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学)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学)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ID:681871

大小:10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 基本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提升目标: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卿.( ) 岂.( ) 涉.猎( )孰.( ) 遂.( ) 二、读一读 1.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小组内合作梳理翻译课文,记下存在疑难。 3.交流疑难、释疑,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1)重点字词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更:重新。 (2)文言现象整理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为“当道,当权”,应读作 dāng;“但当涉猎”的“当”作“应当” 讲,也应读作 dāng。“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 wéi。“即更……”句中的“更” 释为“重新”作动词,读 gēng。 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 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 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了解”与“知晓”的意思。 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古指研究,今为治理;“博士”,古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 为只,只是,今为转折连词。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 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朋友以及夫妇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 前者如孙权称吕蒙,后者如鲁肃称吕蒙。“大兄”即长兄,文中是吕蒙对朋友辈鲁肃的敬称。 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 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几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 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奖久违的友人有能耐 或者本事大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 “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长 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 (3)翻译全文,理清行文思路。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想一想 品读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预设: 孙权: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 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这里有对吕蒙辞学的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 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止 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 的切身体会教育吕蒙要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 志,又 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 昭然可见。 鲁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吕蒙: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写出了什么?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 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 眼 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什么?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而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 “呢”。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 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四、练一练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文章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即吕蒙和方仲永)方面的不 同? 明确:《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 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板书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