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03-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五月份测试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测试卷03-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五月份测试卷(解析版)

ID:686015

大小:6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全国卷五月集训试卷 语 文(三)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数码”的时代。对于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他首先必 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取这个时代里大量以数字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历史资料。在未来的研究者所要处理的史 料中,也会有大量的电子邮件、数码通信信息、社交网络记录等。况且时代在变迁,信息存储的设备和格 式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加之电子信息缺乏实体的物理存在,更为隐秘、难以查找,也易被删除、破坏、篡 改和散佚,许多私人信息、官方文件和电子设备可能还设有加密保护。这些情况,对于仍然按照现有学术 训练模式培养的研究者来说,恐怕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望中,常常 会提到“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回溯史学史,可以 看到,史学进步发展的动力,是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是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 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但随着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 入,古老的历史学得以不断地迸发出新的活力。历史学发生的“数字转向”,便是已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 自 19 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 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 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最近 20 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数 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传统史料的数字化转换,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如由口述传 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文稿的誊写、抄录与印刷,还 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其中,文字书写与近代印刷的发 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文件的存储、携带、 阅读、检索和传播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就史料本身而论,数字化使得历史研究者有可能尽量多 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并且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的研究状况。但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 读能力,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于是文本、数据库和网络范围内的电子检索,成为今天 每一个研究者日常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等方法的“数据挖掘”,以及在此 基础上展开的“大数据”模型分析也应运而生。 再来看原生的数字史料,也就是运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随着数码 电子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已经在本功之一。 事实上,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已经深入到历史学的各种 实践、演示、分析、教学、研究和传播当中,取得的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 及传统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张力,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 也尚未达成共识,亟待深入展开讨论、更新学术规范、明确前进方向。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不仅需要广泛 借鉴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工具,而且要前瞻性地思考历史学本身在未来数字 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 历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研究的学问,因此人们常常把历史比作是现在与过去之间 的对话。而作为对话参与者之一的历史学家,通常站在其身处的时代,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展开相应 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作为历史学分支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自身学科的独特视 角,也促使我们思考与展望历史学的前沿趋势和未来前景。历史学者应该抓住时代机遇,迎接历史学的“数 字转向”。 (摘编自周兵《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 19 世纪以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已比较严格缜密,这主要体现在史料 收集、整理和考证上。 B.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使得古老的历史学不断地进发出新的活力,“数字转向”也是其中 的一个新变化。 C.历史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都成为历史学研究 进步发展的动力。 D.史学研究所遇到的数字化后海量的史料已超人类自然阅读能力范围的问题,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 想象的新问题。 答案:A 【解析】“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上”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 是“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原生的数字史料的大量出现,是判断历史学“数字转向”的依据。 B.文章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阐述了历史学“数字转向”的必然性。 C.文章在陈述观点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或许”等词语,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谨。 D.经过充分论证,作者建议要提前思考历史学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 答案:B 【解析】选文没有使用“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说明历史学的发展难免会遇到困难。 B.收集、整理和考证的史料范围不断扩大,表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要从文字拓展到文字之外的形 式。 C.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是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 D.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研究者恐不符发展要求,最好有“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 功。 答案:D 【解析】原文是“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原 文语气是“或许”,表达的是可能性。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参考答案:(1)先提出中心议题:历史学的“数字转向”,并阐述了它的发展(1 分); (2)然后论述了传统史料数字化转化的过程;接着论述了未来历史学家们应该具备的一些“数 字考古”“数字考证”能力(1 分);(3)最后指出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以及给历史学 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嘉宾: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嘉宾:郭为(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主持人:冯华(《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国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别快。请教一下两位老师,发展数字 经济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连起:三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原来是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 等,现在数据已成为了一个重要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可能所有的行业都需要重构、重置。尤其今年的 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治理、数字要素嵌入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郭为:如何通过数据的优化,来重构我们的实体经济,这就是数字经济要发挥的作用。制造强国很重要的 一点是技术,就是用大数据、“云”使得整个制造环节和流程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件, 都实现成本、质量和时间的有效组合,实现一个系统性的有效配置。