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天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衔接、词语、标点、修辞、病句任意三种组合)——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30题”黄金考题天天做(课标全国)(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考前 30 天,每天一道题”黄金考题天天做 第 01 天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衔接、词语、标点、修辞、病句任意三种组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 着伟大的转折。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 96 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 载 , 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①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 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 ,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 平方米的会议室依 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 越历史而来——②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 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 3 天,阐述、争辩,批评③、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 。3 天里,中 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 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④《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 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象征 光阴似箭 自下而上 是非分明 B.象征 光阴似箭 拾级而上 泾渭分明 C.标志 时光荏苒 拾级而上 是非分明 D.标志 时光荏苒 自下而上 泾渭分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B.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 C.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中国共产党人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 3.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与下文中的“围剿”的引号作用相同。 B.②处的破折号可以改为冒号,因为二者在这里都能够标示解释说明。 C.③处的逗号使用正确,因为逗号前后的“争辩”和“批评”是并列关系。 D.④处的冒号使用正确,因为后文的“简称”内容是对“决议”的解说。 【答案】1.C 2.A 3.B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不可见的某种物(如 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语句的意思是“遵义”是中国革命转折的一个点,用“标志” 最合适。 第二空,时光荏苒: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光阴似箭:时光如同箭飞行那样 快速消逝,比喻光阴极易逝去。语句的意思是时间一点点过去,用“时光荏苒”最合适。 第三空,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自下而上:从下面到上面,从底下到上头。语句的意思 是沿着楼梯上去,用“拾级而上”更合适。 第四空,是非分明:明白分辨出曲直、对错。泾渭分明: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 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语句的意思是两种思想正确、错误很明显,用“是非分明”更合适。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语病有两处:①语序不当,“第一次”应该放到“独立自主”前;②句式杂糅,“旨 在以……为目的”,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遵义会议会址”的引号是表示强调,“围剿”的引号是特殊含义。 C.“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四个词语是并列关系,如果在“争辩”后加逗号,就与后文的“斗争 中……”这句话构成并列关系,不符合语言逻辑了。 D.冒号使用错误,因为“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不是对“决议”的解释,冒号要改为破折号。 故选 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 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项工作任务更重、 要求更高。改革的需求因问题而产生,在解决问题中又能深化改革。小至直播带货、线上商务等行业的转 型升级,大至优化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不断以改革的方式 疫情挑战。短 期来看,改革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起到了稳经济、兜民生的作用。在全球疫情继 续扩散的背景下,改革还将继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复苏,为决战决胜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起点。长远来看,当今世界处于 之大变局,而我国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 不是办法,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防不胜防 从容应对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B.突如其来 从容应对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C.防不胜防 疲于应付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D.突如其来 疲于应付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 B.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 C.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新征程。 D.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0 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B.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C.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答案】4.B 5.C 6.C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突如其来:形容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文中强调疫情的突发性,用 “突如其来”恰当。 第二处,从容应对: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褒义词。