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常见的量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教材第 90 页)
复习目标
1.复习常见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知道每种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
难点:正确运用常见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时间单位。
大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小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 60。
(2)人民币单位。
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相邻两个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 10。
(3)质量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为 1000。
(4)年、月、日。
一年有 12 个月。
日、月的关系: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四、六、九、冬三十
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 90 页“回顾与交流”。
时间单位的量有:2012 年、4 分 28 秒 43;长度单位的量有:400 米;质量单位的量有:
75 千克、333 千克。
2.完成教材第 90~91 页“巩固与应用”第 1~5 题。
第 1 题:(1)吨 (2)千克 (3)克 (4)时 (5)秒 (6)分
第 2 题:120 300 3000 4 3 60
第 3 题:(1)28 平 (2)略 (3)22
30
第 4 题:连线略
第 5 题:25×20=500(千克) 1000÷500=2
答:一头野生牦牛约重 500 千克。2 头野生牦牛重约 1 吨。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1.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教学反思
1.把抽象的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
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得到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
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本节课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
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红家的老式挂钟停了,电台报时 15:00 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
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钟开始走动,小红放学回家见钟上正好是 3 时整,那么小红回到家
时应是几时几分?
分析:“电台报时 15:00 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
这时奶奶把钟调到了 12 时 15 分,到小红放学回家时,经过了 3 时-15 分=2 时 45 分,再加
上报时的时刻,就是小红回到家时的时刻。
解答:3 时-15 分=2 时 45 分
3 时+2 时 45 分=5 时 45 分
答:小红回到家时应是 5 时 45 分。
解法归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小红回家时,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报时的时刻就是
应显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