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
相统一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引入课题
提问:
1、 早餐吃的什么
2、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物质
3、 人体能直接吸收这
些营养物质吗?
引入人体的消化和
吸收
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
化和吸收。
1.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
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
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
论。
2. 营养的全面固然重
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
和吸收才是关键。
3. 既巩固了上一堂课
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
一举两得。
消化和吸收
1.学生根据课本 P83 页
的内容填写消化的结构
名称。
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什
么分解?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
牙齿的咀嚼?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
过程?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
生的?
1.小组合作分析
图 5-4 理解食物
消化的过程并回
答问题。
2.看图说出消化
系统的组成。
3.小组合作分析
图 3-7,用自己的
语言说出食物消
化的过程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
作精神
2.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 1.阅读课本 P59 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
文。
2.提出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
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
(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
被直接吸收?
(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
物质?
(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
能够被直接吸收?
页相关内容。
2.思考问题。
3.回答。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
的原因。
认识人体的消
化系统
1.食物在人体内“旅
行”都经过哪些地方?
是 不 是都 留 在 了 人 体
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
“旅行”的 flash 动画。
3.引导学生看图。
3.引导学生看图 5-5 了
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
消化系统的概念。
4.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在哪儿?
1.看 flash 动画。
2.对照课本 P84
页图 5-5 找到并
记住消化道的组
成
3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
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
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
化道。
2.动画直观、有趣,感
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
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
探究小肠适于
吸收的结构特
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
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
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
5-7 米,直径约 3 厘米,
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
表面积大约是 0.67 平
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
面积则有 200 平方米以
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
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
绒毛的结构图。
4.组织交流、评价,并
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
于吸收的特点。
1.分析资料后产
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表面
积为什么差异这
么大?
2.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
襞和小肠绒毛(皱
襞表面的细小突
起),有何意义?
3.讨论:小肠绒
毛有哪些结构特
点与小肠的吸收
功能相适应?
4.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
(小肠内表面具
有的皱襞和小肠
绒毛);(2)具有
吸收营养物质的
结构:①有丰富的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
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
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
营养物质的总面积。
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
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
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
脂肪酸)
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
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
识。
毛细血管和毛细
淋巴管 ②小肠
绒毛壁、毛细血管
壁、毛细淋巴管壁
都很薄。
拓展
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
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
生 活 以什 么 样 的 启 示
呢?
学生思考并作答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
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
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
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