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
理的基本特征。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3、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
济的发展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 教材分析
日本是学习世界地理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是分国地理的开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学习这节时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概括一个国家的一般方
法。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
如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
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的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
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一衣带水的临国”、.“”多炎山、地震的岛国”、“资源小国,经济
大国”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国情,导致其走加工贸易
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日本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
影响,进而形成了东西方兼容的方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这节教材的主线,也是本
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的国情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
自学学习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开始]屏幕显示一些传统的建筑和当地的特色美食,同时这个国家也是现代化
的国家。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图片,你们知道今天要学的是哪个国家吗?。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 版面 1)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 P28--31,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
并圈点勾画,约 5 分钟后回答问题,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版面 2) 合作完成
1.读图 7.48,找出日本的四大岛屿、日本周围的海洋及与其隔海相望的国家,说说日本的海
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2.议一议日本的海陆位置对其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3. 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
[板书]一、一衣带水的临国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并积极思考上面的问题。通过读图,学生完成关于日本的地理
位置的以下问题。
领土组成: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
海陆位置:亚洲___部、太平洋___ 岸的岛国。
隔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相望;
隔____海与_____相望。
海陆位置特点:
[探究题活动] 议一议日本的海陆位置对其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和结合教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国家,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受西
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探究题活动 2]:读教材 P 30 和 p31 面,回答以下问题。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 1500 多次。人们采取了哪些办法来预防地震,
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到相关的答案。
【当堂训练一】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本州岛
B、②——日本海
C、③——朝鲜
D、④——中国
2、日本多山、地震,主要是因为它位于 ( )
A、太平洋内部 B 、亚欧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3、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日本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
A.窗户小 B.墙体高 C.建筑材料轻 D.屋顶坡度大
[
【自学指导二】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 P32-35,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
圈点勾画,约 5 分钟后回答问题,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分布在哪里?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了解日本额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完成。
上面的图反映了日本的自然资源缺乏,工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严重不足,大部分矿产资源需要
进口。
下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出口的特点。
[探究题活动:2]:(版面 15)
1、看看日本工业 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
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
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 “填海造陆”图片,阅读知识之
窗的填海建码头和厂房
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当堂训练二 ]
4、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D.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5.下表是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下列关于日
本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工业原料 石油 铁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100 97 100
主要工业产品 小汽车 船舶 照相机
占世界市场比例(%) 43.1 72.6 87.0
A.工业原料全部依赖进口
B.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C.工业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
D.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 6~7 题。
6.日本的现代工业,主要分布在( )
A.北海道 B.日本海沿岸地区
C.九州岛南部
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7.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环境污染较轻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
靠 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及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分
析,内容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国和日本面临同样的问题,
通过对比学习,学以致用,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
地理。难点是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多震
的原因是位置、地形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日
本多震的原因及预防,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