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测评(一)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4,5,6,26(1)(4),28(1)
地球自转的
地理意义
3,8,9,10,11,12,13,26(2),27(1)(3),28(5)
地球公转的
地理意义
2,7,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3),27(2)(4)(5),
28(2)(3)(4),29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据此完
成 1~2 题。
1.该照片能证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现象 D.恒星运动
答案 A
解析 图中天体绕北极星运动,这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2.如果拍摄时所用仰角为 55°,那么拍摄地点( )
A.自转角速度大于赤道 B.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C.位于南温带地区 D.四季变化明显
答案 D
解析 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仰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因此该观测地位于 55°N,其角速度等于赤道;该地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该地
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2019 年 10 月 20 日至 22 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北京时
间 20 日 17 时,组委会发布互联网的领先科技成果。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
图。据此完成 3~4 题。
3.美国“硅谷”(西八区)科研人员通过网络收看发布活动直播的当地时间
是( )
A.20 日 1 时 B.20 日 0 时
C.21 日 1 时 D.21 日 7 时
答案 A
解析 美国“硅谷”位于西八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 16 个时区,
即相差 16 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20 日 17 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西八区
区时为 20 日 1 时,A 项正确。
4.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大会期间,10 月 20 日至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继续向南
移动,所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③地,C 项正确。
2020 年 1 月 4 日,香港上空出现了象限仪座流星雨,该流星雨被誉为“年
度三大流星雨”之一。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 5~7 题。
5.象限仪座流星雨出现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1 月 4 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对应图中的④,D 项正
确。
6.象限仪座流星雨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处于( )
A.最快时期 B.最慢时期
C.加快时期 D.减慢时期
答案 A
解析 1 月 4 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处于最快
时期。
7.象限仪座流星雨出现时,香港正午太阳高度( )
A.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C.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D.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C
解析 1 月 4 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香港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
最小值。
李老师 2020 年 1 月 1 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
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据此完成 8~9 题。
8.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5 小时 B.11 小时 C.13 小时 D.19 小时
答案 B
解析 图中所有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 1
月 1 日 0:15,旧金山在西八区,飞机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 12 月 31 日 19:
20,可以计算到达旧金山时北京时间是 1 月 1 日 11:20,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11 小时 5 分,最接近 11 小时,B 项正确。
9.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
答案 D
解析 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
两地的地方时不同,D 项正确。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 10~11 题。
10.①地的地方时是( )
A.18 时 B.0 时 C.6 时 D.12 时
答案 C
解析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18 时。
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因此该半球为北极上空俯视图,①地位于晨线与
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时。故 C 项正确。
11.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及其所在时区是( )
A.② 东十二区 B.② 西十二区
C.③ 东十二区 D.③ 西十二区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的是③,位于东十二区。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
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光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据此
完成 12~13 题。
1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45°N 附近 B.20°N 附近
C.45°S 附近 D.20°S 附近
答案 C
解析 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
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
45°附近,C 项正确。
1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河流右岸 B.河流自东向西流
C.遮蔽区最大在 1 月 D.遮蔽区最大在 7 月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
积。甲为河流左岸,A 项错误;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
为右岸,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 项正确;遮蔽区最大在 6 月,
C、D 两项错误。
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 6 月 5 日在操场观测日出、日落时间。下图示意
观测结果。据此完成 14~15 题。
14.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信息,推断出当地的经度大致为( )
A.107°E B.105°E
C.117°E D.120°E
答案 A
解析 日出时间为 5:49,日落时间为 19:50,可以求出昼长为 19:50-5:
49=14 小时 01 分。故当地地方时 12 时时北京时间为 5:49+14/2=12:49。该
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50 分钟,与 120°E经度差12.5°,故其经度为 120°-12.5°
=107.5°,A 项正确。
15.当天地理兴趣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 79°,请推测当地的纬度为( )
A.25.5°N B.30.5°N
C.35.5°N D.40.5°N
答案 B
