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轴对称(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轴对称(一)。(教材第 23~24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能够辨别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并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通过欣赏传统的剪纸,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増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辨别轴对称图形。
难点: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 PPT、彩色纸、彩笔、尺子、各种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些不同形状的图片共同的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轴对称图
形。
二、学习新课
认识轴对称图形。
(1)观察图形,寻找共同特点。(课件出示剪纸作品)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剪出各种吉祥的图案贴在窗户、门上。看到
如此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想到它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想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师引导: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两边一样。
(2)利用教材附页 1 中图 1 折一折,看一看。
你怎么知道两边是一样的呢?
操作:
明确: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操作:
明确: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也能够完全重合。
把(1)中的其他的图形也可以通过这样折一折,使得两边重合。
教师指出:上面各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物体也具有这种特征,大家能举一些例子吗?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举例:天安门、蝴蝶、脸谱……
思考:用什么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呢?
学生分组讨论,全体交流。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将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使得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两侧的对
称点、对称线段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剪一剪。
像黑板上展示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大家也来剪一剪吧。
学生动手实践,独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24 页“练一练”第 1~3 题。
第 1 题:第一、三、四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第 2 题:在图 3、图 4、图 5、图 6、图 7、图 8 的方框中画“√”即可。
第 3 题: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教学反思
1.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
的活动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
合作活动为主。
2.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
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
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
尝了成功的喜悦。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下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并指出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
是,请在括号里打“×”。
分析: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对折后图形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如图
中上排第四个图形和下排第二个图形,无论怎样对折,都不可能完全重合,所以这两个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解答:如题图。
解法归纳:有的图形对称轴不止一条,要多角度去观察图形,如果横折图形不对称,可
以竖折试一试,也可以沿着对角线折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