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二)-常考题型分类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二)-常考题型分类训练

ID:685552

大小:162.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 年级数学一对一讲义-期末复习(二)常考题型训练-学生版 姓名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课堂落实____________ 类型一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 1.有理数 a,b 在数轴的位置如图,则下面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b>0 ②ab<0 ③ 1 a > 1 b ④a2>b2. A.1 B.2 C.3 D.4 2.已知|x|=5,|y|=2,且|x+y|=﹣x﹣y,则 x﹣y 的值为( ) A.±3 B.±3 或±7 C.﹣3 或 7 D.﹣3 或﹣7 3 . 给出下列结论: ①近似数 58.03 10 精确到百分位;② a 一定是个负数;③若 a a  ,则 0a  ;④∵ 0a  ,∴ a a    .其中正 确的个数是(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4.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分别对应实数 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a b  B. 0a b  C. 0ab  D. 0a b  5.有理数 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面式子中正确的是( ) ①b<0<a; ②|b|<|a|; ③ab>0; ④a﹣b>a+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 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 4 和 1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1|= ;表示 5 和﹣2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5+2|= ;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如果表示数a 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那么a= . (2)若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位于﹣4 与 2 之间,求|a+4|+|a﹣2|的值; (3)当 a= 时,|a+5|+|a﹣1|+|a﹣4|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 7 . 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 6,B 是数轴上在左侧的一点,且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10。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6 个单位长度的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0t  秒。 (1)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是______;当点 P 运动到 AB 的中点时,它所表示的数是_____。 (2)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P、Q 同时出发,求: ①当点 P 运动多少秒时,点 P 追上点 Q? ②当点 P 运动多少秒时,点 P 与点 Q 间的距离为 8 个单位长度? 类型二 整式加减 1.若﹣x3ya 与 xby 是同类项,则 a+b 的值为( ) A.2 B.3C.4 D.5 2 . 一位同学一道题:“已知两个多项式 A , B,计算 2A+B”,他误将 2A+B 看成 A+2B,求得的结果为 29 2 1x x  ,已知 2 3 2B x x   (1)求多项式 A; (2)请你求出 2A+B 的正确答案. 类型三 数字(或图形)规律题 1 .观察下列计算 1 111 2 2   , 1 1 1 2 3 2 3   , 1 1 1 3 4 3 4   , 1 1 1 4 5 4 5   …… (1)第 5 个式子是______; (2)第 n 个式子是______; (3)从计算结果中找规律,利用规律计算: 1 1 1 1 1...1 2 2 3 3 4 4 5 2016 2017          +…+ 1 2020×2021 2 . 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下面的图形是由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 (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 图形个数(n) (1) (2) (3) 正方形的个数 8 图形的周长 18 (2)推测第 n 个图形中,正方形有 个,周长为 . (3)写出第 30 个图形的周长. 3 . 如图所示,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第一个“上”字 第二个“上”字 第三个“上”字 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 和 枚棋子. (2)第 n 个“上”字需用 枚棋子. (3)如果某一图形共有 102 枚棋子,你知道它是第几个“上”字吗? 4 . 如图,阶梯图的每个台阶上都标着一个数,从下到上的第 1 个至第 4 个台阶上依次标着﹣5,﹣2,1,9,且任意相邻 四个台阶上数的和都相等. 尝试 (1)求前 4 个台阶上数的和是多少? (2)求第 5 个台阶上的数 x 是多少? 应用 求从下到上前 31 个台阶上数的和. 发现 试用含 k(k 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出数“1”所在的台阶数. 