解析 该日为 6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正在靠近北回归线,根据直射点移动速
度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19°N 附近。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为 79°,根据计算公
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差)可得出当地纬度约为 30.5°,B
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 2020 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
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据此完成 16~17 题。
16.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
答案 D
解析 2020 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
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
“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
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
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D 项正确。
17.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
A.2020 年 2 月 B.2020 年 7 月
C.2020 年 12 月 D.2021 年 1 月
答案 C
解析 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
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 月 1
日),距离冬至(12 月 22 日)约为 8 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 12 月 22
日减 8 天为 12 月 14 日左右,故 C 项正确。
2019 年 7 月 12 日,为期 17 天的第 18 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
据此完成 18~19 题。
18.第 18 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我国某地中学生观看到了“立竿无
影”的景观。该地区这一景观上一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6 月 1 日 B.6 月 10 日
C.7 月 1 日 D.7 月 22 日
答案 A
解析 结合题干,2019 年 7 月 12 日,我国某地中学生观看到了“立竿无影”
的景观,说明此时太阳高度为 90°,该地区上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观也是在正午太
阳高度为 90°的时候,说明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
应为 6 月 1 日。故 A 项正确。
19.第 18 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 )
A.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
B.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
C.广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答案 C
解析 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7 月 12 日~29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
南移动,极昼极夜的范围不断缩小,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变大,A 项错误;北京
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因此北京正午影长变长,B 项错误;全球除极昼极夜外,
其他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 项正确;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快,D 项错误。
下表是我国某学校(30°N,106°E)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该校正
午太阳高度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 20~22 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70° 83°26′
20.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12:56 B.12:00
C.11:04 D.12:30
答案 A
解析 该小组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12:00,即 106°E 地
方时 12:00,120°E 与 106°E 经度相差 14°,时间相差 56 分钟,根据“东加西减”
的原则。北京时间为 12:56,故 A 项正确。
21.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B
解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可知,直射点的纬度为 23°26′,为北半
球夏至日,故 B 项正确。
22.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A.重庆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可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30°N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移直至北归回线,因此重庆昼渐长直至最长,北
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7 月初地球公转最慢)。
太阳辐射既影响室内外气温、住宅阴影形状,也影响室内供暖与制冷的能源
消耗。下图示意某日从日出到日落的 4 个时刻(见图中序号)某二层住宅(北半球)
太阳阴影形状,该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50°。据此完成 23~25
题。
23.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
A.正东 B.正西 C.东南 D.东北
答案 C
解析 图像显示,该日该地的 4 个时刻太阳阴影朝向北面,说明该日太阳直
射该地以南纬度;根据日影朝向判断,①与②为下午的阴影形状,③与④为上午
的阴影形状,其中③阴影长于④,应接近日出,该日日出东南方向。C 项正确。
24.图示 4 个时刻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呈负相关判断,因上午④的影长最短,故
太阳高度最高。D 项正确。
25.该地可能位于( )
A.南半球亚热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热带 D.北半球亚热带
答案 B
解析 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为 50°的地点有两个,一是
16°34′N,另一个是 63°26′S。该地位于北半球,B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美国东部时间 2019 年 1 月 6 日 21 时 19 分,搭载 60 颗卫星的猎鹰 9 号火箭
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发射约 1 小时后,这批卫星被送
至地球上空 290 千米处。下图为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位置示意图。
(1) 美 国 选 择 卡 纳 维 拉 尔 角 作 为 航 天 发 射 场 ,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猎鹰 9 号火箭升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地球上“6 日”占全球的比例约为________。(3 分)
(3)指出猎鹰 9 号火箭升空后 1 个月内北半球昼夜情况。(5 分)
(4)试比较华盛顿和卡纳维拉尔角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异同。(2 分)
答案 (1)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卫星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大
量的燃料消耗
(2)7 日 10 时 19 分 7 日 2 时 19 分 约 40%
(3)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昼变长