疲于应付: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也 形容忙于奔走应付而搞得非常疲劳,中性词。从感情色彩看,结合前后语境,应该在赞扬肯定,用“从容 应对”符合语境。 第三处,前所未有:以前不曾有过。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 只是说“大变局”的不同寻常,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也不是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用“前所未 有”更恰当。 第四处,临渴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 自己。根据下文“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此处用“临渴掘井”恰当。 故选 B。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一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唯有”意思是只有,与之搭配的应是“才”,与“就”搭配不 当;二是“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改为解放和发展。 故选 C。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六稳”“六保”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 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反语、讽刺。 故选 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和诗歌最为 ,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 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赋之于汉,雕塑、骈体 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的集中点。唐代书法 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 ,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特别 是狂草。(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 的诗歌一样,以一种 的新姿态展现出来。走向盛唐就不同了。以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 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 地 倾注在笔墨之间。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若合符契 欣欣向荣 痛快淋漓 B.根深叶茂 若合符契 生机盎然 大快人心 C.源远流长 形影不离 欣欣向荣 大快人心 D.根深叶茂 形影不离 生机盎然 痛快淋漓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的书法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发展,与唐诗一样。 B.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C.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唐代书法也是如此。 D.与唐代书法一样,唐诗的发展也经历的一个过程。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B.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虽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C.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D.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虽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答案】7.A 8.B 9.D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深叶茂: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对应“历时悠久”,此处应选“源 远流长”。 若合符契:比喻两者完全吻合。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此处说“书法与诗歌”的审 美气质和盛唐之音和谐一致,应选“若合符契”。 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生机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此处修饰“书法”,应选 “欣欣向荣”。 痛快淋漓:非常畅快。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涉及坏人,应选“痛 快淋漓”。 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后文论述了唐代书法从初唐到盛唐的发展,那么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论述唐代书法的发展,C 项与 D 项论 述的重点是唐诗的发展,可以排除。A 项,句意的重点在唐诗,那么与后文衔接就不十分连贯。B 项与后文 衔接最恰当。 故选 B。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不合逻辑,AB 两项第一句主语为“张旭、怀素”(人),而 后文类比的对象为“李白诗”,中心语应为“草书和狂草”,据以上分析可以排除 A 项和 B 项;一处是逻 辑关系错误,“无所拘束”“皆中绳墨”并非因果关系,而应为转折关系,可以排除 C 项。 故选 D。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 娥五号”探测器,并顺利地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 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 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月面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换、携带样品、月面起飞再入返 回等多项重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 伐 。一代代航天人大力弘扬勇于探索、 的探月精神,旨在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携带月球样品再入返回 B.“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 C.“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携带月球样品 D.“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再入返回,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坚壁清野 完美落幕 学无止境 合作共赢 B.坚壁清野 完美收官 学无止境 互利共赢 C.攻坚克难 完美落幕 永无止境 互利共嬴 D.攻坚克难 完美收官 永无止境 合作共赢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 等多项重大成就 B.“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首次我国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 等多项重大突破 C.“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 等多项重大突破 D.