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图形与位置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方向和位置。(教材第 98 页)
复习目标
1.复习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能用这些词描述物体位置。
2.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
难点:会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位置。
学过上、下、前、后、左、右这些位置。
前后的判断方法: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要判断物体的前后或排第几,
要先确定把谁当作参照物,也就是确定和谁比较,再做出判断。
左右的判断方法: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
上下的判断方法:上下两个方位,具有相对性,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位置关系时,
要找好参照物。
(2)方向。
学过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方向的判断方法:早晨上学,小红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
南。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 98 页“回顾与交流”第 1~2 题。
第 1 题:略
第 2 题:学过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北 西北 东
南
2.完成教材第 98~99 页“巩固与应用”第 1~2 题。
第 1 题:(1)右 左 (2)下
第 2 题:(1)北 (2)东 (3)西北 (4)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
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
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
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
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观察下图,邮局在学校的( )面;超市在学校的( )面;书店在学校的( )
面;碧海园在书店的是( )面。
分析:由图可知,上面为北。因为邮局在学校的上面偏左,所以邮局在学校的西北面;
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上面偏右,所以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书店在学校的下面偏右,所以
书店在学校的东南面;因为碧海园在书店的下面偏左,所以碧海园在书店的西南面。
答案: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相关知识阅读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
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
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它出现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
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
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
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底部光滑,可以在平滑的铜质或木
质的“地盘”上自由旋转,等它静止下来,勺柄就会指向南方。人们管它叫“司南”。大约
在北宋初期,我国古人又创制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宋代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
和指南龟。
据史料记载,东汉的张衡发明过指南车。指南车上装有非常复杂巧妙的机械。它的中央
是一个大平轮,木头人就竖立在上面,在大平轮的两旁,还装有很多小齿轮,如果车子向左
转,右边的车轮就会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再带动大平轮,使大平轮相反地向右转。于是,木
头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指南针指南“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第一次发现,
磁针虽然朝着南方,但不是指的正南,而略有些偏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它的产生是由于
地球的磁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略有些偏差。这一发现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西
方,直到公元 1492 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有磁偏角存在,比我国沈括晚了 400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