫有名 汗牛塞屋 C. 丰富多彩 光辉灿烂 赫赫有名 卷帙浩繁 D. 琳琅满目 光辉灿烂 蜚声中外 汗牛塞屋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结构混乱/中途易辙、语序不当。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错误,上文“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的 主语是僧一行,此处中途易辙,改为“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排除 AB; “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错误,语序不当,改为“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排除 D。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A.“观察和分析棋局”和“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是递进关系,应在“观察和分析棋局”的基础上“做得 更好”,排除 AC 项; B.中途易辙,后一句主语是“它”而不是“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根据语境,此处意在强调种类繁多,选“丰富多彩”。 第二组,璀璨夺目: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辉灿烂:色彩光亮耀 眼。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文中指画作颜色绚丽,应选“璀璨夺目”。 第三组,蜚声中外:指扬名中外,享誉全球。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名非常显赫。文 意重在表达针灸疗法扬名中外,影响很广,因此选“蜚声中外”。 第四组,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汗牛塞屋:搬运起来 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卷帙浩繁除了形容书籍多,还可以形容部头大, 结合语境应选“卷帙浩繁”。 故选 A。 20. 下面是新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请在阅读后写一则新闻短评,表明自己的观点,100 字左右。 2018 年 4 月 4 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雷海为说,自己 7 岁起读诗,喜欢诗词中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 20 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 在外漂泊 17 年。做礼品销售那几年,每周末他都会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 去书店校对一遍。如今做起了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其他人都在看直播、打游戏,雷海为却拿起手机背 诗。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在他看来,“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挥 之不去。 【答案】答案示例:雷海为的物质生活虽然并不是特别如意,但他有着超脱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很多人 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艰苦的生活是乏味的,诗意离自己很远。然而,雷海为却告诉我们,生活艰苦 时,阅读便是抵达诗意最便捷的方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简单点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 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第一,我们要读懂 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 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 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 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第二, 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 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 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物质生活并不如意”“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评论的切入点要小,见解要新。 把握题干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雷海为的行为进行阐述即可。 21. 根据下列“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分三点说明和 2010 年相比,2030 年可能出现的旅游市场份额 变化。 【答案】①市场份额增长最大的是亚太区。②市场份额最大的还是欧洲区,但降幅也最大。③美洲区降幅 较大,中东区和非洲区略有增长。(将美洲区和欧洲区归为一点亦为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图画的有关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 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它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细节:细节包括图 (表)的题目、题干中限制性的词语、图表下“注”等,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暗含了答题的方向或重点。要 善于比较: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本题 是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要求从中归纳 2030 年可能出现的旅游市场份额变化。根据图表可从增长幅度 较大以及降幅较大的来分析得出两条结论。再通过比较分析所占比例一直最大的角度。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的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 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河北女孩王心仪以 707 分的成绩考进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在《感谢贫困》一文中写道:“感谢贫穷, 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近年来,“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悄然兴起,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具有暴力倾向,沉迷于网络游戏, 厌学,早恋,叛逆……除了一部分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读完上述材料有什么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社会现实, 谈谈你对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关系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唯努力方出贵子 父母都是外交官的熊轩昂考出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让人感叹“朱门大院”好成才,“寒门 难出贵子”;家庭贫困的王心仪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又给诸多寒门学子带来了信心。其实,过多计较“贵 子”们的出身,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公平。熊轩昂的成功,没有必要夸大父母提供的条件;王心仪的 逆袭,也并非只得益于贫穷。他们自身的努力,才是成才的关键。什么门更容易出贵子?努力之门方出贵 子!若说家境优越者更易成才,君不见近年来兴起的“问题孩子特训学校”的学生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 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若说寒门才出贵子,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境贫寒的学子,又有多少在困境中成了“王 心仪”?