“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首次我国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 等多项重大成就 【答案】10.B 11.D 12.C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携带月球样品”属于不合逻辑,应该是携带着样品,采用某种方式返回,排除 A 和 C; 根据括号后的“安全着陆”推断,“返回”与“着陆”之间衔接紧密,“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不能直接 与“着陆”衔接,排除 D。 故选 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坚壁清野:作战时采用的一种对付敌人的策略,坚守据点,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粮食, 毁掉战地附近的房屋、树木等,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也抢不到东西。攻坚克难:比喻努力解决某项任务 中最困难的问题。根据语境,此处无对付敌人,毁掉周围事物的意思,应选择“攻坚克难”。 第二空,完美落幕: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地闭幕。完美收官:形容一项工作或者某件事情圆满完成。根据 语境,此处指规划完成,而探索太空的航程并不会“落木”,故此处选择“完美收官”。 第三空,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根据语境, 此处不是指学习,故选择“永无止境”。 第四空,合作共赢;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或基项任务,(各方)共同得益。互利共赢;互相有利,(各 方)共同得益。根据语境,此处指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合作完成任务,故选“合作共赢”。 故选 D。 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首次”应修饰“月面采样与封装……等多项重大突破”,即放在领属 性“我国”后,据此排除 B 和 D; 二为搭配不当,“实现……成就”属动宾搭配不当,排除 A 和 D。 故选 C。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每年春季,总有一部分人手挎竹篮,满江堤跑,挖荠菜,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 揎鲢鱼薹。一枚枚叶芽青翠欲滴,细嫩芬芳,勾人馋瘾。择一枚轻轻咀嚼,顿时一股腥甜而清凉的感觉, 在舌尖上弥漫开来。 马兰头、马齿苋等,叶多茎嫩,可凉拌食用,不过事前需焯水,以去涩味。焯水,犹如锻刀之淬火, 让野菜将寒冬的苦楚消除了,发散出一缕缕草木特有的清香。三丝芦笋、野茭白炒咸肉、开洋蒲菜、蒌蒿 炒肉丝、洲芹炒豆瓣、鲢鱼薹烧肉……饭店里,“洲八鲜”是主打。__________的食客,闻着春水的气味, 来这里品尝美食。 有别于浓油赤酱,“洲八鲜”讲究的是本真自然,清爽鲜嫩。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 脉络?味道撩人,无以言传,只觉汪曾祺的表述极为贴切:“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美食常常与节气相关,_______________的“洲八鲜”,俨然成了吸引外地人的招牌菜。洲上时令菜蔬, 有着“节令风物之美”。地藕、柴菌消失不见,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亦无不可,毕竟 “洲八鲜”并无定论,_______________。江洲之上,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是让人们 _______________的珍馐。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脍炙人口 言人人殊 大快朵颐 B.熙来攘往 脍炙人口 言人人殊 狼吞虎咽 C.络绎不绝 喜闻乐见 各抒己见 狼吞虎咽 D.熙来攘往 喜闻乐见 各抒己见 大快朵颐 14.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 B.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 C.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 D.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 1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星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却有六只。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 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答案】13.A 14.C 15.A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文段中强调食客多而不是热闹,故用“络绎不绝”。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喜闻乐见”搭配的对象往往是某种艺术形式。文段中与美食搭配,用“脍炙人口”的本义更恰当。 言人人殊:指对同一事物各有各的看法。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文段中强调对同一事物有 不同的看法,不是强调“各自发表”,故用“言人人殊”。 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地享受美食。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的样子。文段中并非意在描述吃东西时的又急又猛的样子,只是表达人们享受美味,故用“大快朵颐”。 故选 A。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五个小句子,句式相似整齐,字数相等,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B.运用了拈连、反问的修辞手法。 D.写“野菜”用“族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对各种菜肴列举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 A.对鸟儿名字列举的省略。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 .表示语意未尽。 故选 A。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美国想要称霸全球的野心,全 世界早已知晓。 前不久,在美国同我们爆发的贸易战中,( )。不过,这场战争并没有对中国粮价形成冲击。这让一 群想看中国笑话的人 ,也让那些想要大赚一笔的外国投资商欲哭无泪。 看来,想用粮食挫败中国人, 要让他们血本无归。事实上,我国始终守住 18 亿亩耕地 。要 知道,我们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养活 14 亿多的人口,要是不守住这条线,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好在我 们 ,尤其是在粮食等重大民生领域,时刻保持警惕心,硬怼外来威胁。而现在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粮 食储备,在它们大打粮食战争时,不仅我们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让它们知晓了中 国人的利害;而袁隆平等一大批国宝级科学家也是我国打赢粮食战争的关键。 世界形势,云谲波诡,西方弱我之心不死,今后我国在粮食领域要走的路还很艰难,必须时刻提高警 惕。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灰意冷 恐怕 底线 亡羊补牢 B.败兴而归 可能 红线 未雨绸缪 C.大失所望 恐怕 红线 居安思危 D.万念俱灰 可能 底线 运筹帷幄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不用其极,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 B.