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山东省各地最新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II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年山东省各地最新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II

ID:684305

大小:56.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年山东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 II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阳信县联合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如意楼和得意楼(节选) 汪曾祺 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如意楼的 老板姓胡,人称胡二老板或胡老二;得意楼的老板姓吴,人称吴老板或吴老二。 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茶馆又是人们交际应酬的场所。我们 那个县里茶馆的点心不如扬州富春那样的齐全,但是品目也不少。计有: 包子。这是主要的。包子是肉馅的(不像北方的包子往往掺了白菜或韭菜)。到了秋天,螃蟹下来的 时候,则在包子嘴上加一撮蟹肉,谓之“加蟹”。我们那里的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 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 野鸭肥壮时,有几家大茶馆卖野鸭馅的包子,一般馆没有。 蒸饺。皮极薄,皮里一包汤汁。吃蒸饺须先咬破一小口,将汤汁吸去。吸时要小心,否则烫嘴。蒸饺 也是肉馅,也可以加笋,加切成米粒的冬笋细末,则须于正价之外,另加笋钱。 烧麦。烧麦通常是糯米肉末为馅。别有一种“清糖菜”烧麦,乃以青菜煮至稀烂,菜叶菜梗,都已溶 化,略无渣滓,少加一点盐,加大量白糖、猪油,搅成糊状,用为馅。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 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 千层油糕。 糖油蝴蝶花卷。 蜂糖糕。 开花馒头。 2 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 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 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 不合适。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 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是 学过这行手艺的,是城里最大的茶馆小蓬莱出身)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胡二 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 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 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 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 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 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 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 在帐桌边写帐,——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帐好写的。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 “上来,一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他倒是穿长衫的。帐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 根,蹙着眉头想心事。 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茶馆改酒馆。旧店新开,不换招牌, 还叫做得意楼。开张三天,半卖半送。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 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 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 塌地摊在盘子里。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他肩上 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 他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 得意楼酒馆看来又要开不下去。一街的人都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关张的。 吴老二蹙着眉头想: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散文化(节选)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札”来作为文集的 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 3 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 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 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先介绍两家茶馆和茶馆美食,茶点描述色香味俱全,读来令人满口生津,再引出两个茶馆老板 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来介绍茶馆点心,先不吝笔墨,详细描述包子、蒸饺、烧麦,再极精炼地点 出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等。 C.胡老板“这些年正走旺字”,生意红火,吴老板却不走运,生意因而暗淡,文章以“如意楼和得意楼” 为题,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命运。 D.近在咫尺的两家茶馆,精致诱人的点心,行事迥异的老板,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文章风格淡中有味,飘而不散。 7.下列与文本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迅的《故乡》和《社戏》两篇小说都回忆了过去美好的生活,都表现了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 膜,带有散文的特点。 B.沈从文小说代表作有《边城》和《长河》。与《边城》不同的是,《长河》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 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C.《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描写笔墨不多,往往用寥寥数笔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气质风度,所以塑造出 来的人物不够典型。 D.苏轼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说写作贵自然流畅,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赤壁赋》 就体现了这种文风。 8.相比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如意楼老板胡老二有哪些优点?请根据 文本一进行概括。 (4 分) 4 9.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请结合两段文本谈谈汪曾祺散 文化小说的特点。(6 分) 【答案】 6.C 两家茶馆的生意截然相反不是因为运气的好坏,而是因为两个老板待客方式的不同。吴老板不如 胡老板勤快,有精神,所以生意暗淡。小说借两个老板开茶馆不同的结局表达了“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 有那么一点精气神”的主题。 7.D A 项《社戏》没有表现“现在故乡人情的冷漠与隔膜”;B 项《边城》和《长河》一样,都是以 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C 项“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不够典型”错误。根据原文,散 文化小说的人物往往没有深刻丰厚的内涵,不是典型人物。