比如,一辆汽车有两万个零部件,一 架飞机有两百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和系统的组装过程,如何通过数字化的仿真来指导现实的优化,这 就是数字资产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的,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我们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郭为: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大家有很多不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要做颠覆性的技术呢?如果我们有一些全新 的技术,这样在全球就存在着错位竞争,而不是大家都在一条线上去竞争。 张连起:我们在数据治理方面,有天然的超大规模市场,有新的消费升级,还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些 方面都催生了大量的需求,如用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技术创新等植入进去,可能就会形成我们的长 板。 主持人:还有哪些融合创新领域有待我们去突破? 郭为:我们公司在金融领域探索的比较多,比如,一个种苹果的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土地。 能不能有一个数字化的手段帮助他找到土地。然后这个土地又能拿到银行去做抵押贷款,这些都是我们要 面向农业、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又可以和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结合在一起,既是技术上的突 破.能够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是一种融合创新。全中国有那么多中小微企业贷款很困难,怎么样通过各 方面的经济数据来为他们画像,帮助他们建立信用体系,让银行愿意给他们发放贷款。 张连起:我们国家对“三农”确实投入很大,国家对脱贫攻坚力度空前。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缺少数据的、 科技的赋能短板补上这个短板就是给“三农”发展安上“科技的翅膀”。 主持人:最后,请问两位老师,在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字经济和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的 关系? 郭为: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又非常重视教育.有着最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能 够充分发挥作用。那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连起:我们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完全可以锻长板、补短板,百折不挠推进高质 量发展,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数字赋能,共创未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众多领 域。 B.我国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数字经济仍存在短板,有待补 齐。 C.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制造环节和流程的智能化,通过数字化仿真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各领域的融合创 新。 D.我国许多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困难,叮利用相关经济数据帮助企业建立信用体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发展。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结合现实与未来发展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 B.对主持人的每个问题.两位受访者都结合自己的身份和现实例子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C.此次访淡,不仅关注到了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也展现出一定的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 D.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能否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是访谈各方都关心的问题。 7.面对主持人前三个提问,张、郭两位受访者回答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5 .(3分) C(“实现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有误) 6.(3分) B(“两位受访者都结合自己的身份和现实例子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有误) 7.(6分) ①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现实意义:张强调重构、重置所有行业;郭则聚焦于重构实体经济。②关 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张认为可在数据治理方面培育优势,郭则主张通过错位竞争发展全新颠覆性的技 术。③关于融合创新的突破:张重点谈及农业领域的融合创新, 郭则重点谈及金融领域的融合新。(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静静的产院 茹志鹃 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 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 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 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 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 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 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 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 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 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 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 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 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 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 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 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 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 “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 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 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 不入调。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取材以小见大,作者没有一味歌颂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而是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 现普通人物的精神风貌。 B.小说开头描绘了静谧的晚景,晚霞,竹篱,野花,组成一幅淡墨画,紧扣标题的“静静”,寥寥几笔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C.“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 了荷妹莽撞的性格。 D.小说虽然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小事,但是却充分地展现了谭婶婶丰富的思想情感,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9.荷妹让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谭婶婶在跟荷妹交流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 简要分析。(6 分) 答: 。 10.现代作家、翻译家冰心在评价《静静的产院》时说:这个短篇小说,结构是谨严的,没有一点废 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进行探讨。(6 分) 答: 参考答案: 8.C(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错误) 9.①自豪。谭婶婶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时,内心是非常自豪的。②疑惑。当荷妹问起“我 们在哪里洗手呢”时,谭婶婶心里先是疑惑。③不快。辨了辨荷妹话里的味道后,心里有些不快,有些生 气。④不置可否。对荷妹做土造自来水的建议,谭婶婶没作评价,只是让她看看再说,随后转身去做事了。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①采用线状结构,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小说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 串联起来,中间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及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②内容 集中,紧凑,惜墨如金。