外因只能影响个人,却从来都不是个体成败的关键。 印度诗圣泰戈尔出身贵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拥有着开阔的视野,但让他以一部《吉檀迦利》震撼 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加身的,却是他从小便为学习文学、哲学、数学、英语、科学常识等科目所付 出的努力,是他不耽于物质,而是以物质为羽翼,飞向那更辽阔的精神世界的博大情怀。中国当代作家莫 言自幼饱受贫穷之苦,无粮可食,无书可读,但饥饿并没有麻痹他那颗渴望向上的心,吃野菜萝卜甘之如 饴,翻字典亦可陶冶情致,个体的努力向上反倒将苦难转化为未来写作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终他成 为我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贫寒也好,富贵也罢,皆是外力,它们可以成为助力,也可以成为 藩篱,只有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就各自人生的关键。 真正使一个人成为贵子的,并不是家境,而是心境;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也从来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一个内心强大懂得努力的人,在朱门可以增长见识,提高素养,在寒门也能磨炼品行,激发斗志:而一个 不知努力为何物的人,朱门大户也只是促其腐化堕落的酒池肉林,寒门也只是其自甘堕落的借口。美国第 一位全球首富约翰·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 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是否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成才的关键,过于计较难以改变 的客观环境,却不去尝试主观努力,未免愚也。 柴郁陵诗言:“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作为高中学生,我 们应该最能明白:能够让明珠粲然生辉的,并不在于其盛放的盒子珍贵,而在于明珠自身有光耀四方的属 性。正如能让我们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并非父母的光环、自己的吃穿用度,而是那“板凳要坐十年冷” 的坚韧和“三更眠五更起”的努力。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 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 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 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一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关注两点信息,一是北京市文科状元熊 轩昂的家庭条件相当优越,二是他说的“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这句话引发”民众发出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据此得出材料主要观点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第二材料也应关注两点信息, 一是以高分考进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的家庭是贫困的,二是她说的感谢贫穷的话语,她指出了贫穷的力 量,即贫穷让她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贫穷赋予她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正是因为贫穷, 她才可能考入名校。据此得出材料主要观点是“贫穷逆境中也能出贵子”。这两则材料中两人都学习优异, 高考成绩都是出类拔萃。不同的是一个家庭条件优越,一个家庭贫困,考生可以据此两种立意,即“寒门 再难出贵子”或“贫穷逆境中也能出贵子”。当然,考生也可以采用辩证的方法立意为“家境并非成功的 决定性条件”“世界永远不会辜负一个坚强、努力的人”,等等。材料三讲的是近年“问题孩子特训学校” 中的问题学生,一部分是从小就被留守的儿童,相当一部分来自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这就说明不论是 留守的孩子,还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问题孩子,而不是成为“贵子”。考生由此立意为“成 为贵子跟家庭条件是否优越关系不大”“贵子者,贵在有向贵之心”。 行文构思如果立意批判“寒门再难出贵子”,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本质是什么?现象有哪些?相同的事例有没有?“豪门多纨绔,寒门出贵子”是 古话,与豪门也出贵子,寒门也出逆子其实是相同的概率。这与资源配备,物质富养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阶层并没有固化。固化的是一个人受所在的底层被限制的思想,“努力无用,读书无用”才是自我 固化的开始,使大家心安理得地停止了向上流动的脚步,自甘底层。让人害怕的不是永远会存在的不公平 和差距,而是大家都已经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不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这种消积的内心暗示力, 让本可以成为命运主人的我们失去希望,它是一剂让底层永远是底层的毒药。 二、为什么?分析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高校招生政策的倾斜、基础教育设施水平、师资力量等 2、家 庭阶层局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养育者的精神文化层次等 3、信息不对称: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外 部世界的接触等,寒门出身的学子,虽然客观上处于不平等的境地,但是他们也拥有独有的特质,那就是 艰难的生活赋予他们的坚韧与刻苦,想要改变现状积极向上的追求,还有他们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考 上大学的聪慧。他们虽然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立意】(1)家境并非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2)寒门亦能出贵子; (3)世界永远不会辜负一个坚强、努力的人; (4)批判“寒门再难出贵”; (5)贵子者,贵在有向贵之心。 【素材】1. 庞众望的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先天残疾常年卧床,自己在 5 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心 脏病,母亲坐着轮椅为他借钱做手术……他还曾多年捡卖废品,补贴家用。就这样,这位农村少年自强不 息,顺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招生测试,获得该校 60 分(最高)的优惠加分。6 月 23 日,河北高考成 绩公布,庞众望取得 684 分(加分后 744 分),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 2.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 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 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反抗元朝,1356 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 年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 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3.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 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 梁。公元前 206 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 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 202 年 2 月 28 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