而选项说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简略,所以人物 不够典型,因果关系错误,也曲解了文意。 8.(1)真诚热情;(2)谦虚随和;(3)认真勤勉;(4)有精气神。(每点 1 分,4 分) 9.(1)在结构上,随意松散,如随笔般舒放自由。本文写街巷、茶馆、点心、老板,看似零碎松散,却 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 (2)在情节上,主要写普通人和“真实的生活”,没有重大的题材,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 淡化了情节。 (3)在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也不寄予重大意义。很少有着意的刻画和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白 描式的勾勒,用气氛烘托人物。 (4)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抒情,营造意境和氛围。本文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风俗民情,传达生活之 美、人性之美。 (5)在语言风格上,语言朴素简净,冲和平淡,是诗化小说语言的代表。如对“翡翠烧麦”的描写。(每 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得满分 6 分)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从字出发,走向纸与书的密林 鲍尔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欢在口中多念几遍,读出声来——瑞安、瑞安,仿佛这样可以吃透 这个名字。如同见到好瓷罐,想趋前敲上几下,俯耳闻听其音才释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飞 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宝”。 ②“宝”是你没有,但人家有的东西,是顺着历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头的物件,比高楼大厦贵重得多。 瑞安有啥?第一样东西叫木活字。汉字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凿于石岩表面。到了北宋,毕昇发明活字, 5 印刷术从此诞生。书是随印刷术而问世,字是书的核心。在古代,它叫活字,是体现典籍内容的独立信息 码。这种发明,类似于神明为一个民族加冕,没有字的族群难见天日,而没有书的民族谈不上教化昌明。 在瑞安的东元村,我们走进了占地 1000 多平方米的“中国活字印刷展示馆”,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木活字。 我们的目光从智能手机上的字,到纸书激光照排的字,再到旧报纸铅字的字,最终在这个屋子里找到了字 的源头。在瑞安,至今还有近百人从事木活字印刷这一古老的职业。这些棠梨木刻就的木活字让人喜欢, 觉得它们比印在纸上的字迹更有生命力。咱们所说的“宋体字”悉在于此,在它们有技有角的横竖撇捺之 中,字上的每一处直线与曲线都由刀法诞生。光是这些字,就是难得的艺术品。看活字看不懂内容,它们 是反的,但更显神秘。当下的人回不到宋朝,可是目睹这些活字,灵光一闪,人在瞬间与古代接通了。在 这些字面前,我想起站在西安博物馆土坑里的秦兵俑,它们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 木文俑,摆在红金丝绒衬底的玻璃柜里。 ③瑞安另一个让人惊异的“宝”是造纸术。此地的造纸采用古法造纸,而非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厂。在 瑞安,见到了木活字之后又见到古法造纸就不奇怪了。古人讲“敬惜字纸”,实为敬畏智慧,而造字与造 纸都是智慧的产物。我们在茂林修竹与潺源流水的清雅环境中见到造纸的全过程,地点在芳庄乡的东元村。 进这个村子,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清激的溪水一路欢唱流到山下,循着水的歌唱爬到山 顶,沿途就看见了古法造纸的作坊。古法造纸,离不开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见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 的落差,以湍急的水力推动木碓上启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捣碎,取其竹绒造纸。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的 传统工艺,人称“六连碓”。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造纸由东汉蔡伦发明,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古籍说明,温州纸业源远流长。不止瑞安一地, 瓯海泽雅的纸业名声更盛,表明温州在古时已形成造纸集群。明代姜准在《歧海琐谈》中写道:温州在唐 代就生产蠲纸,设造纸局,将蠲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纸导致溪水混浊,撒造纸 局,停止蠲纸生产与朝贡,民间开始生产屏纸。屏纸之屏,实为闽北南平之谓也。温州的文明更多来自南 边的福建,而非中原,如活字印刷与造纸术。许多温州人祖籍因北,再往上追则来自中原。在朝廷更迭与 战乱中,中原士子携带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因地。其中一些人转徒偏隅海边的温州,又把文化藏 在了温州的深山之中。造纸与印刷术,是古文化遗存在这里的活化石。 ⑤古法造纸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浆、纸五个步骤,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个环节。上天对人类 发现发明字纸、烛火、笔墨总是设置重重障碍,人类正是翻越这些障碍而迎接到文明之光的来临。人拿着 薄薄一张纸,谓之轻,又称“人情薄如纸”。然而纸乃厚重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载体,凡能记载教化的 事物均重过金石。 ⑥瑞安第三处让人赞赏的是心兰书社,这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建于 1872 年(清同治十一年), 比同为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强学书藏”早 23 年,比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早 26 年。瑞安偏隅东南,然而文明 潮流却进入的很早。在国家的文化史上,公共图书馆是衡量民智开启的标志。心兰书社距今已有 140 多年, 这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仿西洋会馆,坐北朝南,进深三间,占地 280 平方米。进去参观,见其藏书中西合 璧,除国学书籍外,还藏有《天演论》等西方名著以及当年鼓吹革命的《苏报》和《时务报》等书刊。心 兰书社的创始人为许启畴、陈虬等开明士绅,他们联系 20 多位同道出资购书,并将集资款中的一部分购 6 置田产,以田息补充日常运营开支。根据《时务报》的统计,在县级行政区内,瑞安当年读报的人最多, 培养了新一代睁眼看世界的瑞安人。民国前后,一大批瑞安人飘洋过海,负笈求学,与心兰书社的风气传 播大有关系。心兰书社面向公众开放,免费借阅,贫寒学子在这里可以读到书,同时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 如中医师何迪启、陈葆善等。 ⑦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和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犹如一股清流,为中华文脉的森林里留下一抹苍翠。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②段对“什么是宝”的解释,说明了瑞安的“木活字”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文明源头无比珍贵的 标志物。 B.文中说进东元村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意在表明东元村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让人流连忘返。 C.文章第⑤段叙述古法造纸繁杂的步骤、工序环节,表明了人类发明造纸术的艰难,突出了纸的厚重及其 文化价值。 D.文章列举心兰书社的藏书,意在凸显它既承载了传统文化,也吸纳了西方文明,说明了瑞安人具有海纳 百川的气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瑞安的名字好”写起,娓娓道来,自然引出“瑞安的宝”,亲切朴实,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又总领下文对瑞安宝物的叙写。 B.文章将“木活字”和'秦兵俑”作类比,把“木活字”比作“文士”,既指出了两者的不同,也说明了 “木活字”象“秦兵俑”样具有重要价值。 C.文章引述“《时务报》的统计”来印证心兰书社良好风气的影响,它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也表达了作 者对《时务报》的由衷赞美。 D.