夜变短;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
(4)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华盛顿小于卡纳维拉尔角。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卡纳维拉尔角位于美国南部地区,纬度低,自
转线速度快,有利于卫星发射。第(2)题,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区时,北京时
间采用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采用中时区区时,结合“东加西减”原则可计
算出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根据美国东部时间可计算出 180°经线的地方时,
据此可推断“6 日”的比例。第(3)题,猎鹰 9 号火箭升空后 1 个月内,太阳直射
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
有极夜,随着时间推移,昼渐长,夜渐短,极夜范围缩小。第(4)题,角速度除
极点外,各地均相同,所以两地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华
盛顿较卡纳维拉尔角纬度较高,所以华盛顿的线速度小于卡纳维拉尔角的线速
度。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 OA、OB 为日期界线,O 点为极点,
P 点纬度为 70°。
(1)指出两条日界线的含义,OA 为________,OB 为________。(2 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4 分)
(3)当 P 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此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
时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A 点的正午太
阳高度为________,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3 分)
(5)P 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 O 点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
移动,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________。(2 分)
答案 (1)0 时经线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
(2)(20°N,135°W) 70°S 及其以南地区
(3)17 西九区向东至东十二区
(4)由 20°N 向南北两侧递减 70° 70°
(5)南 变长
解析 第(1)题,两条日界线分别为 0 时经线和 180°经线。结合图中 0°经线
和 45°经线可知,OA 为 0 时经线,OB 为 180°经线。第(2)题,根据 0°和 45°E 两
条经线的相对位置可知,此图为北极点俯视图。P 点昼长为 24 小时,出现极昼,
P 点为 70°N,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 20°N;OA 为 0 时经线,经度为 45°E,12 时所
在的经线为 135°W,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N,135°W);极夜范围在 70°S 及
以南地区。第(3)题,当 P 点影子朝正北时,证明此时太阳直射 45°E,该经线地
方时为 12 时,北京时间为 120°E 地方时,故北京时间为 17 时。与我国日期相同
的时区范围为 0 时所在时区向东至东十二区,计算可知,0 时区为西九区,故从
西九区向东到东十二区所在区域日期与我国所在日期相同。第(4)题,此时太阳
直射点的纬度为 20°N,因而正午太阳高度由 20°N 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公式可
计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第(5)题,P 点所在的等白昼时长线向 O 点缩小,说明
此时北半球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长。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第 16 届欧洲杯原计划于北京时间 2020 年 6 月 13 日至 7 月 13 日举办,决赛
原定于北京时间 7 月 13 日 3:00 开始。本届赛事采用无主办国的巡回赛方式在
欧洲的 12 个城市举办。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 年 3 月 17 日,欧洲足联宣布
2020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推迟至 2021 年夏季。下图为第 16 届欧洲杯举办城市分
布图。
(1)原计划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且移动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2)原计划比赛期间,12 个举办城市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最短
的是________,昼长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原计划比赛期间,12 个举办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3 分)
(4)原计划揭幕赛当日,当地日出方位为________,日落方位为________,
正午日影朝向为________。(3 分)
(5)原计划决赛开赛时,伦敦时间为____________,当地的昼夜状态为
________。(2 分)
答案 (1)北 先向北后向南 先变慢后变快
(2)圣彼得堡 罗马 先变长再变短
(3)罗马 圣彼得堡 先变大再变小
(4)东北 西北 正北
(5)7 月 12 日 19 时 处于白昼(即将日落)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原计划比赛期间为 6 月 13 日~7 月 13 日,太
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先向北
移后向南移;地球通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第(2)
题,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6 月 22 日,昼长达一年中最
大值,因此昼长先变长后变短。第(3)题,举办城市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而
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因而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第(4)题,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北。第(5)题,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8 小时,
其时间为 7 月 12 日 19 时,此时伦敦白昼较长,还没有日落。
29.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________地,12 月 22 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
是________,日出的地方时为________。(3 分)
(2)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地,6 月 22 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为__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3 分)
(3)6 月 22 日,②地昼夜长短状态为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小时,当天
日落的地方时为________。(3 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________。(1 分)
答案 (1)③ 66°34′ 6 时 (2)① 0 极夜
(3)昼短夜长 6 15 时 (4)大
解析 第(1)题,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因而位于赤道上的是③地;其冬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66°34′,该地的日出地方时为 6 时。第(2)题,由①②③④四
地的昼长变化可知,四个地点中,①地的纬度最高,6 月 22 日昼长为 0,因而正
午太阳高度为 0,为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②地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
态为昼短夜长,昼长为 6 小时,当天的日落时间为 15 时。第(4)题,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