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 C.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浑水摸鱼,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大发横财。 D.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仅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厉害,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 B.不仅我们抵御了它们猛烈进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厉害。 C.不仅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还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让它们领略了中国人的厉害。 D.我们不仅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厉害。 【答案】16.C 17.B 18.D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败兴而归: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结合语境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对中国粮价形成冲击”分析,此处是说“这让一群想看中国笑话的人”希 望完全落空了,故选用“大失所望”。 第二空,恐怕: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这里有讽刺的意味。可能:也许。不肯定,估量。 语境讽刺那些想用粮食挫败中国人的他们可能要血本无归了,故选用“恐怕”。 第三空,红线:红线是预警的,超过红线就会出现问题。底线:不能超过的,最后的界限。 语境是说的 18 亿亩耕地是我国耕地恶预警线,结合“要是不守住这条线,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分析,超过 了这条线,我国粮食就会出问题,故选用“红线”。 第四空,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 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 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结合语境说的“在粮食等重大民生领域,时刻保持警惕心,硬怼外来威胁”,故选用“居安思危”。 故选 C。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该项的表述缺少主语,且与前面的文字“前不久,在美国同我们爆发的贸易战中”语意上不连贯。 C.“浑水摸鱼,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大发横财”错,语序颠倒,应该先说“企图造 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再说“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 D.“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缺主语,且“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 摸鱼,大发横财”和“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语序颠倒。 故选 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原句有三处错误:①关联词“不仅”同“我们”错位,应改为“我们不仅”,这样就排除 B 项;②语 意不贯通,应在“保护了……粮食”后面加上“安全”,这样就排除 A 项;③同音词误用。应将“利害” 改为“厉害”。C 项“不仅保护了”缺主语,“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和“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句序颠 倒,应改为“我们不仅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 故选 D。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比国民党改组早了 3 年),可以说 。第一次创造了 20 世纪中国的现代 政党制度,并以一种严密的组织、纪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和独立的实践,去实现那个“民主新社会”的 最初愿望,也经历了 的风雨和波折。今天 100 年前的“建党历史”,绝非仅仅为了“回忆”。21 世纪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特别是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 的新时期,政党需要结合什么样 的文化运动,如何更新“新政治”的能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治”,是我们今天需要迫切讨论和思 考的问题;“建党前”100 年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而且是这些问题的起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石破天惊 许许多多 回溯 风云变幻 B.天翻地覆 五花八门 回溯 风谲云诡 C.石破天惊 五花八门 回眸 风云变幻 D.天翻地覆 许许多多 回眸 风谲云诡 20.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党前”100 年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 B.100 年前“建党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这些问题的起点,而且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 C.100 年前“建党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 D.“建党前”100 年前的探索和尝试,既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也是这些问题的起点。 2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滩,向大坝看去。 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D.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 人。 【答案】19.A 20.C 21.D 【分析】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成语应用的能力。 第一空,“石破天惊”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 闹得很凶。这里强调“使人震惊”,用“石破天惊”。 第二空,“许许多多”指数量很多的人或物。“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两个词都强调数量 多,但注意前后搭配,后面已经说了是“风雨和波折”,故不能用“五花八门”。 第三空,“回溯”意思是上溯;向上推导;向内推导。“回眸”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向后看,转头看。 结合语境,这里是指一段时间,是个过程,所以,这里用“回溯”更合适。 第四空,“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风谲 云诡”谲,欺诈;诡,欺诈,怪诞。风云怪诞,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这两个词的侧 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变化不定”;后者侧重“神秘怪诞”。