文章以“宝”为线索,将与瑞安的“木活字”“造纸术”“心兰书社”相关的材料串联起来,集中表达 主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8.文章第④段叙写有关“造纸的历史”有什么作用?请概述。(4 分) 9. 请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6 分) 【答案】 6.(3分) B(“缘溪行”其用意是寻找古法造纸的所在) 7.(3分) C(“对《时务报》的由衷赞美”错,应为对“心兰书社的由衷赞美”) 8.(4 分)①结构上承接上文,指出瑞安造纸术的来源,也便于后文更好的抒写“纸与文明” 的关系;(2 分)② 内容上揭示了瑞安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丰富了文章内容,彰显了文明 的力量,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 重感。(2分) 7 9.(6分)①总结上文,照应标题和开篇,使文章结构浑然--体;(2分)②使用比喻的修辞 格,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瑞安“三宝”是中华文明中耀眼的一部分;(2 分)③揭示主题,表达 了作者对瑞安“三宝”的喜爱和 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赞美。(2 分) 山东省德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 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 年 8 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 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 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兵团里,“英雄第一师”就自然而然地成 了先锋队。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兰州解放了,这一天是 1949 年 8 月 26 日。 此时此刻,插在阵地最高处的“英雄第一师”军旗,在霞光里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师长李佩其拿着望远镜走向了一辆苏式“嘎斯 69”吉普车。他刚要上车时,一阵马 蹄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战士快马加鞭朝他奔来。来人是司令员派来的,命令一师师长李佩其和政 委马明义晚上十点赶到司令部。 李佩其知道又有新任务了,很是高兴。他上车前,又望了一下士兵们正在打扫的战场,一股浓郁的火药 味随风扑鼻而来,里面还夹杂着尸体的焦臭味。 近处的两个战士拣着地上的枪支弹药,无拘无束地说着想老婆想家的话题。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 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仗接着一 仗地打,部队也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打完了兰州,又该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又一次将傍晚的 兰州城拉近了距离…… 此时此刻,李佩其似乎觉得到了天之尽头。 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 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 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吉普车碾过崎岖的战场,摇醒了李佩其匆匆的梦境,他不由得笑了,笑自己身在战场还如此多情,如果 让政委猜出了他的心思,一定会难为情的。 师政委马明义还沉醉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中,黝黑的脸庞上散发着黑亮的光彩,额头上的青筋因为刚 刚经历过战事的艰险和胜利后的激动,还在微微跳动。 “司令员亲自召见我们,一定又有大仗打了。”李佩其兴奋地对马明义说。 马明义顿时摩拳擦掌,骄傲地回答:“咱们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嘛!”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不由黯然神伤:“可惜呀……” 马明义知道李佩其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 时他不定该有多高兴呢! 8 李佩其从上衣兜里掏出了被鲜血染红的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边是一张照片,一个大约十岁的小 男孩正冲着他笑呢!照片下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 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就牺牲 了……” 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 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烟雾从嘴里飘出后转瞬消失在了车窗外 头。 吉普车继续在兰州的沙石路上行进着,周遭荒芜的风景顺着车窗徐徐而过,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眼球,远 处光秃秃的山峦上几乎寸草不生,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山下是不是藏匿着什么宝 藏呢?唉,管这些干啥呢?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 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 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选自《国家使命》第一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英雄第一师”是攻打兰州主力兵团中的先锋队,在司令员的部署下,“英雄第一师”的战士孤军 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兰州的解放。 B.上车前李佩其看到士兵们打扫战场,又听到其中两名战士谈论的想家话题,这话题引起了李佩其对 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 C.马明义去司令部的路上一直非常激动,胜利的喜悦让他深深陶醉,这从他脸庞上散发的光彩和额头 上微微跳动的青筋都能看得出来。 D.李佩其知道兰州新川峡有地下宝藏等待自己去开采,因此他面对荒山有亲切感,这说明他在清华大 学有可能读的是地质专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段抓住“硝烟”“坑洼焦黑的土地”“血腥的气味”等战场中的特定事物,以环境的残酷渲染 出战争的激烈。 B.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佩其的形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 托,使得师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C.“花褪残红青杏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处引用,描摹出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也增强 了小说的文化气息。 D.节选部分写李佩其在接受“新任务”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结尾对他的“新任务”只字未提, 能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8.小说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将其“人性”体现得完整而真实。小说中的 李佩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案】 6.A(“孤军奋战”表述有误,从原文可看出奋战的还有主力兵团的其他战士) 7.B(没有采用“虚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9 8.①刻画出以陈师长为代表的革命者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形象,使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更加丰满。②既解 释了上文李佩其黯然神伤感到可惜的原因,又为下文写李佩其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心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 下的过渡作用。③陈师长的妻子三年前就牺牲了,攻打兰州陈师长自己也英勇牺牲,托孤之事体现了战争的 残酷,暗示了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9.①小说中的李佩奇是“英雄第一师”的师长,他率领部队英勇作战,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且始终不忘初心, 怀揣实业报国之梦想,这都是体现其豪情的一面。