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 运用时空观念,通过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教材,识记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
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多角度审视中原人民外迁,认识到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
样性,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2. 通过材料分析,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到南方经
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
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
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课文第二目为本课核心内容,因此本课教学重点
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确立依据:根据学生学情与以往教学经验,学生的认识与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具有局限
性。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指导法、归纳式指导法、结构式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出思考问题: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
古代,要让你们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农
业生产的话,你们会选择哪一区域
呢?
【过渡】既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首先要知道古代的区域划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
生兴趣;顺利引入课
堂。
新课:
一、四大经济区域
【课件展示】《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
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探究思
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2
【提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代
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我们回到刚刚的问题:假设你
们生活在中国古代,要让你们选择一
块地方进行农业生产的话,你们会选
择哪一区域呢?
教师:大家刚刚的回答都非常的好,
但忽略了一个问题——时间。通过初
中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时代每个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在
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
的朝代经济重心的变化。
经济区 地理
位置 特点 形成
原因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
石以北
学生:读图并阅读课本,
自主查找答案,回答问题。
学生:汉代中国经济发展
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
在黄河流域。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
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中
心南移的过程。顺利引
入第二节。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讨论】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大家刚刚对后四点原因解释
的很到位,但是第一点原因还有欠缺
的地方。
【提问】中原人口为什么会南迁?
展示材料: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
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
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
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
曰愚(经营不善)。”
学生:
(1)中原人口南迁,补充
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
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政治环境南方相对和
平稳定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
环境比较优越
(4)江南统治者为了增强
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
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
究,合作学习,成果共
享,突出学生学习的主
体地位。
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与
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
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根
据学生学情与以往教
学经验,学生的认识与
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具
有局限性。因此调整教
材顺序,便于学生理解
中原人口南迁与经济
3
【提问】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
迁徙?具体是什么?
【自主探究】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第
二目,回答问题。
【精讲】
第一次: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
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
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
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
近 300 年的动乱。由于汉族统治阶级
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导致了第一次
人口大规模南迁。自此之后,黄河流
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北人南迁,
南方得到开发
第二次: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安
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
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
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又由于
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
之乱。自此之后,黄河流域再次遭到
严重破坏,北人再度南迁,南方经济
实力大为提高
第三次:靖康之变:公元 1126,金军
攻占汴京,次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
宗父子,使汴京一片残破,导致北宋
灭亡。人口再次大量的南迁。
【过度】正是由于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南迁的百姓为相对落后的南方地区补
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方地
区的开发。
2、趋势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
经济得到了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
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到了南宋,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从北方黄
河流域南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过度】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影响
展示材料:
学生:
阅读教材自主归纳总结。
学生:共三次大规模人口
迁移高潮。
第一次:两晋之际,八王
之乱之后。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之后。
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
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
次南迁高潮。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
答。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
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
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
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教师精讲,通过加深
对人口南移过程的理
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
重心南移的过程。
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
过程。
提高学生史料阅读与
材料分析的能力。
4
【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探究经济重心
南移产生的影响。
4、启示
【提问】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对我们
今天有什么启示?
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
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
思考回答。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
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
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
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
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
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
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
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
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
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
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
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
得到发展。
学思结合,以史为鉴。
三、课堂总结
回顾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归纳整理。
教师:学习完以上内容,大家对我们
一开始的问题有答案了么?
【提问】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古代,
要让你们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农业生产
的话,你们会选择哪一区域呢?
学生: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思
考回答。
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知
识自由回答。
课堂总结,明确本节课
的重难点内容,方便学
生进行自我评价。
问题首尾呼应,同时检
测学生学习成果。
四、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
5
五、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调整了教材顺序,易于学生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结束后,所有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教材
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