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鲁科版(2019)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鲁科版(2019)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

ID:683592

大小:113.3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氟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 B. 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 氨分子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 在氨水中水分子和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氢键 2.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 C60 形成的球碳盐 K3C60,实验测知 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K3C60 中只有离子键 B. K3C60 中不含共价键 C. 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 C60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 AB2 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6 和 8 B. 11 和 13 C. 11 和 16 D. 12 和 17 4.如图所示,对于某可逆反应中某一反应物从开始 O 点到达到平衡状态 C 点的过程的浓度变化情 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可逆反应为 A B+C B. 反应过程中 OA 段的速率最快 C. 反应过程中 AB 段的速率最快 D. 反应过程中 BC 段的速率最快 5.下列物质中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A. 碘升华 B. 氯化钠固体熔化 C. 乙醇溶于水中 D. 硫酸溶于水中 7.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CH3OH)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 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A. CH3OH+O2-2e-===H2O+CO2+2H+ B. O2+4H++4e-===2H2O C. CH3OH+H2O-6e-===CO2+6H+ D. O2+2H2O+4e-===4OH- 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粉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 CO2 反应 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9.有关 2SO2+O2 2SO3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 SO2 和 O2 不可能全部转化为 SO3 B. 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故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 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 和 1 mol O2,则 v 正减小,v 逆增大,直至 v 正=v 逆 D. 平衡时 SO2、O2、SO3 的分子数之比不再改变 10.关于化学电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电源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的 B. 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加化学反应 C. 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 11.关于氯化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 B. 氯化钠中的离子键是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C. 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间存在静电排斥作用 D.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12.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式不正确的是( ) A. 硫离子 B. 铝原子 C. 氢离子 H+ D. 氧原子 1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CsHSO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氢离子,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 表示为 2H2+O2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b 极流向 a 极 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4OH- C. 每转移 0.1 mol 电子,消耗 1.12 L 的氢气 D. 氢离子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 14.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1 mol X,进行可逆反应 2X(g) 3Y(g),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 (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 时,只有正反应 B.t2~t3 时,反应不再发生 C.t2 时,容器内有 1.5 mol Y D.t2~t3 时,X、Y 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15.如图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下结论。其中正 确的一组是( ) ①Zn 为正极,Cu 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 Zn 经外电路流向 Cu ④Cu 极上有 H2 产 生 ⑤若有 1 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 H2 为 0.5 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二、实验题(共 3 小题)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做水果电池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⑥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⑤中电流方向相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实验中发光二极管不亮,该同学用铜、锌作电极,用菠萝作介质,并将多个此电池串联起 来,再接发光二极管,这样做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 17.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完成 Ba(OH)2·8H2O 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 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2 中 Al 所做的电极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对实验 3 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为___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4 中铝做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 5 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做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 3 小题) 19.把 0.4 mol X 气体和 0.6 mol Y 气体混合于 2 L 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X(g)+ 5Y(g) nZ(g)+6W(g)。2 min 末已生成 0.3 mol W,若测知以 Z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5 mol·L-1·min-1,试计算: (1)前 2 min 内用 W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2)2 min 末时 Y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 n=________________。 (4)2 min 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________倍。 20.CO2 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容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2 和 3 mol H2,一 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 CO2 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 变化如图所示。 (1)从 3 min 到 9 min,v(H2)=________ mol·L-1·min-1。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 CO2 与 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 3 mol H2,同时生成 1 mol H2O D.CO2 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3)一定温度下,第 9 min 时 v 逆(CH3O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 3 min 时 v 正(CH3OH)。 21.在 100 ℃时,将 0.100 mol 的 N2O4 气体充入 1 L 抽空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O4 2NO2,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下表: (1)达到平衡时,N2O4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表中 c2________c3,a________b(填“>”、“ = (2)0.070 0.001 5 (3)0.200 【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c(NO2)在 60 s 后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 N2O4 2NO2 可知,生成 0.120 mol NO2 消耗 0.060 mol N2O4,达到平衡时 N2O4 的转化率=0.060 mol·L- 1÷0.100 mol·L-1×100%=60%;c3=0.040 mol·L-1,c2=0.100 mol·L-1,c3>c2,a=b=0.040 mol·L-1。 (2)c1=0.100 mol·L-1-0.060 mol·L-1÷2=0.070 mol·L-1, 在 0~20 s 内 N2O4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30 mol·L-1÷20 s=0.001 5 mol·L-1·s-1。 (3)在相同的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内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 氮的起始浓度为 2×0.100 mol·L-1=0.200 mol·L-1。 22.【答案】(1)放 吸 ① (2)2Al+6H+===2Al3++3H2↑ (3)低于 【解析】(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说明①中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中反应为吸热反 应。 (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 (3)②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低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23.【答案】(1)固体表面积 温度 (2)温度越高 (3)Ⅱ Ⅲ (4)相同温度下,采用相同状态 的质量相同的锌片与两种体积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记录收集相同体积 H2 所需时间 【解析】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到控制变量法。 24.【答案】(1)0.06 mol·L-1·min-1 (2)0.075 mol·L-1·min-1 (3)0.06 mol·L-1·min-1 (4)0.09 mol·L- 1·min-1 (5)4∶5∶4∶6 【解析】(1)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12 mol/(2 L·1 min)=0.06 mol·L-1·min-1,在反应中各物质 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氧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0.06 mol·L-1·min-1×5/4=0.075 mol·L-1·min-1; (3) 一氧化氮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0.06 mol·L-1·min-1; (4)水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0.06 mol·L-1·min-1×6/4=0.09 mol·L-1·min-1; (5)分别用 NH3、O2、NO、H2O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 4∶5∶4∶6。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