②小说中的李佩其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战斗闲暇,他思 念自己的爱人,回忆大学时的美好,为牺牲的陈师长感到伤感惋惜等,这是体现他重感情的一面。③小说既 写出了李佩其的豪情,又表现他的儿女情长,让英雄人物从“神化”走向“人化”,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 息。(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 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 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 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 果贩。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 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 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 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 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 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的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 10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 的画。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他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 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 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 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 媚。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 逸。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 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 用空白。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 11 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季陶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 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 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 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1982 年 2 月 28 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篇用较大篇幅写叶三对选果子下的功夫,表面看似是与鉴赏家无关的内容,其实反映的却是 鉴赏家的特质。 12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汪曾祺借助寥寥数语,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 可谓神来之笔。, C.“红花莲子白花藕”的题诗,写出名画家与普通果贩之间的平实、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呈现了“江湖人 物”的自然状态。 D.小说塑造的叶三,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 定会很出色。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季陶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陶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 寄寓其中。 B.文章最后叙述日本人买画的事情,写出季陶民绘画水平高、影响力大,更衬托出叶三爱画是一种毫 无功利的精神挚爱。 C.小说语言准确、干净、质朴、自然。大量运用短句,使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活泼凝练,形成汪曾祺独特 的文风。 D.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文中基本找不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颇有“散 文”特征。 8.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4 分) 9.有人说“精美的文字,读起来常常有画面感、音乐感,还有新鲜感”,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谈谈对上 述“三感”的理解。(6 分)” 【答案】 6.答案:D(于文无据) 7.答案:A (“也将褒贬寄寓其中”不当) 8. 答案: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 叶三能看出画家笔下上灯台的是只小老鼠。④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⑤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 1 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 4 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答案:(1)本文写叶三是鉴赏家,可开篇却说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写他区别于他人的卖果子方法,营造 出了新鲜感。 (2)季陶民作画过程中,叶三专心致志旁观的表现以及两人之间的简短对话,都很有画面 感。 (3)通篇整个句式的长长短短,偶尔的重复、对仗,诗句的插入,都是“音乐感”的体现。 (每 点 2 分,所写内容及分析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13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14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 年 7 月 6 日,沪杭路上。)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 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 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写出了诗人呼吁民众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 献出生命的决心。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表现了"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昂 的情绪。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整首诗的语言素净的、庄重,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形容词的运用也很精当。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 第二节从全知视角叙写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一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8.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 分) 9.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 '"。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二)6.C(应为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7.C.("全知视角"分析有误,应是"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属于有限视角) 8.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 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 希望在自已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 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9.