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测评2第一~五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测评2第一~五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ID:682642

大小:1.72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分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 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 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 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 ) A.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 B.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 C.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 D.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 3.右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4.一位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 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5.1505 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 可以到达印度……承万能的主,我在 1492 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6.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个双面碑亭,其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 年 4 月 27 日, 费迪南德·麦哲伦死于此地。”下列与此相关的选项是( ) A.到达好望角 B.发现美洲 C.直达印度 D.环球航行 7.17 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 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 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 为了( )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加强 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8.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 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 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9.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 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 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10.从 1500 年到 1600 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这带 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11.从 16 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 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 地区( )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1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也 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 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 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理性主义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自由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 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15.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 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 )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以人为本 D.三权分立 16.《鲁滨逊漂流记》是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 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 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17.《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 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 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 B.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18.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 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 定的共同点是( ) A.表明司法权独立 B.凸显行政权至上 C.防止专制和独裁 D.体现了共和精神 19.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 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战争、国家统一 20.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 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21.某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下表)。他意在说明(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C.血腥的资本积累 D.“蒸汽时代”的到来 22.下图是 1801 年和 1841 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 化情况。此柱状图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 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 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2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 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B.英国经济的崛起 C.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4.《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 ) 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巴黎公 社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巴黎公社公告》第 44 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 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 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5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 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 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 8~10 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 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二 公元 1500 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 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 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 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事件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句话的理解。 (9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 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 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 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 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 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 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 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 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 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10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 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8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 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 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 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 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 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 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 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 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15 分) 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分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 要求,故选 C 项。] 2.2 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 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 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 ) A.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 B.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 C.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 D.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 A [题干中演说家描绘的是罗马城的贸易状况,反映了罗马城成为商品汇聚地,表明罗 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故 A 项正确。] 3.右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 主的土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领主自营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 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A、B、C 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符合史实,故选 D 项。] 4.一位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 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财政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故 A 项错误;远洋航行的主 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故 B 项错误;“寻金热”是指当 时欧洲各阶层大肆追求黄金白银的社会现象,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史 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故 D 项正确。] 5.1505 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 可以到达印度……承万能的主,我在 1492 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B [迪亚士是葡萄牙航海家,1487 年到达非洲好望角,故 A 项错误;从题干中“从西班 牙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 年发现了印度大陆”推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 B 项正确;达·伽马任职于葡萄牙王室,1498 年到达印度,故 C 项错误;麦哲伦船队 1519—1522 年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无法写遗嘱,故 D 项错误。] 6.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个双面碑亭,其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 年 4 月 27 日, 费迪南德·麦哲伦死于此地。”下列与此相关的选项是( ) A.到达好望角 B.发现美洲 C.直达印度 D.环球航行 D [曾到达好望角的是迪亚士与达·伽马,故 A 项错误;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故 B 项 错误;直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 C 项错误;从材料“费迪南德·麦哲伦死于此地”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1 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1521 年,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干预 当地人内讧而被杀死,故 D 项正确。] 7.17 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 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 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 为了( )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加强 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B [材料反映了 17 世纪初,欧洲的部分国家及西欧人在开辟新航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根本目的是扩大资本原始积累,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所述均不属于根 本目的,故排除;材料信息与西欧国家提高国际地位的要求无关,故 D 项错误。] 8.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 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 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B [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和破坏,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 融合,故选 B 项;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助推新旧大陆发 展,排除 C、D 两项。] 9.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 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 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D [材料反映的是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的商业贸易繁荣,不是西欧所有国家商业发展,故 A 项错误;B 项材料没体现,故排除;C 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故排除;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 中心发生了转变,故选 D 项。] 10.从 1500 年到 1600 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这带 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B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 A、D 两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 影响,故 B 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 C 项错误。] 11.从 16 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 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 地区( )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A [依据题干表格中三个地区商品交易的内容,推断该国际贸易为三角贸易,欧洲从美 洲获得糖、烟草、玉米等商品,非洲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劳动力(奴隶),欧洲提供盐、火器等 商品,故 A 项正确。] 1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也 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它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 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绘画人物的变化实际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 的解放,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是材料的实质,故排除。] 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 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 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理性主义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自由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D [由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都有权来管 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皇的权力,D 项正确;A 项是启蒙运动时期 的主张,排除;马丁·路德并不否定基督教,B 项错误;C 项明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 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B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 思想和体系,因此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 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 B 项正确。] 15.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 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 )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以人为本 D.三权分立 D [概括材料信息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 D 项正确。] 16.《鲁滨逊漂流记》是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 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 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C [启蒙思想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所以《鲁滨逊漂流记》 正是反映了启蒙思想,故 C 项符合题意。] 17.《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 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 此可知,《权利法案》( ) A.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 B.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D [根据材料“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可知,《权利法案》 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故选 D 项;《权利法案》颁布于 1689 年,“光荣革命”是 1688 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于 18 世纪,A、C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权利法案》使国王 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权受到限制,但国王仍然有行政权,排除 B 项。] 18.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 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 定的共同点是( ) A.表明司法权独立 B.凸显行政权至上 C.防止专制和独裁 D.体现了共和精神 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权力以及法国议会可以 修改宪法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司法权的独立性,A 项错 误;材料表明近代民主政体中对行政权多有限制,B 项错误;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D 项 错误。] 19.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 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战争、国家统一 D [德意志的统一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而实现的,故选 D 项。] 20.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 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B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 量的资本,并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 B 项正确。] 21.某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下表)。他意在说明(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C.血腥的资本积累 D.“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珍妮纺纱机”、改进蒸汽机、火车机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使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 D 项。] 22.下图是 1801 年和 1841 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 化情况。此柱状图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 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 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C [通过柱状图可知,与 1801 年相比,1841 年英国工业和商业运输业占国民总收入的 比重均增加,二者总和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的 50%以上,但农业依然有相当比重,所以英国正在 向工业社会过渡,故选 C 项。] 2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 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B.英国经济的崛起 C.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巴拿马运河开通”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 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 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故选 D 项。] 24.《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 ) 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巴黎公 社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推动社会 发展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①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巴黎公社发 生在 1871 年,故④错误,因此 D 项符合题意。] 25.《巴黎公社公告》第 44 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 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 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A [材料主要反映了巴黎公社着手恢复发展生产以巩固新的无产阶级政权。这在本质上 表明巴黎公社是为了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5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 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 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 8~10 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 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二 公元 1500 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 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 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 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事件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句话的理解。 (9 分)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一信息“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 切”“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 富以实现个人价值”等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 融”“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 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西方社会流行的“寻金热”;传 统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 (2)理解:结束了各地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各地的文明 开始会合交融;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 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 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 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 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 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 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 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 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 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10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 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8 分) [解析] 第(1)问,考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第(2)问,结合启蒙运动的内涵 和内容回答。 [答案] (1)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不同点:由思想主张发 展为反对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政治运动(或材料一是思想文化领域,材料二是政治领域)。 (2)理论旗帜:理性主义。 主要学说: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或分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 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 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 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 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 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 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 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 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15 分) [解析] 本题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解答。首先要确定材料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的核 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 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 要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答案]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 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 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 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 衡。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