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比大小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材第 73 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难点: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有红、黄两张同样大小的彩色纸,玲玲把红纸平均分成了 2 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
纸船;芳芳把黄纸平均分成了 3 份,用其中的一份折了一只花篮。她们各用去原来纸的几分
之几?谁用去的纸多一些?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问题 1:3
4
和1
4
谁大谁小?涂一涂,比一比。(课件出示教材第 73 页问题 1)
(1)让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然后师生交流。
(2)观察涂色的图形,解决问题。
两个正方形大小相同,被平均分成 4 份后,每份的大小也相同,那么 3 份的面积大于 1
份的面积,所以3
4
>1
4
;
两个圆形大小相同,被平均分成 4 份后,每份的大小也相同,那么 3 份的面积大于 1 份
的面积,所以3
4
>1
4
。
问题 2:借助下图,找一组分数相同的分数,涂一涂,比一比。(课件出示教材第 73 页
问题 2)
(1)让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然后师生交流。
(2)观察涂色的图形,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发现,这 4 个长方形的大小相同,都是被平均分成了 6 份,每份的大
小也相同,因此涂的越多,这个分数就越大。例如,4 份>3 份>2 份>1 份,所以4
6
>3
6
>2
6
>
1
6
问题 3:比较5
8
和8
8
的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 73 页问题 3)
(1)学生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和同伴交流合作,老师巡视,辅导并了解情况。
(2)要比较5
8
和8
8
的大小,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一比。
把圆形看作整体“1”,把整体“1”平均分成 8 份,涂其中的 5 份,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
的5
8
,涂其中的 8 份,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8
8
。
(3)观察涂色的图形,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发现,两个圆形大小相同,被平均分成 8 份后,每份的大小也相同,
那么 5 份的面积小于 8 份的面积,所以5
8
<8
8
。
教师归纳: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2.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问题 1:1
2
和1
4
谁大谁小?(课件出示教材第 73 页问题 3)
(1)学生交流合作,老师巡视,辅导并了解情况。
(2)要比较1
2
和1
4
的大小,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一比。
先画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将其中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涂其中的 1 份,就是1
2
;
将另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其中的 1 份,就是1
4
。画图如下:
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相同,第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 2 份,第二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
了 4 份,因为所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份的大小也不同。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涂色面积就
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涂色面积就越大。
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1
2
>1
4
。
教师归纳: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问题 2:2
3
和3
5
谁大谁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 73 页问题 3)
(1)学生交流合作,老师巡视,辅导并了解情况。
(2)要比较2
3
和3
5
的大小,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一比。
先画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将其中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3 份,涂其中的 2 份,就是2
3
;
将另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5 份,涂其中的 3 份,就是3
5
。画图如下:
通过观察图形发现,上面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大于下面图形涂色部分的面积,所以2
3
>3
5
。
师生归纳:用画图法比较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先将分数在同样大的图形中用阴
影部分表示出来,再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阴影部分大的分数大,阴影部分小的分数小。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74 页“练一练”第 1~3 题。
第 1 题:2
3
>1
3
4
5
<5
5
涂色略
第 2 题:答案不唯一,如:1
9
<3
9
<4
9
<6
9
涂色略
第 3 题:3
8
<7
8
1
4
>1
8
画一画,涂一涂略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比大小
1
41
4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教学反思
1.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在比较分数大小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大家清晰地区
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
2.让学生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整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比较、联系、探究
等活动,使课本中零散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
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于比较分数大小的各种类型和方法,不再是堆积而成的“知识山”,
而是井然有序的“知识链”。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把一根纸条对折两次,再从中间剪开,把纸条剪成了( )段,其中最短的一
段是原来纸条长度的( )。
分析:把一根纸条对折两次,再从中间剪开,把纸条剪成了 5 段,对折两次,就是把纸
条平均分成了 8 份,最短的一段占一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其中最短的一段是原来纸条
长度的1
8
。
答案:5 1
8
相关知识阅读
中国古代对分数的使用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
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
,中等的不得超过1
5
,小的不得超过1
9
。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九章算术》是我国 1800 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的
四则运算。
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