5 . 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用黑色围棋进行摆放图案的游戏中,一同学摆放了如下图案,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的问题: ... (1)填写下表: 图形编号 ① ② ③ … … 图中棋子的总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2)第 10 个图形中棋子为________颗围棋; (3)该同学如果继续摆放下去,那么第 n 个图案要用________颗围棋; 6 .我市某小区物业用花盆妆点院落。下列的每一个图都是由若干个花盆组成的正方形图案. (1)若用 n 表示每条边上(包括两个端点)的花盆数,用 s 表示组成每个图案的花盆数.按上图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推算, 当 n=8 时,s 的值应是多少? (2)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s. 类型四 一次方程组与应用 1 . 已知关于 x,y 的方程 x2m﹣n﹣2+4ym+n+1=6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 m,n 的值为( ) A.m=1,n=-1 B.m=-1,n=1 C. 1 4m ,n3 3    D. 1 4,3 3m n   2 . 某商场准备进一批两种不同型号的衣服,已知购进 A 种型号衣服 9 件, B 种型号衣服 10 件,则共需 1810 元;若购进 A 种型号衣服 12 件, B 种型号衣服 8 件,共需 1880 元;已知销售一件 A 型号衣服可获利 18 元,销售一件 B 型号衣服 可获利 30 元.要使在这次销售中获利不少于 699 元,且 A 型号衣服不多于 28 件. (1)求 A B、 型号衣服进价各是多少元? (2)若已知购进 A 型号衣服是 B 型号衣服的 2 倍还多 4 件,则商店在这次进货中可有几种方案?并简述购货方案. 3 .为了抓住梵净山文化艺术节的商机,某商店决定购进 A、B 两种艺术节纪念品.若购进 A 种纪念品 8 件,B 种纪念品 3 件,需要 950 元;若购进 A 种纪念品 5 件,B 种纪念品 6 件,需要 800 元. (1)求购进 A、B 两种纪念品每件各需多少元? (2)若该商店决定购进这两种纪念品共 100 件,考虑市场需求和资金周转,用于购买这 100 件纪念品的资金不少于 7500 元,但不超过 7650 元,那么该商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3)若销售每件 A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 20 元,每件 B 种纪念品可获利润 30 元,在第(2)问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 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4 . 某景点的门票价格如表: 购票人数/人 1~50 51~100 100 以上 每人门票价/元 12 10 8 某校七年级(1)、(2)两班计划去游览该景点,其中(1)班人数少于 50 人,(2)班人数多于 50 人且少于 100 人,如果 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单独购票,则一共支付 1118 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只需花费 816 元. (1)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2)团体购票与单独购票相比较,两个班各节约了多少钱? 5.小林在某商店购买商品 A、B 共三次,只有一次购买时,商品 A、B 同时打折,其余两次均按标价购买,三次购买商品 A、B 的数量和费用如下表: 购买商品 A 的数量(个) 购买商品 B 的数量(个) 购买总费用(元) 第一次购物 6 5 1140 第二次购物 3 7 1110 第三次购物 9 8 1062 (1)小林以折扣价购买商品 A、B 是第 次购物; (2)求出商品 A、B 的标价; (3)若商品 A、B 的折扣相同,问商店是打几折出售这两种商品的? 6.已知 2 辆 A 型车和 1 辆 B 型车载满货物一次可运货 10 吨.用 1 辆 A 型车和 2 辆 B 型车载满货物一次可运货 11 吨.某物 流公司现有 31 吨货物,计划同时租用 A 型车 a 辆和 B 型车 b 辆,一次运完,且每辆车都满载货物。 (1)1 辆 A 型车和 1 辆 B 型车载满货物一次分别可运货物多少吨? (2)请帮助物流公司设计租车方案 (3)若 A 型车每辆车租金每次 100 元,B 型车每辆车租金每次 120 元.请选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求出最少的租车费. 类型五 线段长短的比较 1 . 画图并计算:如图,已知线段 AB=2 cm,延长线段 AB 至点 C,使得 BC=AB,再反向延长 AC 至点 D,使得 AD=AC. (1)请用尺规按要求作图,并标出相应的字母; (2)线段 DC 的中点是哪个?线段 AB 的长是线段 DC 长的几分之几? (3)求出线段 BD 的长度. 类型六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1 . 已知  和  互补,且     ,则有下列式子: ①90    ;② 90   ;③  1 2     ;④  1 2     ;⑤  1 902    ;其中,表示  的余角的式子有( )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2 . (1) 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O 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 ∠AOB=∠DOC=90°. ①如图(1),若 OD 是∠AOB 的平分线时,求∠BOD 和∠AOC 的度数. ②如图(2),若 OD 不是∠AOB 的平分线,试猜想∠AOC 与∠BO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如果两个角∠AOB = ∠DOC= m°(0< m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