语境的对象是“新时期”,强调世界局势 不断变化,这里用“风云变幻”。 故选 A。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用排除法。主语是“尝试和探索”, 并列词应有先后顺序,应先“尝试”再到“探索,排除 BD;句子开 头特别强调“建党前”的,所以是 100 年前“建党前”。后面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并且需要先说“起 点”,再说“通向答案的‘钥匙’”。排除 A。 故选 C。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注释。“林将军”注释“他”指什么人。 B.在括号内交待引文出处。 C.表示订正。 D.和原文都是补充说明。 故选 D。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人在天地间,这是一切有关中国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为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 而立国,却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春来花鸟若为情”,深植于我们内心某处,千百年前已 种下了一个基因,使我们格外留恋一种温情:_______,鸟可同悲。山川风月,无不有情,全是知己。这样 的物我观一旦示现,_______,内心安然而慰藉。( )“多情最是南山月”,这是中国文化中的自然 与我。步入都市文明,农耕式微,_______俱已疏离,曾有的温存之心是否已归于枯槁?就像土地,历经小 寒、大寒的冰冻,雨水、惊蛰一到,自然重焕生机。在我们内心,都有一颗种子,它包藏着我们与自己的 文化来处的_________关联,一日春回,它就会来不及地萌发,一面感慨自己渴求已久。两千五百年前,老 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把自己放回到日月升沉、四时不息的天地大道之间去,重新感受 和思索自己的存在,或许更贴近我们生命的真实。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花生满路 痛入心脾 花鸟风月 些微 B.花能解语 痛入心脾 风花雪月 些微 C.花生满路 沁人心脾 风花雪月 幽微 D.花能解语 沁人心脾 花鸟风月 幽微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天地精神与我心,互为主体,两相往还,是两向的欣喜。 B.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我心与天地精神,两相往还,互为主体,是两向的欣喜。 C.我心与天地精神,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两相往还,互为主体,是两向的欣喜。 D.我心与天地精神,没有哲学所谓客体与主体的冰冷,互为主体,两相往还,是两向的欣喜。 2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线句子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张大宝走了,王二毛走了,刘三琪走了:是海燕就要勇敢地去搏风击浪,展翅翱翔。 B.纺线有好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脚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高纺。 C.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勾、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弦)长的平方。 【答案】22.D 23.B 24.C 【分析】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花能解语:花能够听懂人的话语,也能领悟人的心情。花生满路:比喻荣耀、美满。根据语境“春来花 鸟若为情”“鸟可同悲”“山川风月,无不有情,全是知己”,第一处横线应选填“花能解语”。 ②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 觉。痛入心脾: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根据语境“内心安然而慰藉”,第二处应选用“沁人心脾”。 ③花鸟风月:指美丽的自然景色,常用来形容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绘画之类的带来风雅的感觉。风花 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转喻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男女情爱的事。 根据语境“农耕式微”可知,这里是说疏离了自然,第三处横线应选用“花鸟风月”。 ④幽微:指(声音、气味等)微弱;深奥精微。些微:少许,一点儿;略微。根据语境,这里是强调关联 的“深奥精微”,所以第四处横线上应选用“幽微”。 故选 D。 23.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文强调“物我观”,承接该句先从抽象的哲学层面进行阐释,衔接最恰当,所以排除 CD。AB 中与前一 句“主体与客体”相对应的是“我心与天地精神”,所以排除 A。 故选 B。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的冒号是用在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 “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 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A.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B.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C.用在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 “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 边,表示提示下文; D.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后边,表示注释和说明。 故选 C。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5-27 题。 2020 年 12 月 25 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完工。在过去的一 年里,一场 的新冠肺炎疫情,令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也给进入筹办关键时期的北京冬奥会 和冬残奥会带来了巨大挑战。 线上、线下结合,已成为冬奥筹办的常态。今年,经过线上公开 的奖牌、火炬和制服装备 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将 发布,首届冬奥优秀音乐作品、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也将正式亮相。正 在制定实施的科技冬奥项目,比如 5G 通信、8K 数字转播、VR 直播、多语言语音识别翻译等,也在今年进 入调试测试阶段,这些高科技的使用,除了助力冬奥筹办,也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预计招募 2.7 万名赛会志愿者,冬残奥会预计招募 1.2 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 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原则上从冬奥会中保留。此外还有一件广大民众热切盼望的工作将正式 ,那就是门票 销售方案。据预计,北京冬奥会可售门票为 205 万张,冬残奥会可售门票为 39 万余张。由于尚未公布具体 销售方案,使得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根据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北京冬奥会的门票销售 渠道仍为网上预定和现场售票。 