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一分(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1)。(教材第 67~68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简单
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你能帮忙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把 4 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 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 2 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 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 1 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 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学习新课
1.用分数表示一半,涂出图形的1
2
。
出示教材第 67 页问题 1、问题 2。
(1)一半的表示方式。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表示方法。
(方法一)实物表示。
(方法二)画线段图表示。
(方法三)画直观图表示。
(方法四)用分数表示。
一半可以用1
2
表示,读作二分之一,1
2
是分数。
(2)通过涂色,体会1
2
所表示的意义。
理解题意,探究并交流涂色方法:“分别涂出题中每个图形的1
2
”,也就是分别涂出每个
图形的一半,即把每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涂其中的一份。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特点就是对称轴两侧完全相同,我们可以
在格子图中先找出对称轴,然后将对称轴的一侧涂色即可。
2.分数的意义。
用纸分别折出1
4
,3
8
,4
5
。全班交流,老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教材第 67 页问题 3)
(1)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 2 次,就将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了 4 份。如下图所示:
展开后的图形:
将其中的 1 份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就表示1
4
。如图: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 3 次,就将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 8 份。如下图所示:
展开后的图形:
将其中的 3 份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就表示3
8
。如图:
(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两条边都平均分成 5 份,做上标记,再按上、下的标记对齐折叠,
就将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了 5 份。如下图所示:
展开后的图形:
将其中的 4 份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就表示4
5
。如图:
(4)归纳总结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
作分数。
3.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其读法、写法。
(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写法。
分数中,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在分数线的下面写分母,上面写分子。写的时候,先写
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2)分数的读法。
3
4
读作:四分之三。由此可以看出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中间用“分之”连接。
4.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出示教材第 68 页“试一试”。
(1)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1
4
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这 3 个图形是通过不同的分法,把纸张平均分成了 4 份,因为平均分的方法不同,导致
了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表示这张纸的1
4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2 份、3 份、4 份分别涂上颜色,填一
填,说一说。
学生思考并交流: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1 份涂色,表示这个正方形的1
4
。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2 份涂色,表示这个正方形的2
4
。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3 份涂色,表示这个正方形的3
4
。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4 份涂色,表示这个正方形的4
4
。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68~69 页“练一练”第 1~3 题。
第 1 题: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中蓝色部分是图形的1
2
;第二幅图和第四幅图中蓝色部分不
是图形的1
2
,因为没有平均分。
第 2 题:涂色略 提示:图形都被平均分成了 3 份,涂其中的一份即可。
第 3 题:第一、二、三和五幅图中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
8
,第四、六幅图中不是。第四幅
图中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9 份,表示其中的 1 份是1
9
;第六幅图中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6 份,
表示其中的 1 份是1
6
。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教学反思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
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
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
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意义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
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分数的由来
200 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一根 7 米长的绳子分成
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
3
米。像7
3
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