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
神;
2.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
1.列举正面战场的五次重大战役,分别指出各战役的时间、战况、
影响;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的背景、状况、影响。(时空观念,历史
解释)
2.《论持久战》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
战争的表现和影响;“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和影响;中国共产党
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政治军事经济措施及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1941 年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贡献。(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中共七大的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
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时空】
【夯实基础】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
战
役
概况 影响
1937 年 8
月 13 日
淞
沪
会
战
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
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
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
政府奋起自卫;日军占
领上海,结束
粉 碎 了 日 军
“_____________”的狂妄
企图
1937 年
9 月
太
原
日军逼近山西_______;
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
忻口会战历时 1 个多月,
是抗战初期___________规
会
战
取 得 _____________ 。
11 月初,太原失守
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
战役
时间
战
役
概况 影响
1938 年
1~5 月
徐
州
会
战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
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
徐 州 。 国 民 政 府 调 集
60 万大军,在第五战
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
挥下展开___________。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
围歼日军 1 万余人,取
得_____________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
国军队___________取得
的最大胜利
1938 年 6
月~10 月
下旬
武
汉
会
战
武汉沦陷,是抗战以来
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
进入___________阶段
1941 年
12 月
第
三
次
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
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
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
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
沙
会
战
2.《论持久战》的发表
(1)时间地点:1938 年 6 月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
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____赢
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沿海工业和高校的西迁
(1)背景:我国的国家力量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2)内迁: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___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
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
后方。
(3)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
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战场
(1)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
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
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
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
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
日根据地。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_____交通线为主要
目标,发动了“___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
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2.打退反共高潮
(1)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
(2) 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
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
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3.边区建设
(1)根据地实行___________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2)以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_________运动的同时,
精兵简政,以“_____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
平等”的选举制度。
(3)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_____________,实行民主选举。
三、东方主战场
1.中国抗战国际环境的变化
(1)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1941 年 12 月 7 日 , 日本 海 军 偷袭 美 国 海军 基 地 珍 珠港 ,
_____________爆发。
(3)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1942 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 26 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
签署《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外交胜利
(1)1942 年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_,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
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2)1943 年 11 月,中、美、英 3 国政府首脑通过了《 ___________》,
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
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3)1943 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 10 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
签订新约。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目的: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
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时间、地点:1945 年 4~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延安隆重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 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
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 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过程
①1945 年 5 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②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
③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
展开全面反攻。
④8 月 15 日,日本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 月 2 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
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⑤10 月 25 日,中国政府宣布_______光复。从此,台湾作为中国的
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
(2)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
_________完全胜利。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____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
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启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的新征程。
【拓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战指导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
全民族抗战的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综上所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并建
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
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
一个方面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
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在相持阶段后,逐
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3.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①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成熟完善。
②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是新的历史条件
下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推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财富。
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
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 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
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
级和开明绅士。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
【课后练习】
1.(2016.浙江卷 10 月)1937 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中日开展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
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
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
算”。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2.(2016.江苏卷)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
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展示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
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
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
率的低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
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
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
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
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4.(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
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
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
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
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
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
府的力量
5.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日本
实行“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
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
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6.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扩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牵制
7.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
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 2/3 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 150 多万,占其死亡人数的 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史料一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
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英]
史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
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
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美]
史料三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
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探究 1:上述史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 1: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极大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主
力。
探究 2: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提示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
因)
(2)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美的作
用。
(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