本文选取了产院中一个时间段里的生活小事,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 来展开情节,内容集中、紧凑;小说选文结尾采用留白的手法,惜墨如金,谭婶婶看荷妹哪里“不顺眼, 不入调”,小说并没有直接交代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 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 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 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 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 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 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膊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 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 仁以为灾青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 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 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 象升丁艰..,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 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 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渍被执至南京 死焉 (选自《黄道周传》) 【注】关:指山海关。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夺情:封建 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 执/至南京死焉/ B.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 执/至南京死焉/ C.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 执至南京/死焉/ D.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 执至南京/死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符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 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 死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翰林,常指我国古代官名,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文中指翰林院。 B.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意即革职。籍,指的是做官名册。 C.首辅,我国明朝时首席大学士和清代领班军机大臣的习惯称呼。 D.丁艰,指人口凋零,古代指家中子孙后代中男子人口数量极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指人口凋零,古 代指家中子孙后代中男子人口数量极少"错误,"丁艰"也称丁优,指遭到父母的丧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黄道周极为孝顺,勇于表达看法。他家庭贫穷,因孝顺父母而闻名;做官后,对于生活闲散养尊处 优的官员,他敢于直言指责,得到同僚敬重。 B. 黄道周不附权贵,拥有救人之心。在魏忠贤掌握权力之后,他毅然离开了官场;在听说内阁大臣钱 龙锡被判处死罪时,他呈上奏疏拯救钱龙锡。 C. 黄道周不畏挫折,敢于仗义执言。在因为拯救钱龙锡而惹怒了皇上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上 书;事情发展到最后,钱龙锡终被免了死罪。 D. 黄道周深明治道,得罪当朝宠臣。他认为法律诉状不能用来压制天下人民,他认为难以与龌龊小人 共谋大计,他的这些观点使温体仁怀恨在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他敢于直言指责"错 误,原文"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一句中的"讽"为"用含蓄的话暗示、劝告"或"委婉 劝谏"之意。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5 分) (2)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5 分) 译文:(1)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 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诩当""藉"各 1 分,句意 1 分) (2)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 从此开始。("固""恃""抚膺"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黑贫固,务农为生,传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 时在翰林院的人,生活多闲散养尊处优,只重视虚名,不做实事,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 来委婉劝该他们,同僚们都敬重他。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 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 廷,认为应拔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掺表而归。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愿职。第二年.过督责崇烧杀了毛文 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 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 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 “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 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 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 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查险要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崇祯九年,升为右中 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 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 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蹉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根黄 道周。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塑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启用作兵部尚书; 宣大总督卢象升固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 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 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素来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 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把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郑 芝龙桥横跋脑,,黄道周引用租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阈,自请出驻广位,郑芝龙故意难为他, 黄道周无兵无的;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9 分) 蝉·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②·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緌”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②这首 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 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 以自伤。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有象征之义。而《在狱咏蝉》中的“露 重”“风多”“飞难进”“响易沉”也有象征意味。 B.“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指显贵的身份地位;“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牢骚人语,“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C.《在狱咏蝉》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 D.这两首诗虽都有寄托,但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答案: B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 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C 项考核手法,BD 项考核诗句的含义,其中 B 项,“居高声自远”的“高”是品德高尚、立身处世高洁之意;“牢骚人语”错,此句不是 发牢骚,而是表达对品德高尚的赞赏之意,是“清贵人语”。 16.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6 分) 参考答案: 虞世南的《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①诗人在狱中深深怀念家乡之情;②狱中的自己头上已增白发, 抒发了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的伤感凄恻之情;③借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的典 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却不被执政者所理解的伤感沉痛之情;④表达了诗人 品性高洁,却不被了解重用,反被诬陷入狱的沉痛悲愤之情;⑤借“飞难进”“响易沉”, 表达了政治上的不得意、受压制之情。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虞诗根据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 知表达的是“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骆宾王的诗通过诗中的词语“南冠” 可知在狱中深深怀念家乡之情;根据“玄鬓”可知“对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的感慨;通过“白 头吟”的典故、“飞难进”“响易沉”和“谁为表予心”可知“政治上的不得意、受压制”的 情感。