①"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看 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 15 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④ "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 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⑤"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 起来琅琅上口。(答出三点即可) 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 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他们备酒杀鸡。客人把饭 吃过后,就在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故事。过一会,有人想到明早赶路的事,打了哈欠,火光也 渐渐熄灭了,外面雨声或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结束了,于是这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 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 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青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 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 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 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象十分快乐,象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 到天会晴。” 16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青一点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 “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式!”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 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的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嗳,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象,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 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 得黄澄澄的,好象散碎金子;踏得稀烂的那条山路,怕是晴过三天还不会干。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 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 慢慢的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 年青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 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 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 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象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一一数着, 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 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 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 说了很多。 夜深了,两个商人先后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叫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 的闪烁火光,不即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 17 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 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给了村里人。那么老了一个孤人,自然也很应当死掉了, 幸好有个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得是蛆时,还恐怕不会被人发现。乡下人那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 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在路上,他们又还有其他新事情,很自然的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标题为“黔小景”,作者只截取了贵州深山一个小客栈里发生的故事,但意在借此表现当时贵 州特定人群的生活面貌。 B. 年轻商人问老人是不是独居时,老人先说“我一个人”,接着又说“嗳,就是我一个人”,这一回答 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 C. 当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有起身点灯,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过于拮 据,早已用不起灯火了。 D. 老人本想早睡,又想和客人聊天,但最终并未如实说出自己的情况,这说明他既想把心中苦痛倾诉 出来,又不想博取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多处写到春雨,但并不带给人们希望与惬意,反而使故事一开始就带着阴沉的色调,此外,它 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折射。 B. 小说主要情节展开之前,先介绍贵州三月深山官路上往来奔走的各色人等,为后面两个商人的见闻 设置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背景。 C. 小说写商人看门外的黄昏景致时,说盛开的油菜花像散碎金子,既贴合商人的视角,也寄寓了对他 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 D. 小说通过客栈老板的悲剧,体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漠然,同时也隐喻了人们需要彼此的关爱,并以 此来对抗孤独。 8.客栈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说 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6.C(老人不用灯火主要是因为丧子之后倍感孤单,每晚很早便睡了。) 18 7.C(“寄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错误,因为此时商人们并不知晓老人丧子的真实情况。) 8.①孤独无依。他独守位置偏僻、罕有人到的客栈,年过七旬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②渴望关爱。他 在生日当天迎来两位客人,与他们深夜长谈,甚至编造谎话来安慰自己,间接表现了对受人关爱的渴望。③ 心地善良。他因为年轻商人与自己死去的儿子相像,便不忍心讲出儿子已死去的实情。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不同意。 ①商人上路后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很快把老人的死忘记了,与开篇“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 这官路上来往”形成呼应。②村里人觉得老人去世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为他死时能被人发现感到庆幸,表 现了底层人群卑微的生存状态,强化了小说的现实表现力。③村里人和商人都把老人的去世看做很平常的 事,与小说冷静、克制的叙述相融合,更能表现人们对生命的冷漠、麻木,暗示当时社会的苦难之深重。④ 老人向客人倾诉后死去,而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都要为了生存奔走,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示例二:同意。 ①小说主要情节从老人生日当天迎来新年第一批客人开始,到老人生日当夜去世结束,首尾完整。②小说写 到老人死去时戛然而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更有余味。③老人在生日当夜孤独地死去,反差强烈,更能表 现他的不幸处境。 评分参考:同意与否不占分,理由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理由,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文本一∶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 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蒸;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 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 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 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 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 19 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谨 起杂。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 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骨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 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 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 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 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烷头上睡着 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地接来,她有些抱怨, 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当的女人。 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 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李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 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 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 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 20 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 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 1 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 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文本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的基本的 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 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毒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发掘人物的 灵魂美、人情美。在孙犁的笔下,他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他们因包练着作者的丰厚 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都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 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孙犁 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 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 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 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报富有表现力的生 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 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 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 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掌柜热情而开朗,作为战士的伙计英勇善战又略 显率直急躁,掌柜的老婆则泼辣而小气。 B.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 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C."残疾军人""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 点。 21 D.小说描写"我"和肉铺的老板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 的些许悲观和无奈。 7,下列有关文本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代表作《沉沦》具有自传性,带有浓厚的感伤和颓废色彩;散文《故 都的秋》不乏直抒胸臆的内容,感情饱满。 B.意境,指文学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融和虚实相生以及激 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C.白描,指用简洁的笔墨,烘托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的肖 像描写或人物简短的对话,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 D,形散而神聚,多用于指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是指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等灵活多样;神聚是指中心思想 明确而集中。 8,小说讲究叙事策略,文本一主要以"我"为战十故事的叙述者,而小说最后叙述者又变为"村干部",这 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根据文本二概括小说的诗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举例说明。(6 分) 【答案】 6.(3分)D(“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有误,并没有体现出悲观情绪,而是体现出昂扬向上 的民族精神。) 7.(3分)C(“烘托渲染”错误,应是“不加烘托”。) 8.(4分)①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起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 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②结尾以“村干部”为叙述者,增加叙述视角,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 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同时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每点2分,共 4分) 9.(6分)①诗化的人物,文本一中的掌柜开朗和善,待人真诚;伙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都体现出灵魂美、 人情美。②诗情诗境,文本一写了“我”四次去肉铺的场景,四个场景自然连缀,其中重点写了第二次,通过 “雪天”“烫了一壶酒”“围着火”等营造出和谐淡然的意境,烘托了战争年代人物美好的情感品质。③诗 意的语言,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文本一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有生活气息。(每点2 分,共6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