2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26.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 收集 持续 启用 B.出人意料 收集 陆续 启用 C.突如其来 征集 陆续 启动 D.出人意料 征集 持续 启动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使得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B.由于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C.具体销售方案由于尚未公布,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D.由于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的原因,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答案】25.A 26.C 27.B 【分析】 2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作用为解释说明。 A.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B.破折号作用是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C.破折号作用是表示声音延长。 D.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语意转折。 故选 A。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处,突如其来:突然地发生。出人意料: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结合语境“令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延期, 也给进入筹办关键时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应用“突如其来”。 第二处,收集:使聚集在一起。征集:用公告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不同信息。根据语境“经过线上公 开”“奖牌、火炬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应用“征集”。 第三处,持续:延续不断。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此处是说“经过线上公开征集的奖牌、火炬 和制服装备的视觉外观设计方案将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发布”,应用“陆续”。 第四处,启用:开始使用。启动:(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根据“门票销售方案”,应用 “启动”。 故选 C。 2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划线句子“由于尚未公布具体销售方案,使得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连用介词“由于”和“使 得”致使句子缺少主语。两个介词任意保留其一,改为“由于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相关的事项都需再 等待一段时间”,或者“具体销售方案尚未公布,使得相关的事项都需再等待一段时间”。只有 B 项修改 正确。 故选 B。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8-30 题。 敦煌壁画中,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飞天”莫属。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优美的飞天,主 要负责在佛国净土世界献花供宝、奏乐歌舞。她们时而 于花丛,时而飞翔于云霄。第 404 石窟里 的飞天属于隋代的作品,其造型不再显得拙笨,而更加悠然自若、 。到了唐代,飞天的形象在升 腾、翻转、伸屈中更加体现自然的人体美。她们面容饱满,气度潇洒,舞姿纯熟,其轻柔的躯体内仿佛还 有血液在潜流。加上画工对线条把握的熟练程度、衣裙飘带“满壁风动”的走势,正是应了“气韵生动” 一说。而且,唐代的飞天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大多数把眼光瞩目着下方,恰好显现出世间生 活与艺术形象的联系。实际上,飞天创作的盛衰变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巨大转折以及人们心理状态的 嬗变。世界上并没有一种 的造型艺术,但艺术造型所具有的美是永恒的。莫高窟壁画的飞天,是 从优美的心灵中绽开的花朵,是生命活力和旋律的无声赞歌。人用自己的形象来描摹飞天,而飞天又以其 特有的美来偿还世人。 28.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设问 拟人 比喻 B.反问 拟人 比喻 C.设问 双关 排比 D.反问 对比 排比 2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寄身 婀娜多姿 经久不衰 B.寄身 仪态万方 长盛不衰 C.栖身 仪态万方 经久不衰 D.栖身 婀娜多姿 长盛不衰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的飞天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大多数把眼光瞩目着下方,恰好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 活的联系。 B.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唐代的飞天大多数把眼光注视着下方,恰好显现出世间生活与艺术形 象的联系。 C.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唐代的飞天大多数把眼光注视着下方,恰好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 活的联系。 D.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唐代的飞天大多数把眼光瞩目着下方,恰好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 活的联系。 【答案】28.A 29.D 30.C 【分析】 2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敦煌壁画中,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飞天’莫属”是设问,“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莫高 窟壁画的飞天,是从优美的心灵中绽开的花朵,是生命活力和旋律的无声赞歌”是比喻,“人用自己的形 象来描摹飞天,而飞天又以其特有的美来偿还世人”是拟人。 故选 A。 2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寄身:托身。栖身:寄生、暂住。依据前文“时而”可知,这里强调“暂住”,应用“栖身”。 婀娜多姿: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形容女性轻盈柔美。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修饰“飞 天”的“造型”应选“婀娜多姿”。 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长 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文中用来修 饰“造型艺术”,应选“长盛不衰”。 故选 D。 3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瞩目”不能带宾语,排除 AD;“飞天”属于艺术形象,依据承上原则,应是“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 活的联系”,排除 B。 故选 C。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