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 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 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 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写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张养浩在《山坡羊·潼 关怀古》中有着同样的感慨:“ , 。” (2)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 80 万大军远征东晋,曾意气风发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 其流。”其实,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之威势也不遑多让,从苏轼《赤壁赋》中的“ , ” 两句即可见一斑。 (3)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云:“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绝。与少陵‘无 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沈德潜所点评的即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一联。 参考答案: (1)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6 分) 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追求 ________的效果;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在被引入动画制作中后,水墨画 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动画也获得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奥妙。 水墨画讲究________,这也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 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________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 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强,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 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________,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 完美。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水乳交融 虚实结合 美不胜收 流畅 B.浑然一体 虚实结合 精美绝伦 流利 C.浑然一体 虚实相生 精美绝伦 流畅 D.水乳交融 虚实相生 美不胜收 流利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B.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C.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强 D.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增强 参考答案: 18.C [第一空,浑然一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水乳交融:像水和 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根据前文“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 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可知,此处应选“浑然一体”。第二空,虚实相生:虚境通过实境 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形成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 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语境中说的是 水墨画,故应选“虚实相生”。第三空,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 过来)。精美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语境强调的是画面的精巧,故应选“精美绝伦”。 第四空,流畅:流利;通畅。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灵活,不凝滞。根 据语境,此处应选“流畅”。故选 C。] 19.A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随着”和“让”不能同时使用; 二是搭配不当,“技术水平”和“增强”不搭配,“水平”应是“提高”。综合来看,A 项修 改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奔赴月球背面,在 嫦娥三号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始终是相对固定的一面面向地球, ① 。长期以来,科学 家们都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好奇,但是由于技术等诸多因素, ② 。那么,这次嫦娥 四号到月球背面,就有可能获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月球正面发现的珍贵数据。 受月球本身的阻隔,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是无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同时,月球正面有许多 宽阔的平原,尽管有许多陨石坑,但坑底相对平整。相较而言, ③ ,不仅陨石坑更多, 地势也更加陡峭。为了安全着陆,嫦娥四号采取的是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6 分) 21.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用疑问句式表达。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参考答案: 20.①另一面则背向地球②此前还没有任何航天器着陆在月球背面③月球背面的地形非 常复杂(每句 2 分,共 6 分) 21.①嫦娥四号的任务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探测月球背面?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有哪些困 难? (答出一点 1 分,答出两点 3 分,答出三点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 餐饮行业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为了面子或排场大量点菜进而造成人为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出现这些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对粮食安全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二是思想上没有节约意识, 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关注粮食安全,传承勤俭美德”为主题向全校师生写一篇倡议书,体 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范文】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我国人口已超过 12.5 亿,每年的净增长 是 1200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 1.2 亩,是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全国 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 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成为世 界上的粮食进口国。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 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是,在学校食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同学将只吃了两口的馒头、整碗 的饭菜倒掉。不一会儿,泔水桶就倒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 真情,更是灾区人民一份朴实而热切的渴望,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想到这是农民伯伯顶 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当你埋怨饭菜不可口、随意倾倒吃剩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还有很多 偏远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就是践踏农民的劳动成果,就是无视我们父母的辛勤 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对“光盘 行动”作出了“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的重要批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传承我校“朴 实、扎实、务实”的优秀品格,是每个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用实 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贡献!在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爱惜粮食,避免剩餐,减少浪费,把碗里的饭吃干净。 2、不偏食,不挑食。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3、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爱护餐具,保持餐桌卫生。 4、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希望同学们积极响应,自觉 履行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同学们,我们一定行! 倡议人:xx 20xx 年 xx 月 xx 日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